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究英国城市道路的特征与发展

探究英国城市道路的特征与发展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启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达国家,其城市化进程是在一种毫无先例的情况下进行的,它没有别国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其城市化道路对其他国家具有明显的先行示范作用。总体上看,英国走了一条渐进的、城市化与工业化、人口流动同步进行的、大中小城市基本协调发展的、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为辅助的城市化道路。英国城市化道路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化率高。

探究英国城市道路的特征与发展

英国世界上第一个启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达国家,其城市化进程是在一种毫无先例的情况下进行的,它没有别国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其城市化道路对其他国家具有明显的先行示范作用。总体上看,英国走了一条渐进的、城市化与工业化、人口流动同步进行的、大中小城市基本协调发展的、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为辅助的城市化道路。英国城市化道路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化率高。据相关资料,英国城市人口的比重:1801年为33.8%,1841年为48.3%,1851年为54%,1861年为58.7%,1871年为65.2%,1881年为70%,1891年为74.1%,1901年为78%。[14]英国仅用了七八十年时间就实现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其快速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方面,早期的英国在圈地运动之后,农业是一种混合型结构,畜牧业比农耕业发达,由于畜牧业所需的劳动力较少,大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化水平得以提高。另一方面,英国是近代海洋霸权和殖民霸权的最后赢家,殖民掠夺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源源不断地给英国城市化提供所需的资源,英国优越的国际地位对其近代城市化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英国城市化是世界城市化的先驱者,在没有任何规律可循的情况下,它基本上是社会经济规律自发作用的演进过程。英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奉行自由放任政策,而城市化的发展正处于这一阶段,因此,当时的城市化进程避免了政府人为的干预,具有自然和健康的一面。但同时,也为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一些问题。由于缺乏政府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城市内部规划混乱、杂乱无章,造成环境污染、住房短缺、交通堵塞等传统的“城市疾病”,城市的许多优势因此而被忽视。

第三,城市化与工业化、人口流动并行发展。工业革命打破了英国起源于城市工业的传统物质生产结构,促进了区域分工、区域产业集聚,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和城市的发展。工业发展吸引和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城市的形态越来越明显,城市功能也不断得到完善,城市密集地区的城市之间的商贸联系相当紧密,出现了一大批以工业和商业经济职能为主的新城市。所以在英国,工业化过程也就是城市化过程,两者互为因果、同步进行。

工业革命开始后,由于资源布局的影响,英国经济中心由南向北转移,新的工业城市在北部和西部兴起,人口也发生了相应的流动。18世纪初,英格兰南部的米德尔塞克斯等七个郡的人口占全英格兰人口的1/3。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英格兰中部的纺织业和西北地区的煤炭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苏格兰人和爱尔兰人从南方涌入北部矿区,周围的农村地区迅速成为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1801年至1870年,英国总人口增长了1.54倍,但工业集中的西北部地区,人口增长了2.58倍,非工业集中地区的西南部,人口增长不到1倍。”[15]由于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和比较优势不断扩大,一些专业城市的人口激增。1801—1851年,英国以纺织业著称的城市人口增长2.29倍,居第一位,其他港口城市、制造业城市人口增长了2.14倍和1.86倍;1811—1861年,布莱顿人口增长了7倍,毛纺织中心布莱福德人口增长了8倍。[16]1811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35%,到1870年,农村人口仅占14.2%,城镇人口则增加到85.8%。[17]总的看来,英国的人口流动主要是地区间的人口流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短距离和波浪式的流动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国外流动,特别是美国。仅19世纪的100年中,爱尔兰向美洲的移民就达500万之多,以致“美国的爱尔兰人要比爱尔兰的爱尔兰人还多”。这样,英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为本国的城市化提供了前提,也加速了他国的城市化。[18]

第四,各具功能和特色的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成长壮大。工业革命使一大批各具功能和特色的城市在英国迅速成长起来,如以制造业为主的制造业城市和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矿业城市、以河海贸易为主的港口城市、以运输为特色的铁路和运河城市、内陆矿泉和海滨休养城市、郡城和地方城市以及综合性城市等六大类型城市。[19]以下简要阐述这六大类型的城市。

其一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制造业城市和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矿业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是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格拉斯哥等城市,它们快速向周边农村地区扩张,使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人们在公路、铁路和运河边兴建了许多城市建筑物,形成了连续不断的建筑带,建筑带相互连接,聚集成城市集合体。[20]

13世纪初,曼彻斯特逐渐由乡村向城市过渡,至16世纪已成为繁荣的集镇,在羊毛贸易中地位重要,经伦敦向欧洲输出布匹。18世纪60年代随工业革命兴起而发展加快,1771年曼彻斯特拥有人口1万,20世纪80年代增加到4万,1801年超过7万,1851年已达30万。20世纪80年代曼彻斯特出现了第一家真正的棉纺厂,至1800年,曼彻斯特已成为诞生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各种工厂的狂热之地。[21]到1830年,曼彻斯特已建有棉纺厂、骨粉厂、煤气厂、印刷厂、鞣革厂等各种工厂99家。1762年通运河,至1850年形成现有铁路系统的大部分。1792年建立了自己的警察队伍和市议会。曼彻斯特因拥有自己的运河和码头商会、股票交易所、主教职位(管区)、博物馆、足球队、大学、机场以及众多的各具特色的机构而全面超越其先前所依附的城市索尔福德(Salford)。[22]随着城市的发展,以曼彻斯特为中心,周围的城镇,如奥尔德姆、阿什顿安德莱恩、海德、杜肯菲尔德等逐渐被连接起来了。

伯明翰在16世纪仅是一个人口不满500人的小村镇,旅游家利兰说这里只有一条街道。17世纪西米德兰兹“黑乡”铁工业区兴起,使伯明翰成为最大的生产中心。这里制造的枪支和金属纽扣闻名英格兰。它的产品畅销国外市场。伯明翰的商人不仅控制着周围乡村的制铁工业生产,而且支配着邻近中小城镇的制铁工业。[23]18世纪的伯明翰培育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发明家,如詹姆斯·瓦特、马修·布尔顿、威廉·默多克等,他们发明和改进了蒸汽机,[24]对伯明翰和英国的技术进步有深刻影响。伯明翰1838年设市,同年与利物浦和伦敦通铁路。19世纪末以高效和开明的市政管理闻名。[25]

其二是以河海贸易为主的港口城市。工业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带动了伦敦、利物浦、朴次茅斯以及“黑乡镇”伯明翰和沃尔夫安普顿等港口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此外,“18世纪的英美战争与英法战争也为英国港口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主要的推动力”。[26]伦敦在16世纪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17世纪中叶,它是国际性的商港;18世纪末至整个19世纪,伦敦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以及最重要的贸易和金融中心。[27]1760年利物浦还是一个只有3万多居民的偏僻小村庄,到1851年取代布里斯托尔成为西部拥有37.6万人的繁荣港口城市。19世纪,利物浦港已经发展成为英国南部沿海工业区的主要供应港,是英国第二大商业港口,它出口煤炭、盐和工业产品,并进口棉花等工业原料。其他港口城市,如纽卡斯尔、赫尔等,随着国家对煤炭需求的增加和参与沿海煤炭贸易而迅速发展。(www.daowen.com)

其三是以运输为特色的铁路和运河城市。铁路的修筑和运河的开凿直接推动了城市化。英国的古尔原是一个小小的村庄,由于诺廷利-古尔运河的开通,加上它又与铁路相连,在20年内便成了一座城市。与古尔这样的新兴城市相比,运河西端的利物浦不是一个由运河或铁路驱动的城市,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海港。但这条运河连接了北海,形成了英格兰中部最短的东西通道。利物浦的城市发展也因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铁路城市的兴起更有代表性。1838年英国在原是农场的伯金汉郡的沃尔弗顿、纽克鲁、艾什福德和达林顿等,建造了机车制造厂,与此同时,铁路枢纽和整洁的城市迅速平地崛起。[28]19世纪40年代,英国就出现了铁路建设的热潮,1848年,英国全国通车的铁路线已长达4646英里。到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了大发展时期。1870年全英铁路长度已达13500多英里,比1845年增加了2倍多,英国已建成了密布全国的铁路网。在航运业方面,英国是最早使用金属造船的国家。在1850—1870年,英国垄断了国际航运,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商船队和造船厂。[29]

其四是内陆矿泉和海滨休养城市。主要的内陆矿泉城市有:巴思、利明顿、切尔滕纳姆、坦布里奇、威尔斯。海滨修养城市有:布赖顿、马盖特、惠特比、多佛等。城里有大量旅馆、餐厅、公园和娱乐设施,城市建筑布局比较合理。这类城市发展的原因是:财富大量增加,工商业和其他中产阶级群体数量增多,社会时尚和消费观念转变,人们开始追求更多的享受,交通条件改善,出行时间缩短,出行成本降低。[30]

其五是郡城和地方城市。郡城是各郡的首府,是郡的行政、司法和宗教活动中心。这类城市发展要缓慢一些,居民人数不多,一般只有几千人,交通比较落后,城镇工业多半面向农村。这类城市有:诺里奇、约克、埃克塞特、林肯、伍斯特、兰开斯特、格洛斯特、莱斯特、赫里福德等。有些城市由于注重了工业发展,逐渐演变成了新型工业城市,但有的城市因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例如,诺里奇在工业革命前还是英国的第三大城市,到1801年降为第十位。[31]

其六是综合性城市。伦敦是这类城市的典型代表。伦敦是英国最大的城市、交通枢纽及外贸配送中心,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大量的行政管理机构、先进的工厂、金融和保险服务机构、宗教团体、俱乐部、博物馆、艺术和高级服务设施。它的人口迅速增长:16世纪初,伦敦的人口还不过5万,到1600年人口增至20万,到1700年人口增加到70万,到19世纪40年代伦敦已是拥有25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了。19世纪60年代伦敦的人口已达300万,而到1900年伦敦的人口扩大到450万。伦敦都市区域扩大速度很快,伦敦城外的12个市区,称内伦敦;内伦敦之外的20个市区称外伦敦。伦敦城加上内外伦敦称为大伦敦市。[32]英国主要大城市人口的增长见表5-2。

表5-2 英国主要大城市人口的增长 (单位:千人)

资料来源:K.J.巴顿.城市经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8.

第五,较早形成城市网络系统,确立了区域城市化和城市群的发展态势。英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是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英国国土面积小,是三个小岛组成的岛国地理差别不大,但是交通运输十分便捷。河流和运河纵横,公路和铁路交叉密集,交通便利,全国大中小各类城市连接畅通。由于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和政治环境,因此区域的发展趋势也不同,即区域城市化。农村人口大转移,某一地区城市发展相对集中,形成城市密集性地区,使城市由小变大,由少变多,促使新城市的诞生,导致城市群的出现。[33]随着大城市的扩张和周边中小城市的快速发展,当时世界一些地区形成了罕见的城市群。例如:由纽卡斯尔、加兹黑德、北谢菲尔德、沃尔索德和雅诺组成的新兴城市复合体,由伦敦周围的一些城市汇集而成的超大都市区大伦敦市区。早在1841年大伦敦市的城市人口就达到223.9万人,占英国城市总人口的29%。到了1861年大伦敦市人口增长为322.7万,占城市总人口的27.3%。[34]1871年、1881年、1891年、1901年,英国的大伦敦市、兰开夏东南部、西米德兰兹、西约克、莫西地带、泰因地带六大城市的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56.4%、55.5%、54%、52.8%,均在52%以上。1901年,六大城市群的总人口超过1341万,其中大伦敦市的人口超过658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35]

第六,英国的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农业高速发展的基础上的,而在某种意义上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36]英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农业生产量停滞不前,粮食、肉类和农业原料的消费越来越靠外国满足。1852—1859年,国内靠进口供应的小麦消费量是26.5%,到了1868—1875年,进口供给量已上升到48%以上。与欧美其他大国相比,英国农业发展过早衰退,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高。1870年,英国农业占国民收入的15%,法国占45%,德国为30%,意大利为57%,美国为30%。1891—1896年,农业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英国为8%,意大利为28%,德国为20%,美国为16%。[37]1910年,棉花全部靠进口,粮食的自给率只有35.6%。英国以前是羊毛出口大国,而1850—1854年,平均每年进口羊毛达4322.08万公斤,1870—1874年,更增至13937.8万公斤。[38]

第七,英国城市化初始阶段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是依靠对其他农业国的掠夺,而不是来自本国农业。例如,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经常采用掠夺手段获得相当于商品价值20倍的暴利。1600—1708年,该公司的股本增加了50倍。1757—1815年,英国仅从印度搜刮的财富就达10亿英镑之巨。18世纪80年代,利物浦每年从奴隶贸易中获得的纯利高达30万英镑。[3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