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线下市场,一个集成性的强势品牌制造商M1(以下简称制造商M1)及其线下市场集成零售商r(以下简称零售商r),与其在线上市场的集成性弱势线上制造商M2(以下简称制造商M2)展开竞争。制造商M1在线下市场拥有成熟的销售渠道,用一个集成性的零售商r代表,它是制造商M1的博弈追随者,如图3-1所示。
随着电子商务实施程度的提升,线上市场出现了众多的弱势线上制造商,它们生产可以替代制造商M1的同质同类产品,并进行线上多渠道销售。制造商M2不必受制于线下市场高昂的渠道构建成本、地域障碍等,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吸引线上线下市场消费者的眼球。制造商M2为供应链博弈最弱方,这与目前我国多数行业的实际情形一致。
图3-1 模型一:零售商r次主导下的基本模型(不考虑促销因素)
无论在线上或线下市场,制造商M1和零售商r均为该行业的领军企业,其中制造商M1又拥有对零售商r批发价格的主导权。另外,随着线上市场的日趋成熟,制造商M2发现了网络直销的商机,可以摆脱构建线下市场的高额成本困扰,且能够发掘出自己独有的网购消费群体,故加入线上市场竞争,与制造商M1共同分享线上市场份额。
制造商M1的角色变得复杂。一方面,制造商M1为保证线下市场的销售渠道,将保持为零售商r的上游供应商。另一方面,制造商M1和M2在线上市场展开竞争,争夺线上市场的份额,线上市场上制造商M1与M2又成为线下零售商r的竞争对手。本书假设制造商M1与M2在线上市场均采取直销模式。
为了获得更多的线下市场份额,零售商可以通过提供附加服务v(v>0)来获取竞争优势,其对应的服务成本为ηv2/2,η为服务成本系数,反映了零售商提供附加服务导致的成本高低,η越高则零售商的服务成本越高。零售商的零售价为pr,批发价为w,μ为附加零售服务的边际需求,即服务需求弹性。零售商的附加服务越丰富,如地点便利性、舒适的购物环境、良好的售后服务、包装等因素,其吸引来的消费者需求就越旺盛。三者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D1(p1,w)=ae-mp1+np2+θ(pr-v-p1)
D2(p2)=ae-mp2+np1+θ[(pr-v)-p2]
Dr(pr,v)=ar-mpr+μv+θ[(p1+v-pr)+(p2+v-pr)]
3.1.1 符号含义
Di(i=1,2,r):分别表示制造商M1的线上市场需求、制造商M2的线上市场需求及零售商r的线下市场需求,亦表示各自的产能。
pi(i=1,2,r):分别表示制造商M1的线上直销价格、制造商M2的线上直销价格,以及零售商r的线下市场销售价格。
πi(i=1,2,r):分别表示制造商M1的总收益(包含线上直销收益与线下收益)、制造商M2的总收益(即线上直销收益),以及零售商r的线下市场总收益。
K:制造商M1的产能,表示在线上线下市场为满足需求而生产的产量。
c1,c2:分别表示制造商M1和制造商M2的生产成本。
w:制造商M1的线下市场批发价格。
er:零售商r的线下渠道促销努力水平。
ae,ar:分别表示产品的线上与线下市场的总容量,并分别反映了该类产品线上与线下市场的总需求潜力。参数ae表示产品i(i=1,2)的线上市场“综合顾客需求基数”,反映该类产品对网络购物者的内在吸引力,ar表示线下市场的顾客内在需求,反映出该类产品在线下市场所处的发展水平。
a:为线上与线下两个市场的总容量之和,反映了该类产品的市场总体发展水平,ae+ar=a。
m,n:对竞争产品价格的反应。参数m表示顾客需求对产品价格的反应,参数n表示顾客需求对竞争产品价格的反应。
θ:线下与线上市场间的渠道扩散程度,θ>0。
3.1.2 假设条件
(1)一个强势品牌制造商M1占据博弈主导地位,零售商r为博弈次主导方,弱势线上制造商M2为博弈地位最弱方。
(2)线上市场需求与线下市场需求彼此相关,线上与线下市场的信息完全透明。
(3)制造商M1的ATC曲线服从近似下凹的二次函数,c1=α(K-K0)2+β,α>0,K0为制造商M1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所达到的最佳生产能力,β=min(ATC)>0。
(4)制造商M1与M2在线上市场上均采取线上直销模式。
(5)制造商M2没有线下市场的销售渠道,线下市场保持着被零售商垄断的格局。
(6)零售商r的线下市场促销成本为(er≥0),且满足f″(er)=η,η>0且为常数。
(7)p2>c2,p1>w>c1。否则零售商r将放弃线下市场上从制造商M1采购,转而到线上市场批发,这不符合本研究的基本假设。
(8)pr>p1,即线下市场的产品零售价高于线上的产品零售价,这与实际情形基本一致。
(9)m>n>0,即消费者需求关于自身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比对竞争对手产品价格变化的反应要大。
线上线下市场博弈的顺序详述如下:首先,制造商M1与零售商r展开主从对策博弈,制造商M1为博弈主方,零售商r为博弈从方,决定各自的销售价格、批发价格,服务水平等;然后,制造商M2作为“制造商M1—零售商r”的博弈从方,决定自己的线上市场直销价格。本章的研究重点在于,寻找出制造商M1、制造商M2及零售商r的最优决策存在条件,及供应链协调的实现条件。继而通过数值分析深入探讨制造商M1与零售商r的相关参数变化时,供应链各方最优决策将受何影响。
3.1.3 制造商M2的利润函数
制造商M2的利润函数为
π2(p2)=(p2-c2)D2(p2)=(p2-c2)[ae-(m+θ)p2+np1+θ(pr-v)]
求得
由于θ>0,m>0为已知假设,故有如下定理成立:
定理3.1 线上线下市场并存下,线下零售商r处于次主导地位时,线上市场的弱势线上制造商M2能够实现收益最优化。
推理3.1 弱势线上制造商M2的成本越高,线上市场的综合顾客需求基数越大,制造商M2的最优定价则越高。
3.1.4 零售商r的利润函数
零售商r的利润函数为
πr(pr,v)=(pr-w)Dr(pr,v)-ηv2/2=(pr-w)[ar-(m+2θ)pr+θ(p1+p2)+(μ+2θ)v]-ηv2/2 (3-2)
其中,
Dr(pr,v)=ar-mpr+μv+θ(p1+v-p)r+θ(p2+v-p)r=ar-(m+2θ)pr+θ(p1+p2)+(μ+2θ)v
而根据方程(3-1)可以推出,,故由方程(3-2)进一步推得
根据函数πr(pr,v)存在极大值的条件可知,零售商r存在最大收益值应满足恒成立。此时应满足一阶条件
故可以得到
化简为
为了便于观察和发现规律,此处令
,则方程(3-3)变为(www.daowen.com)
恒成立,据函数πr(pr,v)存在极大值。此时一阶条件应满足
得到,代入方程(3-4)进一步得到
化简得到
进一步将其代入,可以得到
故求得最优变量为
且得到如下定理3.2,
定理3.2 线上线下市场并存下,线下零售商r处于次主导地位时,其实现最优决策的条件是,恒成立。
3.1.5 制造商M1的利润函数
制造商M1的利润函数为
π1(p1,w)=(p1-c1)D1(p1,w)+(w-c1)Dr(pr,v)=(p1-c1)[ae-(m+θ)p1+np2+θ(pr-v)]=(p1-c1)[ae-(m+θ)p1+np2+θ(pr-v)]
根据前文所求p*2、p*r、v*的表达式
可以得出
对制造商M1的收益函数进行寻优求导,得到一阶表达式为
其中
故令
二阶表达式为
O′<0为满足制造商M1获取最优收益的必要条件之一。
进一步地
令
则可以简化为
二阶表达式为
综上分析可以找出,满足制造商M1获取最优收益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该充分必要条件可以简化为
定理3.3 线上线下市场并存下,线下零售商r处于次主导地位时,处于主导地位的强势品牌制造商M1存在最优决策的条件为
面可以通过联立方程(3-6)、(3-7),求出各项变量的最优值(如下表3-1所示)。即
表3-1 模型一的最优变量结果
求解该方程组可以得到p*1、w*,代入前面所求可以进一步得到p*2、p*r、v*等,且
D*1=-(p1-c1)O′-(w-c1)U′,D*r=-(p1-c1)Q′-(w-c1)M′
π1(p1,w)=-(p1-c1)2O′-(p1-c1)(w-c1)L′-(w-c1)2M′
3.1.6 供应链协调的实现条件
若“制造商M1-零售商r”供应链协调存在,此时根据逆向归纳法,仍然先寻找制造商M 的最优决策。
π2(p2)=(p2-c2)[ae-(m+θ)p2+np1+θ(pr-v])
得到,
且,
π*2(p2)=(m+θ)(p2-c2)2,D2(p2)=(m+θ)(p2-c2)
然后,寻找实现供应链协调条件下“制造商M1-零售商r”供应链的最优决策,此处用πs表示“制造商M1-零售商r”供应链的整体收益,则
πs=(p1-c1)[a1-(m+θ)p1+np2+θ(pr-v)]+(pr-c1)[ar-(m+2θ)pr+θ(p1+p2)+(μ+2θ)v]-ηv2/2
对其进行寻优求导,则有
令
则供应链协调的存在条件需满足
此时有
D1(p1,w)=-[(p1-c1)P+(pr-c1)Q] (3-10)
Dr(pr,v)=-[(p1-c1)Q+(pr-c1)R] (3-11)
联立方程(3-9)、(3-10)、(3-11)有
进一步令
则方程组变为
可以求得
定理3.4 线上线下市场并存下,线下零售商r处于次主导地位时,当<0,R=-(m+2θ)+<0,且p*r=p*r T,v*=v*T,p*1=p*1T能够同时成立时,存在“制造商M1-零售商r”的供应链协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