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政策法律层面化解行业产能过剩

从政策法律层面化解行业产能过剩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传统制造业内部分行业里产能绝对过剩问题比较突出。然而,中国锂电业正遭遇产能严重过剩引致的价格大战。因此,在国内价格战正酣和外企虎视眈眈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应对竞争是中国锂电企业面临的巨大课题。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中国产能过剩的根源是过度竞争,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主要产业集中度不高、产品同质、生产规模与范围不合理、企业行为缺乏协同性的必然结果。

从政策法律层面化解行业产能过剩

中国传统制造业内部分行业里产能绝对过剩问题比较突出。需要借助市场规律调控电子商务新型市场的崛起更有助于行业产能优化的实施。然而,行业市场上的产能绝对过剩,不能仅仅依靠纯粹的市场(无论线上或线下市场)手段调节,而是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法律等措施来进行宏观调控综合治理,才能实现产能的长期优化。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报道,在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绝对过剩问题突出。“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制定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方案》目前已经完成。该方案对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平板玻璃行业将采取市场化调控的手法,企业只要达到环保、节能等标准的,就允许生产,就不再定义是否由国家审批”。而在煤炭行业里,2012年以来受市场需求下降、煤炭工业转型升级滞后以及税费负担与历史包袱较重等因素影响,煤炭行业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企业亏损等问题,运行困难加大。据《每日经济新闻》2013年11月28日报道,11月27日,国家煤炭工业网原文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于11月18日下发的《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提出要遏制煤炭产量无序增长、切实减轻煤炭企业税费负担、加强煤炭进出口环节管理、提高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等要求。

另在汽车行业里,《上海证券报》2013年12月6日报道,随着新一轮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出台以及国家对新能源领域的大力支持,锂电行业未来几年市场前景日趋明朗。目前锂电80%都应用于移动数码产品类,其余则应用于电动车、工业储能军事等领域。而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数码类锂电子电池每年都有15%以上的增长率。然而,中国锂电业正遭遇产能严重过剩引致的价格大战。2013年锂电行业内的激烈价格战导致原材料、设备价格骤降,且国内外企业还蜂拥而入抢夺市场,同时政策不明朗、需求低于预期等问题并存,导致锂电企业面临生存窘境。据相关研究指出,中国在全球锂电业市场占据三成左右市场份额,但主要占据低端产品市场,处于大而不强的国际地位,而三星、LG等国际锂电巨头也开始纷纷在中国进行投资,欲抢占市场。因此,在国内价格战正酣和外企虎视眈眈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应对竞争是中国锂电企业面临的巨大课题。差异化竞争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同质化竞争只会带来恶性竞争和更低的行业利润

据此,《光明日报》2013年12月6日撰文指出,破解产能过剩的关键是进行产业组织结构优化。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需要多管齐下。既需要短期性的政策措施,如公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禁止对过剩产能项目新增授信,遏制地方投资冲动并强化行政问责等严格的措施,更需要采取长期性的结构性调整政策。中国产能过剩的根源是过度竞争,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主要产业集中度不高、产品同质、生产规模与范围不合理、企业行为缺乏协同性的必然结果。具体分析如下:(www.daowen.com)

第一,区域间的重复生产与建设,产业与产品结构趋同等,均是产业组织结构缺陷导致的。应该将区域结构与产业结构结合起来研究,且需要有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来配合。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具有特殊性,以光伏产业为代表,引进利用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能逾越最初的技术壁垒规模经济门槛,但进入企业数量过多又缺乏成本优势,在遭遇欧美市场需求不振时,就陷入了过度竞争,因此许多企业破产

第二,产能过剩与过度竞争互为表里,是产业组织结构缺陷的外在反应。过度竞争是产业组织结构缺陷的产物。过度竞争下,有效需求被高估从而导致生产能力过剩,造成生产者损失;在下一个生产过程,需求又可能因前一个过度竞争过程被低估而减少供给,导致消费者剩余损失。过度竞争还会阻碍价格机制的正常作用,即消费者的搜寻次数会增加,导致消费者能接受的价格就会在平均价格之下。而对生产者而言,其结果必然是库存增加,或通过“降价”来减少库存。过度竞争现象表明,在应该适度集中,体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要求,主要应该通过研发和技术进步进行非价格竞争谋求产业利润的领域,进入的企业数量过多,往往会缺乏在产量、研发、价格、营销等方面能够整合供给与需求、产业与市场关系的具有支配力的若干核心企业。过度竞争是内容、本质,产能过剩是形式、现象。

第三,产业组织结构缺陷恶化了企业的创新氛围,降低了企业通过创新活动不断推进技术进步的能力,造成产业技术结构的低端化。如果企业市场份额过小,利润率较低,则很难产生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我国主要产业部门企业研发与技术进步能力不足、创新乏力的深层原因:产业组织的结构性缺陷,进而过度竞争现象的普遍存在,是我国产业技术结构低端化并受制于人的重要经济根源,也迫使我国主要产业部门的大量企业被锁定于“微笑曲线”的底部,在国际市场形势发生大的改变时,往往显得无所适从,并把产能过剩的原因归结为外需不足、内需不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