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农村人口饮水工程投入机制

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农村人口饮水工程投入机制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人口饮水工程是公益性项目,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其中,西部省区50亿元,中部省区32亿元。建议中央对西部地区按60%给予补助,对中部省区按40%给予补助,中西部共补助42亿元,约占总投资的51%;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共39.6亿元,占49%。调研中,缺水农户普遍表示,愿意出资出劳兴建饮水工程。

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农村人口饮水工程投入机制

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必须在坚持地方为主、受益户为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加大国家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稳定的投入机制。为此,我们建议:

(1)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农村人口饮水工程是公益性项目,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农民投工投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随着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深入,加之税费改革逐步取消“两工”,必须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政投入渠道。建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农村饮水解困工程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2)适当提高中央补助标准。考虑到饮水困难的人口主要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多数地方财政困难,职工连工资正常发放都难以保证,仅靠地方财力和现有补助资金渠道难以完成艰巨的任务,建议中央进一步加大国债资金投入力度,结合切块到地方的扶贫资金和以工代赈,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并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根据典型工程投资估算,解决一个人平均约需投资340元。解决中西部目前最困难的2400多万人,共需投资约82亿元。其中,西部省区50亿元,中部省区32亿元。建议中央对西部地区按60%给予补助,对中部省区按40%给予补助,中西部共补助42亿元,约占总投资的51%;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共39.6亿元,占49%。

(3)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对于筒井、小机电井、饮水工程的入户支管等以农民自筹资金建设为主;对于居住相对集中、受益范围较大的地区,政府注入引导资金,鼓励农民以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建饮水工程;对于居住较分散、受益面较小的地区,可以以一户为主,联户集资的方式兴建。调研中,缺水农户普遍表示,愿意出资出劳兴建饮水工程。陕西省旬邑县郑家镇凉泉村郑淑梅老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现在需到3公里以外拉水吃,每桶水(200公斤)需6元,一个月一人约需4~5桶,需要20~30元,一年需300元左右,如果修建饮水工程,全村150多户600人,政府补贴一点,每户出资几百元,水龙头到户是非常合算的,而且也能够承受,愿意出资,至于工程需要出工更是没有意见。(www.daowen.com)

在内蒙古调研时,我们看到,由于牧区地域辽阔,牧民居住分散,尤其是草场划分到户后,几乎每家每户都要求建设自己的人饮工程。但从水资源状况和资金投入等方面考虑,我们认为一 户一井是不现实的,采用联户集资打井可能是较好的模式。但是,实行联户集资打井,考虑到井位距离各牧户的远近不同,建成后也是由井位所在牧户管理,各户出资额应有所区别。为避免工程管理中的矛盾,集资应以井位所在牧户为主,其他各受益户可以采用预付水费的方式。如4户联合打一口井,总投资1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万元,剩余4万元需4户联合集资。井位所在牧户出资2万元,另外3牧户根据距离井位的远近,分别出资。工程建成后由井位所在牧户管理,通过水费核算,将另外3户牧民的出资额分别折合为用水量,并考虑水费预付因素,适当赠送部分用水量。超出核算水量后的用水,按照实际用水量支付水费。

(4)有条件的地区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调研中,不少饮水困难地区的干部群众都提出运用信贷资金投入饮水工程,特别是在经济收入相对较高的牧区,牧民的呼声尤为强烈。我们认为,在有条件的地区,国家应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并在贷款利率、还款期限、担保方式等方面给以优惠。对于农村饮水基本井(投资大多为10万~12万元左右,政府补助一半后,需农牧民自筹5万元左右),以及其他投资较少的小机井,可以结合扶贫,发放小额信贷;对于投资较大的农村饮水输水骨干工程,政府可给以部分贴息贷款。建议我部与中国农业银行金融机构就农村人口饮水信贷资金问题进行磋商。

此外,要积极利用外资等各项资金,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结合灌区改造等节水灌溉项目一并考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