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经指出:“中国的城市化和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对21世纪人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两大课题。”[1]可见,中国的城市化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其意义早已超出国界的范围。
中国的城市化为何受到国际社会如此高度的关注?
这是因为,一方面,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20世纪是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的世纪,21世纪将是人类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全新时代,世界上大多数人口将生活在城市里。1950年全世界只有3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14年已有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按照目前的城市化速度,到2030年世界人口的60%将是城市居民,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66%。[2]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当前的中国正在经历两个转变,即从指令性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和从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变”。[3]到201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59.58%,[4]略高于55%的世Urbanization Prospects:The 2014 Revision.New York:United Nations,2014.界平均城市化率,[5]但中国的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这将是21世纪令世人瞩目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性社会结构变革。因此中国应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中国的城市如何发展,一直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中国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城市化问题。1997年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多次颁布了关于城市化问题的政策,对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及居住给予了越来越宽松的条件,引导和促进了城市化进程。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将“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作为一个专门的部分,认为“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并提出“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渐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6]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我国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7]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五大原则,即城乡一体、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与十六大相比,十七大报告特别提出了“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8]2007年5月温家宝指出:“不仅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且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和一年以后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十分重视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并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做了总体部署和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9]2014年初,《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全面启动了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进程。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指出:“老路,既行不通,又走不远,必须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激发经济潜力,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这表明,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勇敢而自信地开启了一场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之变,[10]而这场结构之变的典型表现就是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www.daowen.com)
但是,对于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其“中国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其“新”又新在何处,中国的城市化为什么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要有自己的特色,中国为什么要走以及如何走好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目前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对其中部分问题的看法还存在较大的分歧,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书正是循着这样的思路,试图对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实现路径等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以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更快更好的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