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化道路的合理选择的介绍

城市化道路的合理选择的介绍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国的城市化道路并无统一的固定模式,都是根据本国国情慎重抉择。具体来说,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选择城市化发展模式和城市化类型是与城市化道路有关的两个概念。城市化发展模式严格地说是指城市化发展的状况和道路的总和,是一个总体概念。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要想顺利完成城市化,必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

城市化道路的合理选择的介绍

各国的城市化道路并无统一的固定模式,都是根据本国国情慎重抉择。具体来说,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选择

城市化发展模式和城市化类型是与城市化道路有关的两个概念。城市化发展模式严格地说是指城市化发展的状况和道路的总和,是一个总体概念。城市化类型则是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按照城市化各个方面的各种不同的特征而划分的种类、形式。我国理论界往往把“模式”与“类型”混用,仅依据城市化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特征,就概括为某种城市化发展模式,实际上这些都是以不同标准划分的不同的城市化类型,这些“模式”与“类型”是等同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模式”概念。这里所讲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指以城市化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状况及处理两者关系的原则和方式为标准而区分的城市化的不同类型。根据已有的研究,[74]城市化类型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比如可以根据城市化发展阶段分类,也可以依据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分类,还可以按照城市发展方式、城市化实现机制、城市化发动主体以及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关系等进行分类。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只要它符合该国基本国情,能促进该国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就是该国应该选择的城市化发展模式。

2.城市化类型的选择

城市化类型的选择涉及诸如城市的数量、空间布局和规模等方面的因素。一国(地区)可依据本国(地区)的人口状况、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自然条件和地理区位条件等,选择不同的城市化类型,比如选择据点式的城市化,还是网络式的城市化,或者是两者相结合的城市化;选择集中型的城市化,还是分散型的城市化,或者是两者结合型的城市化;选择大城市化、小城镇化,还是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型的城市化。

3.城市化实现机制的选择

从城市化动力或实现机制看,城市化要么是主要由市场力量推动,要么主要是由政府推动,或者是以市场为主要推动力、政府只起导向作用。因此可以根据基本国情选择适当的城市化实现机制,比如市场推动型,政府计划控制型,或者市场推动、政府导向型等。

4.城市发展方式的选择

城市发展方式涉及如何发展城市和怎样建设城市等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用来发展城市的资金投入主体有哪些,是单靠政府投入,还是由政府、民间、外资等多方共同投入;是以外延式方式发展城市还是以内涵式方式发展城市;是自由放任式发展城市,还是严格限制等。

各国城市化发展历程证明,城市化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城市化和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要想顺利完成城市化,必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

【注释】

[1]刘铮.人口理论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251.

[2]朱铁臻.城市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5.

[3]顾朝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

[4]朱铁臻.城市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3.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6-57.

[6]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北京:三联书店,1979:331;转引自刘传江.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25.

[7]秦润新.农村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3;朱铁臻.城市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3-4.

[8]刘传江.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26.

[9]Jane Jacobs.The economy of cities.Harmondsworth:Penguin,1972.

[10]王保畲,罗正齐.中国城市化的道路及其发展趋势.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3.

[11]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72-73.

[12]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71-73;转引自刘传江.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27.

[1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城市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5.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4-25.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00-301.

[16]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城市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7.

[17]林广,张鸿雁.成功与代价——中外城市化比较新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3.

[18]王保畲,罗正齐.中国城市化的道路及其发展趋势.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2;转引自刘传江.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24.

[19]崔功豪,王本炎,查彦育.城市地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2.

[20]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

[2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7.

[22]秦润新.农村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5.

[23]王放.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9.

[24]Robert E.Park,E.W.Burgess,R.D.Mckenzie.The cit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8:1.

[25]Wirth Louis.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38,44(1):1-24.

[26]K.J.Button.Urban economics:thoery and policy.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76.

[27]秦润新.农村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4.

[28]林广,张鸿雁.成功与代价——中外城市化比较新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3.

[29]列宁.列宁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264.

[30]王放.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0.

[31]崔功豪,王本炎,查彦育.城市地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3.

[32]王放.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0.(www.daowen.com)

[33]Wirth Louis.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38,(44)(1):1-24.

[34]宋家泰,等.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

[35]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32.

[36]刘传江.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3.

[37]王放.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4.

[38]林广,张鸿雁.成功与代价——中外城市化比较新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4-5.

[39]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4.

[40]刘传江.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4.

[41]辜胜阻.非农化及城镇化理论与实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159-160.

[42]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4.

[43]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9.

[44]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2-23.

[45]关于urbanization一词的译法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市、镇、乡这三类聚落中,市和镇在经济结构及生活方式方面十分接近,在很多情况下,这两者统称为“城市”,与“农村”或“乡村”相对,也就是说,广义的城市包乡村以外的一切城市型聚落,而且人们更习惯使用“城市”这一名称,因而urbanization应译为“城市化”;另一种观点认为,“urban”包含城市(city)和镇(town),世界上许多国家镇的人口规模比较小,有的甚至没有镇的建制,“urbanization”往往仅指人口向“city”转移和集中的过程,故称“城市化”。中国设有镇的建制,人口规模不少与国外的小城市相当,人口不仅向“city”集聚,而且向“town”转移,为了显示这种与外国的差别,中国的“urbanization”应译为“城镇化”。有关urbanization应译为“城市化”还是“城镇化”的论争可以参见如下文献:辜胜阻.非农化及城镇化理论与实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6;简新华.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经济学研究:第二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08;刘传江.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9;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3,39.

[46]刘传江.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41.

[47]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6.

[48]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60.

[49]朱铁臻.城市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23.

[50]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6-37.

[51]康就升.中国城市化道路研究概述.学术界动态,1990(6);转引自王放.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52]辜胜阻,简新华.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3.

[53]朱慕唐,张海宁,王伯言.西方城市经济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54]侯蕊玲.城市化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云南社会科学,1999(2).

[55]简新华.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经济学研究:第二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08.

[56]朱鹏华.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7.

[57]侯蕊玲.城市化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云南社会科学,1999(2).

[58]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59]饶会林.城市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60]邹彦林.我国城市发展宏观思考.江淮论坛,1999(2).

[61]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经济支持与制度创新.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9.

[62]张耕田.关于建立城市化水平指标体系探讨.城市问题,1998(1).

[63]简新华,何志扬,黄锟.中国城镇化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6-7.

[64]刘传江.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75.

[65]简新华,何志扬,黄锟.中国城镇化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8-10.

[66]关于城市化类型的论述可参见下述文献:简新华.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经济学研究:第二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10;简新华,刘传江.世界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世界经济,1998(4);辜胜阻,刘传江,钟水映.中国自上而下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国人口科学,1998(3);辜胜阻.非农化及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饶会林.城市经济理论与实践.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56-64;许学强,朱剑如.现代城市地理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48-49;张庭伟.对城市化动力的探讨.城市规划,1983(5).

[67]M.Ran,B.J.L.Berry.Underurbanization politics assessed:China,1949-1986.Urban Geography,1989,10(2):111-120.

[68]恩力斯,仲斯.市和镇.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66:32.转引自朱铁臻.城市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26.

[69]辜胜阻,简新华.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238-239.

[70]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统计学会城市统计委员会.2001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45.

[71]这里城市化水平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工业化程度或工业化水平是指非农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它包括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两部分。

[72]马尔科姆·吉利斯.发展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716.

[7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62-363.

[74]关于城市化模式或城市化类型的论述可参见下述文献:简新华.论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经济学研究:第二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10;简新华,刘传江.世界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世界经济,1998(4);辜胜阻,刘传江,钟水映.中国自上而下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国人口科学,1998(3);辜胜阻.非农化及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饶会林.城市经济理论与实践.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56-64;许学强,朱剑如.现代城市地理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48-49;张庭伟.对城市化动力的探讨.城市规划,198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