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布局与重点工程的优化策略

布局与重点工程的优化策略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点工程①两带防护林建设——津西北防风阻沙林带建设。该区重点涵盖滨海新区大部,整体位于全市东南部,同时处于中心市区东南季风风口地带。图7-17天津生态林业“两带”、“两环”布局示意图③防护林三网建设——农田林网体系。计划对以上两处保护区和三处森林公园实施保护工程,总面积9.3万亩。图7-18天津生态林业“四区”布局示意图——平原生态林建设区。图7-19天津郊野公园布局图——湿地保护区。

布局与重点工程的优化策略

(1)总体布局

未来五年,天津林业生态建设将围绕“两带、两环、三网、四区、七园、多组团”的总体布局进行。“两带”:一是指津西北部防风阻沙林带;二是指沿海防护林带。“两环”:一是外环线外侧500米绿化带;二是环城高速公路绿化带。“三网”:一是指农田林网;二是指水系林网;三是道路林网。“四区”:一是蓟县于桥水库周边水源涵养区;二是重点森林保护区;三是平原生态建设区;四是湿地保护区。“七园”:指七个郊野公园,其中滨海新区三个,环城四区各一个。“多组团”:指果园小组团及村庄、小城镇、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城乡公园的绿化等。

(2)重点工程

①两带防护林建设

——津西北防风阻沙林带建设。涉及市域西部边界蓟县、宝坻、武清、西青、静海在内的部分乡镇。该区域历史上由于永定河、北运河、青龙湾河、潮白河等河流决口形成沙化土地,风沙危害较重,是天津沙尘天气的主要来源之一。规划在现有森林生态屏障基础上增加林带宽度和长度,并采用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的建设模式,以路、河、渠、村、镇绿化为载体,强调多树种、多林种配置,林带控制宽度通常不低于500米。积极采取各种生物措施治理土地沙化,适度退耕还林,逐步使该区域风沙危害得到有效遏制。

——沿海防护林带建设区。该区重点涵盖滨海新区大部,整体位于全市东南部,同时处于中心市区东南季风风口地带。当地地势低洼,土地以盐化潮土、湿潮土和盐土为主,土壤质地粘重、结构板结,造林立地条件差,林木绿化率低。规划依据当地地理条件,重点引进和筛选抗盐碱树种、草种及相关治理技术,持续强化沿海纵深防护林体系、城镇宜居生态林体系及周边乡村网状林带或片状林区建设,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继续完善和提高官港森林公园塘沽滨海森林公园、滨海耐盐碱植物科技园、大港湿地森林公园等重要区片的林木覆盖范围,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为公众创造良好的休闲场所。

②两环绿化建设

——外环线外侧500米绿化带建设。在市区外环线原有绿化带基础上,通过补植改景、美化节点等措施,采用“长藤结瓜”方式,在部分区域扩大与外围生态用地的结合范围,形成楔状开敞空间,努力建设宽500米的高标准生态景观林带;同时,结合外环线周边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观光农业发展等现实情况,适度开发旅游功能。

——环城高速两侧林带建设。环城高速两侧林带由京台、荣乌、津晋、海滨、京津、滨保累计6条高速公路不同路段形成。其中,海滨高速公路(滨海新区核心区段)每侧林带控制宽度为20-50米;其余5条高速公路每侧林带控制宽度原则上不低于100米。依据高速公路沿线不同立地条件,大力营造生态防护林、速生丰产林、生态经济林以及常绿花灌木相伴的复合型高标准林带,形成生态、大绿、产业、景观于一体绿色长廊。

图7-17 天津生态林业“两带”、“两环”布局示意图

③防护林三网建设

——农田林网体系。农田林网体系建设重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基本农田,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提升景观效果,逐步增加林网密度、提升林网档次。具体可利用支渠、斗渠、毛渠和田间工作路,栽植2至3行农田防护林带并形成农田网格,每个网格控制农田面积通常小于300亩。

——水系林网体系。全市现有一级河道19条,总长1095公里,规划未来几年重点实施海河、南运河、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永定河、独流减河、蓟运河等骨干河流两岸林网绿化。充分利用河道沿岸湿地、坑、洼、塘多特点,在堤顶与背水坡河道专属地域营造护岸林,堤外则营造总体宽度不低于30米的生态林带。优先选择生态效益明显、护岸效果较为突出的树种,切实增加河道两岸林网植被,改善河道景观效果,并起到净化水质、提升抗洪能力的作用。

——道路林网体系。道路林网体系即在全市范围内高速公路、各等级公路、铁路两侧实施造林绿化,以起到保护路段、防治污染、减低噪声、美化景观作用。建设标准方面,高速公路每侧林带控制宽度不低于50米;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每侧林带控制宽度不低于30米;三级公路每侧林带控制宽度不低于20米;四级公路每侧林带控制宽度不低于10米;铁路控制线以外每侧林带控制宽度则不低于30米,城际铁路和高速铁路两侧可视范围内还应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

④四区绿化建设(www.daowen.com)

——蓟县于桥水库周边水源涵养区。该区包括以蓟县于桥水库及其周边部分平原地区。该区有大片造林困难地,重度水土流失区域全部集中于此。规划在于桥水库库区周边,实施飞播造林总面积13万亩;对部分区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恢复林草植被,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林网体系;通过区域综合治理、补植补造、更新改造等生物工程措施,切实提高当地的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

——重点森林保护区。天津市共有2个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分别是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天津青龙湾固沙林自然保护区;有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森林公园3处,分别是九龙山森林公园、官港森林公园和港北森林公园。计划对以上两处保护区和三处森林公园实施保护工程,总面积9.3万亩。主要建设配套森林抚育、森林管护、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本市森林公园和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降噪除尘等生态功能,为改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提供支撑。

图7-18 天津生态林业“四区”布局示意图

——平原生态林建设区。该区涉及中心市区周边的东丽、西青、津南、北辰四区,区域内存在着缺水、盐渍化、污染及林木绿化率低等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区域将进一步加大东丽湖休闲度假区、北三河湿地功能区、南淀风景区、北辰千亩苗木花卉基地等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造林绿化提升,重点提高各地片林栽植规模、扩大林草覆盖面积,改善局部生态环境。同时,切实搞好各组团片林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或其他经营者利用森林景观开展生态旅游,提高旅游创收水平,实现林业经营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图7-19 天津郊野公园布局图

——湿地保护区。该区涉及市域北部的武清、宝坻、宁河三个区县,具体包括以武清区大部和宝坻区潮白新河以西为主形成的高上平原地区;以宁河全境、武清大黄堡洼和上马台水库地区、宝坻东部和南部低洼地段为主形成的洼淀、湿地区域。针对以上两类地区,积极采取退耕还林、大力营造片林、强化“三网”体系建设等综合生物工程措施,努力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

⑤七座郊野公园建设

到2020年将建成16座郊野公园,总面积达到800多平方公里,形成一个包围城市的“郊野公园环”。重点建设7个郊野公园,包括北辰、西青、津南、东丽各1座,滨海新区3座,总面积约400平方公里。

⑥多组团特色林果片区建设

——滨海新区生态经济林片区。滨海新区大港太平镇、中塘镇、小王庄镇等几个乡镇冬枣产出量较大,形成了多处规模达200亩以上的枣林或精品枣园;汉沽茶淀镇则盛产葡萄,已成为天津重要的葡萄种植基地。未来以提升功能和生产水平为目标,规划建设标准化生态经济林示范区7万亩,其中冬枣示范区5万亩,葡萄示范区2万亩;依托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区、滨海冬枣产业园区的技术与人才优势,持续做大做强“茶淀”、“翠果”两个品牌,开发葡萄和冬枣的系列深加工产品,完善特色采摘、农业观光功能,促进果品产业链延伸和经济效益提升。

——蓟北名优果品产业区。蓟县果树栽植品种达13个,果品种植面积约20万亩,果品产量达5万吨,果品生产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实施名优果品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出效益。在下营、罗庄子、孙各庄3个乡镇建设5.5万亩板栗、核桃有机干果区,做大“天津板栗”品牌,培育核桃品牌;在罗庄子、孙各庄建设3万亩优质梨、桃、枣鲜果区,建成绿色生态型精品果园;在官庄、许家台、邦均、白涧4个乡镇打造5.1万亩盘山绿色磨盘柿产区;在于桥水库周边的马伸桥、孙各庄、西龙虎峪、穿芳峪等乡镇建设4.5万亩的优质葡萄产区,形成酒用或鲜食葡萄生产基地。

——林下经济发展区。静海、宝坻等平原区县营林造林面积较大的部分乡镇,林下经济已有初步发展。其中,静海县台头、王口、梁头、独流4个乡镇速生丰产林面积已达近2万亩,宝坻区牛家牌乡生态保障林面积超过2.5万亩,相应以林菌、林禽、林药为代表的林下经济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未来重点打造以静海津涞公路两侧为主体的林下循环经济产业带,继续完善宝坻牛家牌乡林下经济产业园区,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逐步扩大林下微生物、动植物种植或养殖规模,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实现森林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促进农民增收。

图7-20 天津特色林果片区布局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