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究丹麦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创新模式

探究丹麦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创新模式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院校在丹麦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在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推动下,大学与公共研究机构、私人企业的研究部门紧密协作,有力地推动丹麦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例如,丹麦是全球风电产业的创新和开发中心。

探究丹麦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创新模式

高等院校在丹麦的创新可持续发展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在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推动下,大学与公共研究机构、私人企业的研究部门紧密协作,有力地推动丹麦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丹麦学者伦德瓦尔(B.A.Lundvall)在20世纪末期通过考察用户与厂商间的交互作用拓展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成为学习型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代表学者。伦德瓦尔认为,建立并加强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结,离不开个人、机构内和机构间的学习,在重视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强调对劳动力市场、教育就业等机制的完善,这对于当今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全球化社会尤为重要[22]。为进一步加强教育和产业发展的联结,将知识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丹麦政府发布了一系列举措加强私营企业等关键创新主体在市场,甚至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私人部门可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国家政策规划、实施评估、学校发展战略制定、创新环境培育等重要环节[23]。为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创新供给的关键作用,2011年,丹麦高等教育部科学、技术和创新部合并,成立丹麦科学、创新和高等教育部,并于2016年改革重组为现在的高等教育和科学部,通过完善创业教育、设立产业博士、建立科技园(位于高校和科研机构附近,充当创新孵化器的角色)等举措加强教育和创新产业的关联。

在三螺旋创新模型中,创新主体是大学、企业和政府。三螺旋创新模型描绘了三者间的网络连接关系,更说明了每一个创新主体本质角色的转变。大学从早期以教学为主,是人力资源培训及知识生产的主要场所,转变为知识创新的主体,是创新系统资源共享的关键因素;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反映市场需求,与大学密切互动,增进技术研究与科学研究的整合;政府是公共服务创新的主体,政府通过协调创新知识互动过程的冲突与需求,刺激知识互动网络的产生,提供区域发展资金及政策环境等。在丹麦,大学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www.daowen.com)

例如,丹麦是全球风电产业的创新和开发中心。丹麦风电产业有350多家企业,涵盖整个产业链,企业之间、企业和大学及研究机构等之间紧密合作,形成产业集群。丹麦风电产业集群内有超过25 000名受过良好教育、专业技能精湛、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形成共享的人力资源市场;产业集群内聚集了全球各地风电产业研发工作的核心部分,提供从研究、开发,到生产、组装,到运营和维护的端对端的解决方案,促进技术、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引致更多创新出现;产业集群内一流的测试设施和全面的企业、研究机构与政府研究项目的网络,共同营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创新型研发环境。在丹麦风电产业集群创新的过程中,丹麦技术大学、奥胡斯大学和RISO国家实验室等科研机构通过与政府机构合作建立研发中心,给予创新大力支持。首先,大学、科研机构培养了风电产业集群发展的亟须人才,为创新储备了人才资源;其次,创新是一个互动学习过程,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的交流合作,可以促进知识的共享与转移,提高创新效率;再次,大学、科研机构促进了丹麦风电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丹麦大学和科研机构知识交流与学习的国际化特色,也促进了产业的国际化发展[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