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行业产能过剩
国内关于产能过剩的文献研究众多。周炼石(2007)指出中国产能过剩的根源是,局部行业投资过度,地方政府的竭力推动,及宏观调控体系的不足等;从政策性缺陷来看,在于政策目标与工具不协调,缺乏调控各种经济成分的公共政策工具,集权与分权政策使用不当,产业结构政策过度分权化等因素。
韩国高等(2011)总结出产能过剩的含义,“产能过剩的界定,可以从宏观、微观以及行业层面上理解。在宏观上,产能过剩主要是指由于受到社会总需求的限制,经济活动没有达到正常限度的产出水平,从而使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生产能力(或称产能产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闲置。在微观上,产能过剩是指实际产出低于生产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而形成生产能力过剩。在行业层面上,产能过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行业的实际产出在一定程度上低于该行业的生产能力”。并选取产能利用率作为产能过剩的判断指标,产能利用率“为实际产出与设计生产能力的比值,反映了企业的生产资源是否能够真正得到有效利用”。韩国高等(2011)采取成本函数法,利用面板模型的广义矩估计方法(GMM)测度出我国重工业和轻工业28个行业在1999—2008年的产能利用水平,分析出制造业行业发展的波动特征,然后利用实证分析证明了固定资产投资是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并针对宏观调控政策对抑制固定资产投资收效甚微的现象,指出我国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为: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由于利益驱动导致的投资潮涌现象、地方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的不当干预导致企业投资行为的扭曲等。
周劲、付保宗(2011)进一步分析了我国部分工业领域中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认为“周期性”与“非周期性”产能过剩并存,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能过剩的发生频度更高。轻工业领域的“结构性产能过剩”特征较为明显,重化工业领域中的“体制性产能过剩”特征较为突出,部分新兴产业则体现出“结构性和体制性产能过剩”并存等特征。
李静、杨海生(2011)则探讨了产能过剩形成的微观机制。认为影响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市场条件的不确定性、企业对于行业内企业数目不确知以及存在沉没成本。在市场信息充分、企业预期的竞争者数目确定时,沉没成本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在市场噪声较多、企业预期的竞争者数目不确定性较大时,沉没成本的影响逐步弱化,当预期的竞争者数目不确定性大到一定程度时,企业由于盲目会失去对市场的理性判断而涌入市场,预期不确定性的影响激增。研究得出结论,“产能过剩并不是市场失灵或体制缺陷单一作用的结果,两者在产能过剩形成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当前的部分产能调整政策由于限制了企业进入市场的时机,从而可能刺激企业盲目过度进入同一市场;目前我国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主要根源是企业在R&D过程中的囚徒困境博弈,而这一博弈结构同样受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影响”。
以上为关于产能过剩的经济学相关文献研究,解释了产能过剩的定义、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等。从分类上来说,产能过剩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产能绝对过剩。引起产能绝对过剩的原因之一,在于行业厂商供给不理性。如近几年智能手机行业发展迅速,已出现了市场蜂拥引发的产能绝对过剩隐忧。2013年9月以来,先后有超声电子、欧菲光、胜利精密等三家企业声称“进入或扩充触摸屏产业化项目”,该三家企业的触摸屏客户包括联想、三星、中兴、华为等大客户。具体公告信息如下:2013年9月14日,超声电子公告称,“公司触摸屏项目将通过在现有厂区预留场地上新建厂房和配套设施,购置专用制造装备,形成年产25万平方米电容式触摸屏生产能力。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10月完成建筑工程建设,并在2014年4月正式投产”。2013年9月12日欧菲光公告,“公司决定使用募集资金分别对全资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和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增资1.03亿元和3亿元,分别用于中小尺寸电容屏建设项目和中大尺寸电容屏项目。欧菲光表示,达产后,年产中小尺寸和中大尺寸电容屏的产能分别为4 000万片和300万片”。2013年9月6日,以生产金属结构件和塑料结构件为主的胜利精密,也启动总金额不超过15亿元的定增方案,“其中用于舒城胜利产业园建设项目、苏州中大尺寸触摸屏产业化建设项目资金分别为9.85亿元和2.65亿元,项目建设周期分别为两年和一年。该两个项目达产后将分别形成具备年产14.1—15.6寸触摸屏800万套、21.5—27寸触摸屏200万套的生产能力,和年产480万套中大尺寸触摸屏的能力”。
第二,产能相对过剩。如行业周期性、产品季节性、地域性等因素所导致的短期性过剩。以鞋服类快消品行业为例,据《东南早报》2013年1月7日报道,“泉州坐拥纺织服装和鞋业两条千亿产业链,仅晋江就有鞋类企业3 000多家,年产鞋10亿双,运动鞋、旅游鞋产量更是占全国40%、全球20%。石狮也是中国纺织服装名城。品牌扎堆和企业的迅速扩张,是我市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然而,目前本土鞋服企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库存。专家分析指出,产品同质化、价位接近,行业增长受到渠道增长极限的制约以及通胀、购买力下滑等因素,导致库存。另一个原因则是鞋服品牌的扩张速度超出市场的增长速度。更令人揪心的是,库存压力已经在行业中形成传导效应。一线品牌的积压不但影响到下游代工企业的订单,也导致二三线品牌的需求减少,使它们的库存相应增多”。又据2013年阿里巴巴服装频道披露,“目前纺织服装行业上市公司已公布去年年报的公司中库存合计570亿,这和京东商城去年一年的总销售额大致持平”,2012年鞋服行业的高库存现象已经吸引了如当当网、淘宝、京东、凡客等各类线上市场平台蜂拥而至。鞋服行业周期性过剩带来的高库存尾货,以其低廉的价格、潜在的巨额利润吸引了各类线上商家加入争夺,如“唯品会”的限时特卖模式。线上市场成为周期性相对过剩产能的理想倾销地,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线上线下市场的整体竞争格局,引发行业重新洗牌。不过尾货市场的质量次、法律监管空白、假货充斥等问题,线上市场也面临同样的困扰。(www.daowen.com)
1.2.2 行业产能不足
影响行业产能不足的因素较多,包括产能长期不足与短期不足两个方面,目前此类文献研究较少。产能长期不足的原因包括行业自身处于成长初期或发展期,多是新兴行业或新技术引进带来的二次行业振兴。行业产能短期不足的原因,通常跟行业供应链出现问题相关,如原材料短缺、零部件质量问题、供应链成员企业破产倒闭等。此外,产能短期不足有时是一种人为假象,如常见的“饥饿营销”策略,又或者由于代工/进出口等全球化企业的经营策略差异,制定出不同国家的不同产能,或者部分国家出现产能不足状态,比如我国某些进口汽车价格高昂、需要排队很久等情形。
1.2.3 行业产能优化
当行业产能处于绝对过剩时,采取拓展新的销售渠道如进军线上市场的策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线上市场对行业短期性过剩尤其是地域性过剩,是一个极好的选择,是释放过剩产能的理想场所,尤其在物流服务比较成熟的今天,而线下市场的产能短期过剩也演化成了线上线下市场并存下的产能优化问题。
当行业产能处于绝对不足时,线上市场的加入会使得终端需求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促使行业市场依从市场规律抉择,制造商们将会扩大产能。当行业产能处于相对不足,比如行业供应链上,由于质量问题出现原材料或零配件供给缺口很大时,短期内将出现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且出货周期延长等问题,供应链相关成员企业的利润均受到影响。随着供应链应急策略的实施,这些问题将会逐渐不再。
当行业产能相对过剩或不足时,影响产能优化的因素仍有众多。如《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7月12日报道,钢铁行业里山钢、日钢的重组拉锯战,加大了钢铁产能优化难题,按照最初的重组设想,山东省内钢铁企业应该由20余家缩减到5至6家,省内多数企业应投入山钢集团的怀抱,核心是完成山钢集团对日照钢铁的重组。2008年11月5日,双方签订了重组意向书,山东省政府曾设想到2013年山钢集团要实质性重组日照钢铁。然而如今计划并未有实质进展,由于双方经营方式、盈利能力等的差异以及产权分配等一系列棘手问题,短期难以有实质突破。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落后产能淘汰难度大等因素。
本书致力于研究线上线下市场互融背景下供应链的产能优化问题。关于“产能”的含义,结合前述的文献研究成果,本书将其分两层:第一层,周劲(2007)曾从市场供求关系的角度定义了产能过剩,是指供给和需求不平衡的总量上概念,即生产能力大于需求而形成的生产能力过剩。基于此,为了从模型构建、数值分析角度寻找线上线下市场并存下的供应链产能优化策略,本书将“产能”定义为“满足线上线下市场消费者需求的需求量”,制造商的“最优产能”即为制造商的最优生产量,对应为其终端消费者的最优需求量。基于此探讨线上市场的加入对线下市场释放过剩产能的作用,线上市场产品价格、线下市场产品零售价格、批发价格等变量作用下,制造商引入线上市场直销前后,其最优产能策略的变化。本书关于“短期产能优化”的研究,均基于第一层产能含义。第二层,伴随着线上线下市场需求特点的变化,长期而言制造商会逐步调整生产能力,来应对线上线下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经济形势等的变化。厂房面积、机器设备、工人数量等代表的制造商生产能力,即为第二层“产能”的含义。本书在短期产能过剩、短期产能不足、长期产能优化等方面的探讨,均是基于第二层产能含义展开研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