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外城市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外城市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自然条件、农业基础、社会经济、城市特点及其发展轨迹不同,各个国家都市农业均有着不同的发展内容和模式。我们重点对国外都市农业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尤其是从都市农业的地位、载体、功能和作用等方面加以总结和抽象。伦敦都市农业的特色就是开展小生境种植和水果、蔬菜、鸡蛋、奶制品、家禽的生产。③荷兰都市农业荷兰是欧洲具有最发达都市农业国际化、专业化、优质化和高新技术特征的国家。

国外城市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发达国家的都市农业已趋于成熟,已经形成了类型多样、功能齐全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和功能体系,不仅有力地保障了城市居民的食品消费,而且成为城市生态涵养、居民休闲、科普教育等多元功能的有机载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由于自然条件、农业基础、社会经济、城市特点及其发展轨迹不同,各个国家都市农业均有着不同的发展内容和模式。我们重点对国外都市农业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尤其是从都市农业的地位、载体、功能和作用等方面加以总结和抽象。

(1)美国都市农业发展

伴随着快速城市化和20世纪70年代一些地区出现的逆城市化,美国逐渐成为以大都市区为主的国家,都市与农业顺利地“结合”在一起。政府在调控和推动农业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出台各项法规,重视对农业科研投入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并进行各种补贴。如:出口补贴、价格支持措施、关税政策,以降低农产品出口价格,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输出剩余农产品;农产品服务物流渠道组织齐全,体现了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别、专业化、多元化的特点。

纽约都市农业为例,纽约拥有大约600个小型农场,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的农产品,社区为农民提供固定的销售渠道,做到双方互利。社区支持农业不断发展,家庭农场大部分由城市低收入群体社团来经营,为低收入者提供就业增收渠道,保障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纽约至少有24个蔬菜农场,为遍布纽约市5个区的6500个会员服务。

纽约都市农业具有农贸一体化的农业生产组织,其形式有如下几种:一是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服务的各类工业公司,如农机公司、化肥制造公司、农药制造公司等;二是按合同制组成的各类联合企业,一般由工商、公司与农民签订协作合同,如加工企业、商贸企业等;三是由农民联合投资举办的供应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的合作社;四是农民自行组织并自愿参加的农民联盟组织—农场局联盟和各专业协会;五是由农民自愿加入的各类技术和信息协会组织。

(2)欧洲都市农业发展

农业与城市和谐构建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理论,目前,都市农业发展已经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协调城乡发展,多功能利用土地的一个重要议题,欧洲各国都市农业的生产特点也不尽相同。

伦敦都市农业

英国都市农业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开展的大伦敦城市规划,到目前都市农业作为伦敦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伦敦打造“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功不可没。伦敦都市农业的主要载体为多种形式的生产农场,包括划拨地块、城市农场、社区公园果园、本地政府的出租农场等多种类型,少部分由当地政府所有并经营的,其余大部分均由各个慈善基金运营。伦敦都市农业的特色就是开展小生境种植和水果、蔬菜、鸡蛋、奶制品家禽的生产。据估计,伦敦有大约3万名小地块生产者,种植的各种蔬菜年产出达746万吨。还有很多人在自家的后院或窗台上种植作物,这种非正规作物种植为家庭食品安全筑起一道保障线。

巴黎都市农业

法国是高度城市化但农业又非常发达的国家,巴黎是法国农业最先进的地区之一,农业用地面积占巴黎大区总面积50%,盛产甜菜、小麦、燕麦、蔬菜和葡萄,是法国第三大玉米产区和水果、蔬菜、鲜花的主要产区。它充分利用欧共体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扶持和发展了各种农业协会组织,鼓励农场间的土地合作,扩大土地作业规模。

巴黎都市农业以家庭农场为核心载体,家庭农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一是安排就业;二是充分利用土地;三是供市民休闲体验活动;四是作为城市景观。同时,农场的功能多样,包括教育农场、家庭农园、自然保护区等。

③荷兰都市农业

荷兰是欧洲具有最发达都市农业国际化、专业化、优质化和高新技术特征的国家。其生产组织形式以家庭农场为主,设施农业和“温室革命”与完善的社会服务网络相辅相成,使荷兰成为世界农业强国。荷兰农业的高价值得益于强大的物流系统,冷链物流发达,还建立了电子虚拟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实现物流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完成客户订单所需要的物流活动,形成了完善的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业产业链

阿姆斯特丹都市农业是以创汇经济功能为主的都市农业,通过大力发展工厂化农业,将生物技术、设施栽培、计算机管理等技术融为一体,重点发展蔬菜、花卉和畜牧业,尤其是大力发展外向型的园艺业,使其成为世界高效农业的典范。通过与周边城市合作,共同发展现代设施园艺业,阿姆斯特丹花卉贸易经营占国际花卉市场总贸易量的60%。此外,阿姆斯特丹拥有发达的农业合作社系统,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联合起来进行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二是利用农民的合作银行筹集资金,对农业投资。(www.daowen.com)

德国都市农业

德国的市民农园是都市农业最早的生产组织形式,多为400平方米左右,在种植上多采取花卉、果树和蔬菜混合种植,甚至有养殖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市民农园曾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发挥过蔬菜供应作用。除市民农园外,德国设有农产品购销合作社,以及奶制品、马铃薯、甜菜加工合作社等。在德国,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参加1-3个合作社。各种合作社可成立联社,并设立全国机构,涵盖生产链的多个环节,提高了组织化程度。

(3)日韩和新加坡都市农业发展

日本都市农业

日本地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由于城市空间紧凑和城乡的高度融合,都市农业在经济、社会、生态功能和防灾减灾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本的农业发展与农用土地改革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开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令,如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以农协为主,帮助“核心农户”和生产合作组织妥善经营农户出租和委托作业的耕地。

东京都市农业是日本都市农业的缩影,市区还保留着不少面积不大(5公顷以下)的点状分布和面积较大(5公顷以上)的片状分布的耕地,一半以上用来种植蔬菜;其次是花卉和苗木。尤为重视高科技和设施农业,利用科技手段开发的高楼农田与地下农田,代表了“城市农业”在东京的新发展趋势,实现了将农业生产引入城市绿化的功能。比如,在日本东京闹市区的高层楼楼顶和地下室里,通信巨头日本电信电话公司为解决“热岛效应”,推出“绿色马铃薯”项目,在公司总部大楼楼顶引进了红薯种植,该项目起到了较好的遮荫和绿化效果,并且改造成的室内农场极大提高了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

②韩国都市农业

韩国都市农业的兴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的“新农村运动”。韩国政府发展都市农业的经验主要包括:①发展绿色观光农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绿色观光农业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利用业余时间在农村体验农林渔业的机会,加深了城镇居民对农业的认识,拓宽了地方政府实施农业政策的方案,形成了以绿色观光为中心的基础产业的局面。②注重发挥农业协会在都市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韩国农协的主要职能是通过贷款业务、保险业务和咨询服务等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建设,就一些重大的农业问题向政府和国家立法团体提出立法建议,为农民处理法律纠纷并为当地的农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③韩国较为注重信息技术应用的实效,强化政府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作用,形成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新模式,特别是利用远程教育系统推广农业技术

③新加坡都市农业

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加坡在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都市农业也向高科技、高产值方向发展,重点是建设现代集约型农业科技园,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同时,在海外投资合作建立农业生产基地。目前,新加坡建有6个农业科技园,基本建设由国家投资,然后通过投标方式租给商人或公司。通过拥有现代化仪器装备,进行新的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使之成为农业科技服务都市农业发展的中心。农业科技园的发展,为提高食物供给的自给程度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加坡农业主要发展蔬菜、花卉、鱼、鸡蛋及牛奶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特别是新加坡的观赏鱼和胡姬花,年出口值达6000万-7000万美元。

(4)拉美和非洲都市农业发展

拉美和非洲国家的都市农业,在更大程度上属于生存型的都市农业,用来补充收入和粮食不足,是国民饮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解决社会危机,调整城市的无序扩张。另外,都市农业还被普遍认为是提高家庭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和女性参与程度的产业活动。

拉丁美洲“过度城市化”现象极为严重,一些主要国家在市中心、半城市化地区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如墨西哥城在市中心区进行半工厂化的蔬菜和家禽饲养,在半城市化内,如果离市区较近主要进行牛奶和肉类生产;较远的地区以高密度、大规模的传统梯田生产为主,主要种植一些仙人掌、蔬菜和季节性作物。非洲和其它第三世界国家对都市农业的关注多起源于社会危机。如古巴由于经济动荡,鼓励城市居民进行粮食生产,以摆脱食物供给不足的窘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