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揭秘上公交车的魔鬼经济学:从众心理背后的真相

揭秘上公交车的魔鬼经济学:从众心理背后的真相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于在车上找座,我们或许只有10%的概率能在A站前两辆车的任意一辆车上有座。在B站,我们有90%的概率可以登上停靠的第一辆车,约有40%的概率可以有座。B站的条件显然较好,因为B站近在咫尺,肉眼可见,而且从B站驶到A站的公交车通常都有空位,但只有在A站排在前一二十名的乘客才能上去。令人欣慰的是,一旦明白了这点,你便可以利用从众心理为自己谋利,或造福大众,如利用同伴压力来增加疫苗接种率。

都伯纳

每周都有那么几天,我要送女儿去曼哈顿东区的幼儿园,我们住在西区,通常乘公交穿过市区,那是一天的高峰期。在离我们公寓最近的公交车站(以下称为A站),经常有四五十人在等车,这主要是因为那里有个地铁站。很多人从住宅区或商业区乘地铁而来,再出站换乘穿越市区的公交车。

一般而言,我并不喜欢人群(我知道:那我干吗还住在纽约?),尤其不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和人群扛来扛去挤公交。由于在A站等公交的人太多,我们能挤上靠站第一辆车的概率或许只有30%,而挤上靠站前两辆车的概率大概只有80%,就是这么挤。

至于在车上找座,我们或许只有10%的概率能在A站前两辆车的任意一辆车上有座。穿过市区的路并不算长,大概只需15分钟,但穿着冬装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女儿的午饭在背包里被挤成一团,这并非开始新一天的理想方式。A站实在太挤,向东的乘客在A站从后门下车后,会有一群人从后门蜂拥上车,这意味着他们不买票,因为投币箱在前面,而且他们抢占了车内空间,让规规矩矩在人群前面等上车的人无处可站。

因此,不久前我们开始向西走一个街区去所谓的B站乘车。B站位于A站以西约230米处,所以距离我们的目的地也远了230米。但B站没有地铁站,等车队伍要短得多,停靠的公交车也没那么挤。在B站,我们有90%的概率可以登上停靠的第一辆车,约有40%的概率可以有座。对我来说,这似乎值得我耗费力气和时间,多走230米。

偶然发现这个方法后,我们再未在A站上过车。我们有座,可以一起听iPod(苹果音乐播放器),我们都喜欢莉莉·艾伦[3],我并不是很担心粗俗的部分,因为莉莉有英国口音,安雅几乎听不懂,而且到站后午餐也不会被挤成一团。

但我所想不通的是,为何A站的公交乘客很少(甚至没有人)像我们这样做,对于每日清晨在A站等车的任何人来说,条件显然都很差。B站的条件显然较好,因为B站近在咫尺,肉眼可见,而且从B站驶到A站的公交车通常都有空位,但只有在A站排在前一二十名的乘客才能上去。(www.daowen.com)

就个人而言,我倒乐得没有别人从A站转移到B站(否则我就得考虑去C站上车了),但我不明白为何会如此。以下为几种可能的原因:

1.挤公交车虽然惨,但路程短,似乎不值得费力多走230米。

2.刚下地铁的A站乘客已经精神崩溃,无力再改善自己的上下班体验了。

3.或许A站的某些乘客只是从未考虑过B站的存在,或至少没有考虑过其条件。

4.A站聚集了一群人。人们或许会说自己不喜欢从众,但在心理层面,他们多少会偏安于从众。他们屈从于“从众心理”,不假思索地随波逐流,因为既然其他人都这么做,这么做就是应该的。

就个人而言,我相信所有四点或许在不同程度上均有影响,无疑除此之外,也可以提出其他原因。但若要我挑选一个显而易见的首要原因,我会说是第四条:从众心理。对社会科学了解越多,我们就越明白人虽然重视独立,实际上却几乎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受从众行为驱使。令人欣慰的是,一旦明白了这点,你便可以利用从众心理为自己谋利(如上公交),或造福大众,如利用同伴压力来增加疫苗接种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