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自然资源贫乏,除石油和天然气外,其他矿藏很少。石油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11.6亿桶,居世界第38位。天然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1 01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54位。探明褐煤储量9 0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面积48.6万公顷,覆盖率约11.4%。北海和波罗的海为近海重要渔场。自然资源贫乏是丹麦人极为珍爱自然环境的原因之一。此外,历史上的能源危机也使得丹麦人特别注重节能减耗。
在1970年以前,丹麦99%的能源依赖进口,其中,石油占据能源消费总量的90%。1973年爆发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后,油价涨幅达到三四倍。丹麦意识到单一能源供应体系和过高的能源对外依存度带来的严重问题。1979年,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爆发,石油提价严重加大了丹麦国际收支赤字。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环境和能源危机的重创之后,丹麦开始觉醒,注重能源安全和能源多样性,努力实现能源消费结构从依赖型向自力型转变。
在能源生产方面,丹麦致力于提高能源自给率。石油危机前,丹麦就在北海发现了石油天然气资源,1972年在北海打造的第一口油井成功产油。此后,丹麦所属北海区域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不断增长,到21世纪初增加了近200倍,成为继英国、挪威后的欧洲第三大产油国。
在能源供应方面,丹麦重新启用煤炭资源,着力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丹麦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从石油危机前的7%一度攀升至41%,石油占比从石油危机前的91%降到46%。
在能源利用方面,丹麦一方面通过征收能源税和碳税,以价格杠杆提高居民的节能意识;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建筑的能效要求,加强废水利用、垃圾回收、区域采暖,以提高能效为主要目的的区域综合能源发展逐渐成为丹麦能源体系中的一大支柱。
2005年之后,北海油气田储量日趋枯竭,加上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丹麦决定实施以低碳为目标的第二次能源转型。2008年,丹麦政府专门设置了气候变化政策委员会,构建无化石能源体系设计总体方案,制定实施路线图:丹麦计划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35%,使风力发电占全国总用电量50%;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需求中占比达到55%,100%的清洁电力,节能达到32.5%;可持续能源在总能耗中占比55%,自1980年起节水率达到50%,生活垃圾回收率60%。2011年,丹麦发布《能源战略2050》,正式提出新的能源转型战略目标,对绿色能源的追求进一步升级,计划到2050年之前建成一个不含核能、完全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的能源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完全不需要化石能源的国家。这被称为丹麦的“第二次能源革命”,丹麦能源从自立型迈向绿色型。
在此之后,丹麦对于清洁能源、可持续能源的追求并未止步,而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2018年6月,丹麦新能源协议重申丹麦2030年的气候和能源目标,丹麦议会所有党派达成一致,履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义务。要点包括:海上风电场建设,追加陆上风能和太阳能投资;加强能源与气候研究,增加资金投入。(www.daowen.com)
保持经济增长与绿色政治目标的一致性是丹麦几十年来的发展特点。
丹麦发展模式,是指1970年以来,丹麦在GDP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能耗基本持平,这使得丹麦的能源消费总量基本没有增加,加之发展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未升反降。
为确保使用清洁能源、可持续能源,以及有健康的环境,1971年丹麦成立全球首个国家环境部;1976年成立能源署,出台丹麦首个国家能源计划;1985年丹麦议会投票放弃核能,发展风电,提高能源效率。
40年来,丹麦政府的节能政策催生出全球领先的能源产业,一大批丹麦企业响应政府号召,在开发新技术、新方案的过程中,创造了一条巨大的绿色产业链,这又反过来推动并促进丹麦绿色发展模式的形成。
20世纪70年代,可持续能源在总能耗中占比2%,节水率0%,生活垃圾回收率0%。2019年,丹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增长90%,总能耗增加4%,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0%,耗水量减少42%。在2017年的丹麦能源消耗结构中,石油占38%,天然气占16%,煤炭占9%,可再生能源占32.7%。
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是碳排放不断上升,对稳定的电力、供热、制冷和运输的需求增长。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使全球能源格局发生了变化。如何在不阻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保护自然环境,确保能源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丹麦模式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程度的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