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关于“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大多数学者是沿着两条不同的路径分别进行探讨的。其实,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被提出。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则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2007年召开的十七大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具体内涵,并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
国内学术界对于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具体内涵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提出了各自对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或中国式城市化道路的理解。简新华认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应该是一条城镇化与工业化和现代化适度同步发展,城镇化的形式多元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市场推动和政府导向、自上而下城镇化与自下而上城镇化相结合,城镇发展方式多样化和合理化、以内涵方式为主的城镇化路子。[33]朱铁臻认为,多渠道、多元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一,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布,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人民共同富裕,这就是中国式的城市化道路。[34]杨重光则指出,中国特色城市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应该是一条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时推进、集中型城市化与分散型城市化同时推进、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同时推进、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同时推进、大城市建设与小城镇发展同时推进的城市化道路。[35]此外,肖金成等、[36]辜胜阻等、[37]牛凤瑞、[38]黄锟、[39]马凯、[40]李铁、[41]石淑华等[42]也纷纷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基本内涵。
在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主要特色的探讨中,理论界存在着极不相同的观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贺雪峰教授和文贯中教授的针锋相对的观点。
贺雪峰认为,中国的城市化不仅比印度成功,甚至比其他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都要成功,而且在中国城市中并没有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的大规模贫民窟。[43]中国城市化成功主要原因是中国走出了一条与一般国家极为不同的道路,即城市化的中国道路,这条中国道路的秘密就在于中国独特的政策与制度安排,其中尤其重要的有三个基本制度:一是小农经济,二是土地制度,三是城乡二元结构。他特别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土地制度安排上,采用了土地公有、地利共享的宪法秩序”,现行征地制度和“土地财政”,为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来源,防止了土地食利阶层的形成,“中国土地制度安排对中国城市化乃至现代化,居功至伟”。[44](www.daowen.com)
与贺雪峰的主张几乎相反,文贯中是以基本否定其主张的观点来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色的。他认为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色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第一,政府对卖地财政的追求是城市化的主要驱动力;第二,现行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阻碍着要素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和组合,资源的配置仍然主要依靠政府的强制力甚至暴力才得以完成;第三,低收入居民集中的城郊与高收入人群集中的富丽堂皇的中心城区泾渭分明,这迥异于世界各国富人区和贫民区相互交杂,分享繁荣和基础设施;第四,不少盲目兴建的新城区和工业园区因缺乏人气和商机沦为“鬼城”,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第五,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导致房价高企,廉价房长期严重短缺,房屋空置和住无所居现象同时并存,方兴未艾的“城中村” 中的“小产权房”长期处于不合法状态;第六,城市化并未促进农业的现代化;第七,伪城市化(城市常住人口远远超过城市户籍人口)问题突出。最后,文贯中教授特别指出,中国城市化的上述主要特色,是中国现行经济—社会体制所决定的内在逻辑的产物,是违反城市化普遍规律的结果。[45]
以上贺雪峰、文贯中两位学者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主要特色的观点既有正确的一面,也存在不足之处。从正确的一面看,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或者某些方面比较客观地分析了中国城市化及其道路的主要特色和存在的问题。从不足之处看,他们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分析判断以及提出的对策主张都存在片面性,不是完全肯定,就是完全否定,有的分析和判断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甚至不太准确。[46]
关于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内涵,国内学术界对此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47]综合这些研究,笔者认为,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基本内涵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具有中国特色,即具有区别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城市化道路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突出特点;二是应具有区别于世界城市化发展史上所出现过的旧型城市化道路的突出特征。[48]据此,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内涵不仅应反映中国在城市化发展模式、城市化类型、城市化动力和实现机制以及城市发展方式等方面的选择,而且还应反映中国的特殊国情和有别于旧型城市化的时代特征。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应该是一条城市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推进,人口非农化、农地非农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土地节约高效利用,城乡差别缩小、城乡一体化发展,集中型城市化与分散型城市化同时推进,大中小城市建设与小城镇发展同时推进,以人为本,集约紧凑、智能高效、绿色低碳,市场主导、政府促进的城市化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