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加快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

加快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一直未曾停止过探讨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问题。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可行途径“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尽快解决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存在的城市化滞后,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源之一。因此,加快城市化进程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加快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

对于城市化与城市化道路,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多学科研究,本书的研究虽然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有重合的部分,但由于侧重点不同,本书的研究就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言,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相比有较大的差异。

1.理论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城市化及城市化道路的理论

城市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1]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正确选择中国的城市化模式,走好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一直未曾停止过探讨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问题。有关城市化道路的各种观点也层出不穷,比如大城市论、中等城市论、小城镇论、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协调发展论,等等,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之处,但作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指导方针,显然不够完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论(或者称大中小城市并举论、多元城市化道路论)是近年来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虽然大中小城市并举论符合中国的国情,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但它强调的仍然是发展何种规模的城市,并没有反映城市化道路的主要内容。随着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和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提出,学术界对城市化道路的研究日趋热烈,但近年学术界对“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和“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分割的状态,而对“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全面系统的研究仍显不足,本书正是通过对国内外各种有关城市化与城市化道路观点的介评、对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历程及城市化道路的分析、比较,从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城市化的动力和实现机制、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和城市发展方式等方面,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了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战略措施,丰富和发展了城市化及城市化道路的理论。

(2)深化对城市化规律的认识

就整体而言,世界城市化发展经历了两个多世纪,有的城市繁荣了,有的城市衰落了;有的国家城市化进程较快,有的则较慢。但是,城市化作为世界潮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目前,尽管学术界对城市化规律的认识还未形成共识,但笔者认为世界城市化的基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我国城市化之所以长期滞后于工业化,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对这些城市化规律缺乏全面认识和正确的把握。譬如,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工业化导致城市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规律,是资本主义本性所决定的社会现象。西方国家的城市化导致城乡差别的扩大和“城市病”的蔓延,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能同时实现加剧城乡对立的城市化,而是要实现消灭城乡差别的城乡一体化。因而,主张在我国走一条“没有城市化的工业化之路”(industrialization without urbanization)。这种违背城市化的普遍性规律的工业化之路注定行不通,一是因为没有城市化的高度发展,就不能让社会公众享受高度城市文明,就不可能创造出巨大的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工业化所需要的市场也就无法开拓。二是因为那种“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分散的工业化发展模式,不仅大量占用耕地、破坏环境、资源利用效率低,而且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其带来的危害比城市文明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不用说我国是人口资源关系高度紧张的国家。[12]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去产生了许多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现在又出现了城市人口郊外化、分散化的“逆城市化”倾向,我们不能重复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城市化这条弯路,因此也主张我国应该走“没有城市化的工业化道路”。实际上,逆城市化或称反城市化,是指城区人口郊外化、城市布局分散化的城市化模式。所谓“逆”或“反”并不是指城市人口的农村化,更不是指城市文明生活方式的农村化,而是说城区人口向郊区迁移,大城市人口向卫星城市和中小城市迁移的倾向。因此,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运动,不是对城市化的否定,而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城市文明的普及和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13]那种认为可以跳过城市化特别是大城市发展这个阶段,通过农村城镇化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其根源就在于对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规律缺乏正确的认识。本书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道路及其特征的比较和分析,通过对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关系的研究,探讨了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为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2.实践意义(www.daowen.com)

(1)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本书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历程的简要回顾和世界上多个国家的城市化及城市化道路的比较分析,结合中国国情,指出中国未来的城市化道路,应该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它既不同于别国模式又有别于中国以往走过的城市化道路,即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是一条城市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推进,人口非农化、农地非农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土地节约高效利用,城乡差别缩小、城乡一体化发展,集中型城市化与分散型城市化同时推进,大中小城市建设与小城镇发展同时推进,以人为本,集约紧凑、智能高效、绿色低碳,市场主导、政府促进的城市化道路。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具体战略措施,为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可行途径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尽快解决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三农问题”的实质就是农业落后、农村贫穷、农民收入低。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存在的城市化滞后,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源之一。因此,加快城市化进程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书结合城市化与城市化道路的理论以及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指出中国目前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需要由小城镇和小城市吸纳,也需要向大、中城市合理流动,并通过对诸如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城市建设投融资制度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唯有如此,才能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3)为以人为本、高质量的城市化发展提供有效指导

中国城市化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数量上的速度太慢、水平太低、严重滞后的问题,而是城市化质量不高的问题,如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城镇建设和管理滞后于人口城市化,“半城市化”现象突出,城镇建设滞后,城市生存条件不佳,环境质量不优,等等。因此,本书在全面分析中国城市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中国城市化质量的具体措施,即必须继续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与社会的安定和谐,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改变过去那种过分重视工业化的做法,使城市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同时,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尤为重要的是,要改变以往城市化只见“物”不见“人”的做法,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使迁移到城镇的农村流动人口尽快融入城市,成为真正的市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人为本、高质量的城市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