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对发展中国家一些典型的城市化与城市化道路的研究和分析得出启示

对发展中国家一些典型的城市化与城市化道路的研究和分析得出启示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印度尼西亚相似,尼日利亚的大多数制造业也集中在主要城市,中部各州往往只有少数几家小型制造工厂。所以,发展中国家要提高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质量,决不能仅仅强调人口的城市化。二是政府管理部门的官僚作风,导致经济效率降低。

对发展中国家一些典型的城市化与城市化道路的研究和分析得出启示

通过对发展中国家一些典型的城市化与城市化道路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1.提高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世界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历程无不证明,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促进器。集聚是城市的基本特征,城市化能够满足工业化的要求,产生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形成发达的城市文明,极大地促进工业化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较高的城市化水平是建立在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而以巴西为代表的南美国家有着与发达国家相同甚至更高的人口城市化水平,但其经济发展水平却比发达国家要低得多,结果巴西等南美国家出现了过度城市化,导致城市发展与人口发展相脱节,城市病蔓延。印度的城市化水平较低是因为其赖以发展的基础——印度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印度走的是一条无工业化的城市化道路。相对于印度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印度的人口城市化已经过度,即城市经济难以支撑现有的城市人口。印度尼西亚城市化的外资产业导向作用明显、产业结构单一,而且外商直接投资的67%左右集中在爪哇—巴厘地区,致使印度尼西亚的城市发展主要集中在苏门答腊雅加达—巴厘—班东城市走廊地区。与印度尼西亚相似,尼日利亚的大多数制造业也集中在主要城市,中部各州往往只有少数几家小型制造工厂。[75]制造业的过度集中,不可避免地带来城市化的非均衡发展。所以,发展中国家要提高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质量,决不能仅仅强调人口的城市化。

2.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农业农村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农业产品的剩余和积累是城市化的前提和基础,许多发展中国家过度城市化和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根源在于农业落后和农村地区的衰落。没有农业、工业支撑的城市化道路,无法解决农民以及迁移到城市的农民的就业问题,只能是赤贫的农民在实现地域转移后成为城市贫民。因此,必须调整过去以工业和城市经济发展为重点,通过各种形式吸收和转移农业和农村大量的剩余价值,[76]以便为工业和城市经济发展提供积累的城市化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农民的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实现以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可持续、健康的城市化。

3.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纵观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以及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大城市中规模庞大的贫民窟现象,其实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城市化过速、城乡差距过大、城市人口贫富分化严重等问题。健康的城市化需要不同地区、不同城市、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之间和谐、平衡、互利。只有这样,规模和集聚的经济效益才能得到有效发挥,大城市才能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中心和动力。

4.提高政府的治理效率和规范市场的运行机制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可以看出,高效廉洁的政府与完善的市场规则是城市化发展的前提。就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而言,高效的政府管理在维护市场秩序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政府治理的低效,难以确保市场的有效运行。重叠和繁杂的政策条例,导致投资者和生产者不知所措。政府为公众服务的能力不足,使城市企业和居民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二是政府管理部门的官僚作风,导致经济效率降低。烦琐的行政程序和冗长的审批制度降低了城市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城市运营效率。三是政府问责机制不健全,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权力部门职责不明确,相互推诿,这不仅加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而且加大了企业的违约风险。因此,透明、高效的政府在维护市场秩序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建立健全简洁的审批机制,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满足企业生产需要。资源的公平配置,市场的自由竞争,不仅可以杜绝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腐败行为,避免贫富分化,而且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和贸易风险,维护企业之间的信用。总之,城市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规范、完善的市场机制和有效的政府治理。

【注释】

[1]United Nations,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Population Division.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the 2014 revision.New York:United Nations,2014:26.

[2]United Nations,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Population Division.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the 2005 revision.New York:United Nations,2005.

[3]在2017年世界人口排名中,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等4个发展中国家都是人口过亿的发展中大国,它们在各国总人口的排名中,分别排在第5、第2、第4和第7位。资料来源:http:∥www.9ku.com/news/wenda/efd6c55f93c66250.htm,2018-12-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巴西国家概况.https:∥www.fmprc.gov.cn/web/.

[5]吕银春.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巴西实例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5.

[6]本小节资料除特别说明外主要来源于吴洪英.巴西现代化进程透视:历史与现实.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246-264.

[7]United Nations,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Population Division.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the 2001 revision.New York:United Nations,2001:8.

[8]费尔南多·奥古斯都·阿德奥达托·韦洛索,莉亚·瓦尔斯·佩雷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巴西的经验教训.郑秉文,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

[9]巴西去工业化:丢掉实体经济到底有多可怕?http:∥blog.sina.com.cn/s/blog_ bec7c50e0102ytdl.htm l.

[10]曹宗平.巴西城市化“超前”与产业和就业结构“滞后”间失衡性研究.求索,2014(9).

[11]陆国俊,金计初.拉丁美洲资本主义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04-207.

[12]何百根,梁文宇.拉丁美洲农业地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36.

[13]1941年巴西官方统计机构根据巴西的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因素将巴西全国划分为五大地区:中西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北部地区、东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前三个地区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地区,后两个地区为经济社会发达地区。

[14]吕银春.巴西对落后地区经济的开发.拉丁美洲研究,2000(5).

[15]吴洪英.巴西现代化进程透视:历史与现实.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262.

[16]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美国、巴西城镇化考察团.美国、巴西城市化和小城镇发展的经验及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4(1).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印度国家概况.https:∥www.fmprc.gov.cn/web/.

[18]https:∥data.worldbank.org.cn/country/IN.

[19]印度2017年GDP超越法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https:∥news.sina.cn/2018-07-13/detail-ihfhfwmu2895459.d.html?pos=3&vt=4.

[20]United Nations,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Population Division.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the 2014 revision.New York:United Nations,2014:207.

[21]印度根据以下几点定义城市:①拥有行政区划、法人地位、行政级别及公开宣布的市政委员会的地区;②或能满足下列标准的地区:a.至少拥有5000人口;b.至少有75%的男性人口从事非农职业;c.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至少是400人。此外,大型项目集聚地、工业区、铁路枢纽及重要的旅游景区也被视为城市区域。参见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印度经济(上).雷启淮,等,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100-101;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统计学会城市统计委员会.2001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74.

[22]Swapna Bannerjee-Guha.Growth of a twin city:planned urban dispersal in India∥Frank J.Costa,Ashok K.Duff,Laurence J.C.Ma,et al.Urbanization in Asia:spatial dimensions and policy issues.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89:169-188.

[23]United Nations,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Population Division.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the 2014 revision.New York:United Nations,2014:207.

[24]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统计学会城市统计委员会.2001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173-274.

[25]刘小雪.中国与印度的城市化比较.http:∥www.doc88.com/p-9763182012326.html.

[26]陈峰君.东亚与印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27-230.

[27]刘小雪.中国与印度的城市化比较.http:∥www.doc88.com/p-9763182012326.html.

[28]鲁达尔·达特,K.P.M.桑达拉姆.印度经济(上).雷启淮,等,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103-104.

[29]李涌平,江维.印度2011年人口普查和展望.人口学刊.2013(5).

[30]陈峰君.东亚与印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27.

[31]陈峰君.东亚与印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27.

[32]V.Nath.Urbanization in India:retrospect and prospect∥Frank J.Costa,Askok K.Duff,Laurence J.C.Ma,etal.Urbanization in Asia:spatial dimensions and policy issues.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89:27-46.

[33]http:∥finance.cngold.org/shuju3327.htm.

[34]史蒂文·德拉克雷.印度尼西亚史.郭子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www.daowen.com)

[35]Mustafa Elnagi Elsamani Hassan,Agus Joko Pitoyo.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Indonesia:demographic perspectives analysis.Populasi,2018,25(2):54-69.

[36]蔡金城.印度尼西亚社会文化与投资环境.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2:26-29.

[37]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印度尼西亚国家概况.https:∥www.fmprc.gov.cn/web/.

[38]孔建勋.战后东盟四国人口城市化的发展.东南亚,1998(3).

[39]WUP2018-KeyFacts.

[40]高强,董启锦.印度尼西亚农村城市化进程、特点、问题与启示.世界农业,2006(12).

[41]Graeme John Hugo.Population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Indonesia∥R.F.Watters,T.G.McGEE.Asia Pacifc:new geographies of the Pacific rim.London:Hurst and Company,1997.

[42]黄光锋,卢泽回.印度尼西亚独立以来工业化阶段及政策特点分析.生产力研究,2014(6).

[43]彼得·麦克柯莱.印度尼西亚工业化的发展与前景.许衍敦,译.东南亚研究资料,1981(2):53-75.

[44]林梅,那文鹏.印度尼西亚早熟型去工业化问题探析.南洋问题研究,2018(1).

[45]大林.印度尼西亚城市化的启示.中华建筑报,2013-06-04.

[46]高强,董启锦.印度尼西亚农村城市化进程、特点、问题与启示.世界农业,2006(12).

[47]高强,董启锦.印度尼西亚农村城市化进程、特点、问题与启示.世界农业,2006(12).

[48]费昭珣.东南亚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及其特征.东南亚研究,1999(4).

[49]吉香伊.印度尼西亚工业化的进程和发展策略.东南亚纵横,2017(3).

[50]印尼雅加达的城镇化发展之路.http:∥money.163.com/14/0210/07/9KN424D60025 3B0H.html,人民网-人民日报,2014-02-10.

[51]王小民.东南亚国家的城市化:原因与可持续发展.东南亚研究,2002(4).

[52]曹云华.印度尼西亚贫困问题研究.东南亚研究,2005(6).

[53]刘慧.国外城镇化:印度尼西亚多举措促区域均衡发展.人民日报,2014-02-10.

[54]http:∥www.sohu.com/a/229271405_100104392.

[55]埃金·L.马波根耶.尼日利亚的城市社区组织.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1(3).

[56]詹木思.尼日利亚农村可持续发展与减贫机制:对农业新发展的启示.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57]托因·法拉格.尼日利亚史.沐涛,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6.

[58]艾伦·伯恩斯.尼日利亚史.上海师范大学《尼日利亚史》翻译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14.

[59]艾伦·伯恩斯.尼日利亚史.上海师范大学《尼日利亚史》翻译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34、49.

[60]托因·法拉格.尼日利亚史.沐涛,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29.

[61]艾伦·伯恩斯.尼日利亚史.上海师范大学《尼日利亚史》翻译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90-91.

[62]http:∥countrystudies.us/nigeria/48.htm.

[63]托因·法拉格.尼日利亚史.沐涛,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75.

[64]http:∥countrystudies.us/nigeria/48.htm.

[65]托因·法拉格.尼日利亚史.沐涛,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75-76.

[66]沈冰鹤.尼日利亚百年经济发展历程述评.非洲研究,2015(6).

[67]资料来源:https:∥baike.sogou.com/v43342.htm?fromTitle=尼日利亚.

[68]Geoffry I.Nwaka.尼日利亚分散化的城市化和农村发展:促进中小城镇发展.吴斐琼,译.http:∥www.doc88.com/p-9973540134688.html,2019-03-28.

[69]Paul Okunlola.Nigeria:an urban explosion.Human Settlment,2001(4):43.

[70]王春蕾.1960—1979年尼日利亚工业化历程初探.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71]李肇忠.当代西非国家城市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

[72]姜忠尽,王婵婵,朱丽娜.非洲城市化特征与驱动力因素浅析.西亚非洲,2007(1).

[73]Bhavna Sharma,等.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的贫穷与减贫:国家方案研究.https:∥www.taodocs.com/p-3005190.html.

[74]世界十大贫民窟之尼日利亚拉各斯.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815/16/46982778_778495260.shtml.

[75]王春蕾.1960—1979年尼日利亚工业化历程初探.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76]韩俊,崔传义,赵阳.巴西贫民窟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瞭望新闻周刊,2005(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