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家在主要江河规划建设的蓄滞洪区共有98处(含黄河滩区),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见表1),总计蓄滞洪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蓄滞洪容量980亿立方米,区内有耕地面积2957万亩,人口约1809万。
表1 蓄滞洪区基本情况表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都发生过全流域型的大洪水,蓄滞洪区发挥了削减洪峰、蓄滞超额洪水的关键作用。长江中下游1954年发生20世纪的最大洪水,荆江分洪区三次开闸分洪,蓄洪总量122.6亿立方米,洪湖分洪区扒口分洪,有效削减了干流洪峰,保住了荆江大堤和武汉市的安全;杜家台分洪区自1956年建成以来,共启用了19次,蓄洪总量191亿立方米,为汉江下游及武汉市的防洪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黄河下游1958、1982年运用了东平湖蓄滞洪区,确保了黄河大堤的安全。淮河流域蓄滞洪区的运用最为频繁,自1950~2001年的51年中,共有30个年份运用了行蓄洪区。1991年江淮大水,安徽省境内的22个行蓄洪区全部运用,保卫了淮北平原和淮南、蚌埠等重要城市和京沪铁路的安全。海河流域在1963年和1996年大水中运用了蓄滞洪区。在1996年的海河流域大洪水中,蓄滞洪区削减洪峰50%,保住了京广铁路和滏阳新河下游广大地区的安全。(www.daowen.com)
对于蓄滞洪区有目的、有计划的建设管理,始于1988年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纲要对蓄滞洪区人口控制、土地利用、产业活动、安全建设、规划管理等作了原则规定。随后,国家防办组织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开展了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规划,建设了一批安全设施(见表2)。到2000年底,四个流域规划的98处主要蓄滞洪区共完成安全建设总投资28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9亿元,已建成安全区538平方公里,安全台4306万平方米,避水楼安全层141万平方米,可临时低标准解决333万群众的避洪问题,仅占蓄滞洪区总人口的18%,其他人员在分洪时需要临时转移。
表2 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情况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