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究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的实践经验

探究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的实践经验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其特点一是针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全体。四是抓住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最关心的子女教育问题。从推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的角度来看,成都市这项改革有以下特征。上海市则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政府保障范围。目前,广州共有350余万套出租屋,缓解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住房困难的问题。

探究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对象范围和市民化内容等方面看,这些探索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通过积分入户的方法,逐步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入户问题,使其享受与城市市民一样的公共服务。这类城市以中山市为典型代表。第二类是通过全域统筹的办法,一次性让农民获得城市户籍,这方面成都市、重庆市做出了一系列探索。第三类是创造条件让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从具体的公共服务如子女教育开始,不断享受更多的公共服务,多数城市在这方面开始了相应的工作。[31]

1.通过积分入户推进市民化

目前广东省全省,江苏、浙江部分市县都采取了积分入户的办法,推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上海市的居住证管理办法,也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落户上海提供了通道,其实质也是一种积分制。

广东省中山市是全国第一个实行流动人口积分入户政策的城市,该政策2010年开始实施。其特点一是针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全体。本人户籍不在中山市,在中山市工作一年以上,纳入就业登记,缴纳社会保险的,都可申请积分入户。二是统筹实施较为规范。积分制管理由市政府统筹,具体实施由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负责,其他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镇区协助实施。三是量化操作,有一定公平性。积分管理计分标准由基础分、附加分、扣减分三部分构成,每部分都有计分标准。四是抓住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最关心的子女教育问题。积分管理累计超过30分的流动人员,其政策生育的子女就可在产权房屋所在地或工作所在地申请入读公办学校

中山市的积分入户政策效果较好,该政策的设计与操作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开、公平性,解决了部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落户的问题。但是中山市积分入户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审核材料过于烦琐;积分政策标准较高,一般农民难以企及;与原户籍地的政策没有配套,使许多农民因要放弃原户籍地的土地、集体分红等福利而无奈地放弃积分入户;相对于庞大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群体来说,积分入户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所占比例还是太少。[32]

2.以一元户籍的方式推进市民化

成都市于2010年11月首次公布了《关于全域成都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提出到2012年实现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彻底破除城乡居民身份差异,建立户籍、居住一元化管理。成都市原有农业户籍人口与非农业户籍人口的历史将被终结,这项改革即是“一元化”户籍制度改革。

从推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的角度来看,成都市这项改革有以下特征。一是整体推进。农民成为一种职业,而不再是身份的象征,全市500万农民从此可以“成建制”地成为成都市民。二是保护农民权益。所谓农民权益,就是这些农民可以登记为“居民”,但他们不必放弃原先在农村所享受的各种权益。耕者照样有其田,不必付出失去承包地、宅基地的代价,其子女就学、社会保险和城镇居民同等,社会公共资源可以共享。三是双向流动。以往只讲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暗含的政策导向是只能推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进城变成市民,而城镇居民则不能下乡去就业、买房居住。成都市的这项改革支持城镇居民到成都市的农村居住、生活与就业,实现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www.daowen.com)

成都市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在于,在成都这样一个行政区范围内,第一次破除了城乡居民身份上的差异,城乡居民户籍、居住一元化管理的体制机制得以全面建立,实现城乡双向自由迁徙。成都市从此不存在本地农民市民化的问题,取而代之的是成都市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如何共同提高的问题。但成都市以一元化户籍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问题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是目前这项改革只能解决本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问题,对于外地来成都打工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则不能适用于一元制户籍。二是成都市是国家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享受过多项国家政策,其他地方难以比照成都实行。三是成都市在自身的都市圈范围内,通过大中小城市、小城镇统筹协调发展的方式解决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问题,独立统一的行政协调系统是必要条件。对于跨行政区域条件下如何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问题,成都市并没有提供有效经验。

3.通过解决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市民化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享受到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这些公共服务包括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住房、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一些城市采取从具体公共服务入手的办法,特别是抓住其中的关键问题,逐渐扩大公共服务在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中的覆盖面与标准,以达到推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的目标。下面是聚焦于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和住房问题的地方实践。

浙江省政府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必须纳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等内容,并要求按照“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安排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且不得收取符合入学条件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

上海市则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政府保障范围。具体做法是,市政府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小学的设施改造给予财政补贴,即对以招收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同住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每校给予50万元的办学设施改造补贴,并按成本补贴办学经费。

重庆市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重庆市通过不断扩大公租房建设,逐步为包括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无房人员解决居住问题。通过政策措施鼓励区县政府、工业园区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建设集体宿舍或公寓。

广州市是流动人口大市。截至2010年10月底,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为710万,人数与户籍人口持平。广州市将“出租屋”的建设与管理作为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住房的主要措施。一是以政府力量为主导,建设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公寓;二是不断改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出租屋的卫生等条件;三是鼓励房地产企业参与出租屋的建设。目前,广州共有350余万套出租屋,缓解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住房困难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