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真正罪犯如何评价《火线重案组》?

真正罪犯如何评价《火线重案组》?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邀请了和“闪光”相似的年长之人,多数都已经从毒品交易中金盆洗手,因为他们和流氓警察、恶棍政客等类型的人打交道的经验比较多,正是这些人让《火线重案组》如此引人入胜。更新:文卡特斯此后又写了9篇专栏文章,讲述和他有犯罪倾向的朋友一起看《火线重案组》的经历。

真正罪犯如何评价《火线重案组》?

素德·文卡特斯

对于《魔鬼经济学1》的读者来说,素德·文卡特斯已经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了。在芝加哥研究生时,他在一个贩毒团伙内混迹了数年之久。这项研究构成了我们书中一章内容的基础,这一章名为《为何毒贩还在与母亲同住?》。他此后继续做着引人关注的研究,从经济学范围内最低端的话题到最高端的话题无不涉及,并经常将这些研究写在“魔鬼经济学”的博客上。

自从开始看HBO(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有线电视网络媒体公司)拍摄的《火线重案组》以来,我一直感到这部电视剧在展现现代城市生活方面相当写实——不仅是帮派与毒品世界,还有黑社会与市政府、警察、工会等几乎各方势力的联系。当然,它与本人在芝加哥和纽约所做的实地研究相符合,且远远优于多数展现内城区与城市生活面貌相交织的学术和新闻报道

几周前,我将几位颇有威望的街头人物叫到纽约市区,请他们观看这部电视剧的最新一季。我想不出比这更好的质量控制方式了。

看第一集的时候,我们在“闪光”位于哈莱姆区的公寓集合。“闪光”现年43岁,一半为多米尼加血统,一半为非裔美国人血统,曾管理一个帮派长达15年之久,后因贩毒罪名入狱服刑10年。我邀请了和“闪光”相似的年长之人,多数都已经从毒品交易中金盆洗手,因为他们和流氓警察、恶棍政客等类型的人打交道的经验比较多,正是这些人让《火线重案组》如此引人入胜。他们亲切地将我们的聚会称为“恶棍与小表”。(“小表”——“表弟”的简称——指的是我。)

现场有充足的爆米花排骨、劣质的本地啤酒和抹辣酱的炸猪皮。猪皮显然是美国恶棍的最爱,很快就吃完了,所以现场一名排行较低的帮派成员被派出去再买几袋。

以下是对当晚亮点的仓促总结。

1.“邦克”受贿了。令我大失所望的是(因为他是我最喜欢的角色),整个屋子的人一致认为,“邦克”有罪。用“闪光”的话来说,“他太精了,不可能没拿好处。我对他没有意见,但他绝对和这些街头混混串通了”。很多人从以前的剧情中见识了“邦克”作为警探的实力。开场时,他巧妙地诱使犯人招供,这让他们进一步确信“邦克”太精了,不可能什么都没隐瞒。(www.daowen.com)

2.第一个预测:麦克纳尔蒂和“邦克”会反目。对“邦克”探案工作的观察导致大家得出了第二个一致同意的看法,即麦克纳尔蒂或“邦克”会被拿下,遭到枪击、逮捕或谋杀。这与麦克纳尔蒂和“邦克”将产生冲突的观点密切相关。理由嘛,所有人都认为马洛、“建议”乔或其他地位较高的帮派头目肯定同两名警探中的一人有密切关系(目前原因不详)。“否则,”来自新泽西州北部的前毒品供应商“酷J”说,“他们绝不可能在假日酒店见面!”住在布鲁克林区的前帮派头目奥兰多认为“邦克”和麦克纳尔蒂的野心会相互阻挠。“他们有一个会被拿下。要么是白人小子喝醉酒,就因为喝高了所以开枪打死了什么人,要么是‘邦克’为了破案出卖他!”

3.暴发户马洛在合作会议上质疑老资历的“建议”乔时,众人爆发出最大的吵嚷声。“要是‘建议’乔有种,他24小时内就会没命!”奥兰多吼道,“但写这部剧的白人总是喜欢让这些不知好歹的角色活着。他要是在纽约东部,绝不可能活过一分钟!”随后,他们下了一系列赌注。对马洛什么时候死,他们总共下了8000美元左右的赌注。下注者让我——作为中立方——保管这笔钱。我婉拒说,我的小猪存钱罐已经满了。

4.卡瑟提是白痴。多名观察员评论称,这位巴尔的摩市市长在与联邦警察打交道时既无“地位”,又无经验。在他们看来,联邦警察喜欢拿联邦反诈骗法规(RICO)作为捣毁贩毒团伙的手段,以此插手和干扰地方警察的调查。“联邦警察一旦拿出RICO,本地的警察就会觉得没了权力,”托尼T解释道,对联邦警察突击期间被剥夺职权的本地警察表示同情,“白人(卡瑟提)要是知道自己在合计什么,就应该让他们这些条子一直调查马洛,到能立案的时候再拿这个和联邦警察交易,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其他人纷纷附和称编剧要么不了解这一基本事实,要么是有意把卡瑟提描写成一窍不通的人。

当晚以一系列其他赌注结束:托尼T提出“邦克”在本季末会死掉,接受了别人对此观点的挑战;“闪光”提出马洛会杀掉“建议”乔;最年轻的参与者、29岁的“口味”下注2500美元,打赌克莱·戴维斯会逃过指控,透露自己与马洛的亲密关系

我感到自己有必要附和一下大家:我出5美元,打赌到第四集之前,《巴尔的摩太阳报》的发行量会翻番,引来沃伦·巴菲特的收购。谁也没有兴趣接受我的赌注。

更新:文卡特斯此后又写了9篇专栏文章,讲述和他有犯罪倾向的朋友一起看《火线重案组》的经历。这些文章均可在Freakonomics.com上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