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下西洋是一部航海史诗。他从34岁开始,长达28年献身远航,每一次出洋都要耗时两三年,他反复出使了36个国家。
那么为什么不能把郑和列为大航海时代的第一人呢?
要知道,郑和远航与欧洲人远航有许多相同点,比如说——他们都是用自己所能掌握的先进航海技术,闯入陌生的世界,开辟航线,拓展海洋事业,留下珍贵的航海经验。郑和是北半球越过赤道航海的第一人,在北半球航行,他参考北极星校正航线,但到了南半球,北极星不见了,他便改用南十字星导航。他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考察,制成《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俗称郑和航海图。它是一字形长卷,采用山水画法,以南京为起点,东非肯尼亚的蒙巴萨港(Mombasa)为终点,详细记录了20多处重要的出航地点和新开辟的42条航道,相当准确地标出了航海标志、航向航程、岛屿、暗礁浅滩、停泊港口、城市、山脉,收录了300个外国地名,明确标明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郑和多次在印度补给,他把航海图送给阿拉伯商人,阿拉伯商人又把它献给教皇,对后来的欧洲大航海有所助益。
他们都有发展海外贸易的任务。他们的第一种贸易形式,同为给弱国礼物和庇护,获得宗主地位,然后收取贡品。有所不同的是,明朝厚往薄来,对大量朝贡者论级行赏,数字极为可观,而欧洲完全是收益。他们的第二种贸易形式都是官方贸易,郑和船队除了装载赏赐礼品,还有满载商品和货币,比如丝绸、瓷器、铁器、铜钱,在双方官方主持下,与当地商人交易,多数是以货易货,有时候也用铜钱买卖。在卡利卡特,由当地代理人把中国商品带进交易所,双方在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一旦定下,双方击掌,绝不反悔。第三种贸易形式同为民间贸易,郑和使团不禁止官兵携带货物在沿途交换,由于沿途百姓特别喜爱中国货,郑和船队一到,他们便争先恐后划船上来,或在码头交易,有的地方还请明朝官兵到集市去设摊交易。
不过,与相同点比起来,郑和远航与欧洲人大航海的不同点更为鲜明——郑和七去印度洋的前六次,首要使命是震慑南部外邦,让他们彻底放弃支持建文帝的可能性,所以它是六次精心安排的软实力展示,而炫耀自己强大却塑造仁德宽厚的形象是最好的方法。郑和船多兵强,表面上是一支强大的海军,但执行的却是“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的和平外交政策。他有足够的军事力量罢黜君主,抢掠各地资源,开拓殖民地,可他做的却只是清剿海盗,在自卫战役中俘获不义国君,维护海上安全和国际秩序。那些不愿接受恩惠,甚至为恶作乱的国王,会被永乐皇帝废掉,另安排一位顺服明朝的新王。欧洲这样做,意在控制傀儡,强行输出天主教,攫取当地资源,而永乐皇帝这样做,完全没有领土要求。所以英国学者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东方的中国航海家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虽然以恩人自居,却从不威胁他人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欧洲大航海家带有赤裸裸的攫取财富的目的,带有明显的侵略性,有时与烧杀抢掠的海盗无异,但郑和主要是去给予的而不是索取,他只是要向南部诸国宣布,明朝地大物博,什么都不缺。所以永乐时代的南方国王们确实是带着真诚的感恩之心前来朝拜的,文莱、马六甲、菲律宾先后有七位国王亲自访华,另有三位国王在访问期间病逝,被明朝以亲王标准厚葬。
郑和是回族,是佛教徒,出海前后都要拜妈祖,他固然会对南部诸国的信仰产生影响,但他从不强加于人,这与15世纪那些狂热的天主教徒完全不同。(www.daowen.com)
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别是,欧洲大航海家希望世界了解自己的国家,但他们更加迫切的愿望是让自己的国家了解世界。郑和刚好相反,他瞥见了外部世界,但他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这个区别使愚昧落后的欧洲迅速崛起,使优秀强大的中国渐渐衰落。
另外,欧洲大航海持续了数百年,有无数大小航海家参与。但郑和是一个人,前后不到30年,相比之下,仿佛是个孤立事件。
郑和的每艘宝船,造价近六千两白银,每次出海,要消耗全国财税收入的一半,许多官员怨声载道。《郑和出使水程》包括大量原始资料,比如船队编制、名单、永乐敕书、航海日志、账目,一直存放在兵部。明成化皇帝曾经要兵部尚书项忠把这些资料找出来,有官员担心皇帝又要远航,便把《郑和出使水程》藏了起来。项忠找了三天,没找到。他问,库中档案,怎么会丢失?兵部车驾司主管刘大夏说,郑和出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又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郑和出使水程》是否被刘大夏销毁,至今仍是个谜,但那些档案确实不见了,可见臣属对它的痛恨。
在郑和身后,远洋航海被禁止了,宝船再没出海过。皇帝们加固长城,闭关锁国。1500年,西葡大航海风起云涌之际,明弘治帝下令,建造超过两根桅杆的船只,造者处极刑。嘉靖时代,任何船只不得下海,彻底告别了海洋和外部世界。郑和和他的船队成为遥远而模糊的传说。
因为这些巨大的差异,中国没能成为海洋国家,郑和也没能纳入大航海序列,他只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东方神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