洱源县江尾公社是我州水稻螟虫的老螟害区,1964年全社2万亩水稻,白穗率达10%~15%,损失稻谷近百万公斤。江尾是我的老家,我又是州农科所的植保组长,因当时我在红岩蹲点,正进行水稻螟虫发生规律的研究,只好派出李琼兰同志与省农业厅和洱源县农技站协作,在江尾开展水稻螟虫测报及防治工作。举办了万亩螟虫综合防治样板,使白穗率从10%以上降至1%左右,挽回稻谷100余万公斤。此后,由于放松了防治,螟害率又开始回升。1968年我调州革委科技组工作,1971年省科委下达5万亩黑光灯治螟课题,安排三项费0.956万元。此后我和州农科所李朝荣组成黑光灯治螟小组,在洱源、永平示范黑光灯治螟。黑光灯由州革委科技组无偿提供。1972年科技组正式下达给洱源县江尾公社黑光灯治螟课题,由我亲自主持实施,共安装黑光灯306盏,控制面积0.6万~1万亩。当时条件十分困难,安排的三项费已用于购买黑光灯管和整流器,田间线路没有补助经费。只好依托自然村的照明线路和抽水站的动力线延伸至田间,相对集中连片安装。有的生产队无钱买照明线,我只好亲自去拆除打场上的照明线用来布灯。没有毒并,无法杀死诱集的螟蛾和其他成虫,我就想出土办法,在每盏黑光灯下支一口大锅,锅内装水后再滴上几滴水火油,形成一层油膜,使扑灯的蛾子落入水中后,无法起飞而被淹死。这个办法很灵,凡是趋光的害虫都可落网,每天晚上锅内落满了扑灯的害虫,次早捞出锅内诱杀的虫子,进行分类、计数。由于诱杀的数量很大,种类较多,生产队的科技人员无法完成这项观察记录,我只叫他们拿一杆称,称取每天诱惑的虫子重量后,再补充锅内的煤油和水即可。示范效果很好,每当夜幕降临,很多干部群众都走出家门,站在河埂、村边观赏黑光灯泛蓝色的壮丽景观,把江尾坝子装典成万家灯火的大上海一般。
通过黑光灯防治使螟害率从10%以上,降低到2%~4%,挽回稻谷20多万公斤,每亩减少损失20~30公斤。(www.daowen.com)
在全国首次将只用于病虫害预测预报的黑光灯,应用到大面积防治螟虫上,探索出一条物理防治的新途径。可以不使用农药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有利于生产绿色食品,受到省内外的广泛关注。三十多年后,物理防治措施得到推广使用。2004年弥渡县承担了省列“无公害蔬菜物理防治网技术推广普及”项目。下达经费40万元。先后安装400盏黑光灯,每盏照射面积45亩(200米×150米)防治总面积1.8万亩。为弥渡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