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1984年,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开始了DSM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它证明了在能源短缺或新能源布点困难的情况下,实施DSM和IRP的有效性。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将其运用于印度尼西亚的电力市场,同样取得了成功。
经过20多年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DSM和IRP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手段。例如,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采用DSM和IRP方法进行电源开发的最小成本规划,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改善了环境。
根据美国ORNL实验室对2000~2010年美国实施DSM预期的效益的研究结果,2010年电力峰荷总削减量为215GW(考虑输配损失及备用容量),相当于取消了430座500MW的中型火电站及相应的输配电系统的建设。而实施DSM的成本通常最多占发电成本的一半。所以,实施DSM至少可以节省一半以上的电力基本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
我国在1992年引入DSM和IRP的概念,并相继在深圳市、上海市、北京市和华北地区,以及辽宁、福建、浙江、广东等省建立了示范工程。近年来,国内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电网调度者如何根据各类不同的电力用户签订的可中断负荷合同,削减电网峰荷(年峰荷、日峰荷)的最优调度方案及其数学模型。(www.daowen.com)
(2)探讨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自动化监控技术,如负荷控制系统、自动读表系统以及适合于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公用事业网络的体系结构。
(3)分析中心大城网供需关系紧张时电力需求侧的用电行为,以及中心大城网电压崩溃的潜在危机。研究实行“可削减负荷”、配置自动减负设备的必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