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麦高级官员看来,丹麦的意见无疑为中国能源政策的意识形态思考和转变提供了很有用的信息。许多受访者发现,双方高级专家、领导人和政界人士之间相互尊重与信任的伙伴关系对于合作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种条件下,即使关系到中国的重大改革,中国领导人仍容易被外界的优秀观点说服。但是,外国经验不能直接转移,必须将它们转化从而适应中国的环境,尤其因为政策转化不仅需要进行技术变革,还需要进行敏感的机构改革。
1.中丹合作产生了许多关键的政策学习经验和机制
在合作中,将重点放在丹麦的政策经验上非常重要。例如,2010年,丹麦专家向中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介绍了丹麦气候变化政策委员会的工作。该委员会全面阐述了丹麦可能在2050年实现零化石能源的远景。中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的专家采用了这种方法,《中国可再生能源展望》报告就将2050年作为其远景的时间,囊括了对关键外部因素的分析,例如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和健康成本。
丹麦获得具有竞争力的海上风电市场价格的经验在中国看来也是有价值的,而且由于可再生能源供应充足,许多重要的国际数据处理和存储中心近年来也搬到丹麦,这向中国展示了可再生能源能够创造新型经济模式。
中国需求是合作背后的关键推动力。作为丹麦方面的主要政策参与者,丹麦能源署深知它们在中国的工作必须直接、快速地响应中国的要求,合作伙伴之间必须共同制定合作项目才能统一双方的目标和能力。
双方同时认为,直接的政府间合作具有许多优势。中国受访者赞赏丹麦能源署是一家独立的、非商业性的公共部门合作伙伴。丹麦能源署的工作方法是以需求驱动且十分灵活,好处是可以使项目运行更加高效。许多其他捐助者往往有更严格、不灵活的操作流程。此外,与多边合作相比,公共机构之间的双边合作产生的沟通问题会更少。
合作伙伴发现,通过将他们与丹麦的经验联系对照就可以发现并利用中国的政策机会。例如,在京津冀地区,相邻省份许多过时的小型电力和集中供热厂产生的排放是主要污染源。它们现在必须转型使用更清洁的燃料。在中国,人们一直认为风能与区域供热之间存在矛盾。而在丹麦,区域供热已经成为整合风能的工具。因此,丹麦一直主张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
据中国负责领导项目的专家介绍,丹麦的观点最终在中国被采纳,包括在铜川项目中(MOU15),丹麦在区域供热改革方面提供了很多帮助。丹麦的经验让他们明白,集中供热在像铜川这样周边有郊区的小城市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与丹麦一样,中国的专家现在也在考虑使用小型分布式清洁区域供热系统。
一位丹麦高级项目经理表示,包括铜川示范项目在内的电力行业项目恰逢其时,让丹麦在这一关键时刻独占鳌头,并且有望逐渐将该实践在中国下沉落地。
部长和高级官员的频繁高层互访也有助于推动、(重新)确认并加快重要的合作议程(MOU15)。例如,2017年,中国国家能源局的领导应邀参观丹麦的一家大型造船厂,其厂址容纳风能行业研发和制造的多家公司。随后,他从哥本哈根港口出发乘船考察了一个海上风电场。此次访问让他相信,丹麦在海上风电方面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他也要求中国国家能源局的一位部门负责人亲自向他报告随后中丹海上风能合作的进展和结果。
来自中国高层决策者的直接政治支持,如国家能源局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对于高效协作至关重要。例如,在2017年中国国家能源局领导访问丹麦时,丹麦部长询问他是否了解中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的工作,特别是《中国可再生能源展望》报告。他表示,中国国家能源局在其政策审议中采用了中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的工作结果。与中国国家能源局领导一样,其他中国部委的领导也明确表示他们完全了解中丹合作的性质和内容。
国际高级别会议和论坛可以帮助建立与中国关键决策者的交流。2018年的哥本哈根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展示了电力行业改革项目;在一年一度的苏州能源转型论坛上,双方还共同发表了演讲。苏州论坛是中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展示其情景研究的良好平台。在2016年的论坛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当时一些主要的中国政策参与者终于接受中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关于能源转型的长期观点。来自德国和美国的其他国际参与者也为中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的工作提供了支持。
2.与丹麦专家的紧密合作帮助中方提高政策转化的效率
丹麦能源署提供了获得丹麦核心能力的途径。丹麦能源署的团队成员和其他丹麦专家在专业上互补,能源署还可以聘请来自国家能源行业的外部专家(例如,与丹麦国家电网合作的运营商Energinet.dk),必要时还可以从研究机构和民营企业中进行招募。丹麦专家热衷于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在与中国相关专业知识匹配时,产生了可以建立相互信任的重要基础,这有利于推进合作活动。
双方专家适应了根据共同的理解来审议政策思想,这就使得合作研究政策意见的工作变得容易得多。中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2011年的业务规划体现了最先进的概念和运营框架,帮助推动中国的能源转型分析及政策建议的制定工作。这种方法之所以可行,是因为中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内部和相关的决策者与丹麦专家从一开始就拥有共同的理念。因此,重点不是谁提出了这些想法,而是这些想法可以通过协作进行政策转化,并且最终对能源政策思维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3.将丹麦经验合适地纳入政策思想、概念和选项中,对于形成相关的公众观点及克服在中国的阻力既有帮助也有必要(www.daowen.com)
最重要、最有效的政策框架如下。
第一,2010年,中丹风能发展计划的合作伙伴,包括风电行业的世界领先企业维斯塔斯在内,开始使用“电网友好型风能”这一术语。这一概念最终被接受,之后,关于风电并网的联合报告也开始启动。由于该框架并不偏向中国国内任何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有助于推动政策变革。
第二,从“可再生能源作为附加品”到“基于可再生能源的能源系统”,这种基本观念的改变已成为战略政策审议的框架。这一框架听上去很简单,但在技术上和制度上很复杂。该框架目前指导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支持能源转型所进行的情景研究工作,其核心概念是清洁、低碳、安全和高效。此外,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展望》2018年的报告中,中丹团队将与此框架相关联的建议和中国能源系统的官方长期目标(“能源革命”和中国整体环境政策框架“生态文明”)联系起来。
第三,从2015年开始,人们开始用类似“弹性发电”、“可再生能源存储”和“弹性电力系统”之类的政策框架来推动关于电力行业改革的讨论。这样做是为了说服电厂所有者,让他们意识到必须从向电力系统提供基础电力负载服务,转向提供支持服务。这些想法在中国现已被广泛接受。
第四,双边合作一开始的重点是推广市场框架,特别是推进电力行业改革;这一框架已在中国的能源政策中得到认可。在海上风电行业中,人们也开始接受市场化的方法。中国政府和企业现在对与国际公司合作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合作投标海上风电场项目,提高项目效率和使用寿命。但是,政府也担心如果离岸招标中价格过低,将无人参与建设。尽管如此,相关合作者认为,丹麦能源市场的经验最终能够帮助降低电价。
第五,作为综合框架,示范项目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例如,弹性电厂示范项目就可以作为很好的案例,说服电力企业它们的收入不会因为向弹性过渡而遭受损失。
第六,中方参与者也可以借用丹麦的政策概念来进行说明阐述。在三峡能源公司一位代表的介绍中,一位中方发言人以去风险为框架介绍了公司的海上风能项目规划。为了促进公开招标,丹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将这一概念贯彻双方海上风电项目(MOU14)的对话始终。这样做是希望地方政府和主要发电厂商相信以市场为基础、以利润为导向的方法能够带来好处,丹麦在联席会议上将这种做法称为“经济上合理的行为”。丹麦方面解释,丹麦能源系统的治理结构说明了如何在自由能源市场中有效实施这种方法。但是,该框架在中国的可行性仍然不确定。
第七,“欧盟中的丹麦案例”还可以进一步向中国开放对欧盟的能源政策研究。中国和欧盟的能源系统有许多相似之处,双方对于电力行业的市场化转型及整合也存在共同的兴趣。
政策框架是关键的政策转化工具,但只有将其植入政策学习中才能行之有效。此外,正如一位中国专家指出的,框架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一种现象,它们同时还反映了公众(“你身边的人”)期待发生的变革,这些变革可以使企业、公民、社会和经济整体发展受益。
4.在学习班、研讨会和学习考察团共同学习的经历有助于促进政策学习与转化
与电力规划与工程研究院合作的丹麦咨询公司在发电厂弹性技术方面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为了解决分歧,合作伙伴双方与丹麦能源署共同组织了技术研讨会和学习考察团,这样的机会可以向成员展示丹麦的经验做法,还能帮助解释弹性方法带来的机会。现在,许多参与者都已经成为丹麦体系方面的专家,并且积极地将这方面的知识传播给国内专业人士。
在区域供热计划中,由各方面专家和决策者组成的不同小组访问考察了丹麦在区域供热、弹性发电等方面的实践。丹麦方面利用这些行程向成员论证供热和电力必须联系在一起,否则,将很难建立一个可以鼓励发电厂在区域供热方面保持弹性的电力市场。为了学习这方面的经验,铜川项目组织了一次考察丹麦的学习团。学习过程有助于建立共同的理解和统一的词库。该项目的中方顶尖专家利用这次学习向同行的铜川市政府官员介绍了他们了解的情况,最终成功向对方说明了摆脱煤炭的好处。
一位中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的高级研究员讲述了她在2016年随同中国国家能源局的负责人一起参加一期区域供热学习班的经历。学员们在丹麦能源署和其他丹麦伙伴那里学到了很多。回国之后,她参与起草了全国区域供热系统中使用生物质的指导文件和该系统的未来发展规划。她将丹麦的相关经验进行政策转化,融入2017年的指导文件和2019年的相应计划。这些政策文件全面说明了综合利用清洁能源与煤炭的方法,其目的是节约能源、节约煤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助力空气净化。尽管如此,由于其他清洁能源的总体目标过高,因此,政策转化工作仍需务实地遵循国家标准,并且使用超临界燃煤作为清洁能源之一。
5.专业期刊中的专家报告、政策摘要或情况介绍都是重要的政策转化工具
丹麦能源署和其他丹麦能源机构的专家就丹麦的情况撰写了许多简报,他们还与中国同事共同撰写和/或发表论文。中方专家也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有关丹麦经验的论文。铜川项目的中国区域供热专家学者在所在学院的年鉴中撰写了介绍丹麦经验的内容,在全国范围内流传甚广。他时常邀请丹麦专家来他的大学做讲座,并且在他的授课中使用丹麦案例。他还计划发表有关该项目成果的学术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