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群建设计划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群建设计划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项目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群是基于国际贸易业务运营与管理能力培养,而构建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课程群,通过对国际贸易实务相关课程的规范与整合,根据外向型企业对国贸实务人才的知识与能力需要进行资源优化组合,从而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群建设计划

课程群指的是为完善同一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而将本专业或跨专业培养方案中,若干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逻辑联系的课程加以整合而形成的课程体系。本项目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群是基于国际贸易业务运营与管理能力培养,而构建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课程群,通过对国际贸易实务相关课程的规范与整合,根据外向型企业对国贸实务人才的知识与能力需要进行资源优化组合,从而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1) 总体建设规划

通过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群,强化课程群内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和海关实务四门课程间的联系,突出课程为共同的国际贸易业务运营与管理能力这一培养目标服务的特征,强化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合、交叉和关联,强调课程建设的系统特性和规模效应,对各个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有机优化和整合,理顺群内课程与课程群的关系,形成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整体,打造崭新的课程体系。同时,通过教学团队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稳定的、实力较强、教学效果好的课程群教学和建设团队;通过教学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学习资源;通过教学模式与手段改革,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通过改革考核模式、强化教学管理,多维度检测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实现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保障人才培养过程的持续改进。

(2) 建设方案

① 教学团队建设

在课程群中各门课程已有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形成课程群教学梯队,在勤练内功的同时,加强与外部的沟通和交流,全面提升团队教学科研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人员相对稳定、教学效果好的教学团队。为此,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建设。

第一,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一方面提升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与学术水平,同时提升教师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实践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使教师掌握最前沿的业务发展新要求。为此,鼓励任课教师取得双师资格,深入企业开展实践活动或挂职锻炼;主动学习并积极参加国际贸易运营与管理方面最新业务发展的相关专业培训,在专业理论和实践前沿方面练好内功。

第二,形成稳定的内部交流机制。课程群教学团队内部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围绕能力培养的共同目标,就课程内容的衔接与配合、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方案的具体实施等开展研讨,交流经验、解决问题。

第三,加强外部沟通与交流。借助外力,通过校外行业专家以讲座、录制微视频等方式参与课程教学,弥补校内教学团队在最新业务实践方面的短板;加强教师与校外专家在产学研方面的合作和交流,聘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参与授课。此外,积极走出去取经学习,通过赴其他高校进行调研,就课程教学方案、教学管理及人才培养等进行交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第四,开展教学研究。组织课程群团队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特别是针对课程群的构建及具体的建设方案开展研究,并撰写教研论文。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升团队整体执教能力。

② 教学内容优化整合

在进行课程群建设之前,各门课程仅围绕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较少考虑其他课程,存在各门课程之间内容重叠,在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不明确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

第一,合理衔接课程群各门课程教学内容。课程群建设将紧密围绕国际贸易业务运营与管理基本知识及能力的培养,明确各门课程的地位与分工,通过教学团队内部的协商,围绕课程群的能力培养目标强调每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衔接知识点,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四门课程的学习全面掌握国际贸易业务运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体系和能力构架。

第二,将证赛内容融入课程体系。由于单证大赛的竞赛内容及单证员证书的考核内容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学生国际贸易业务能力,因此,通过构建“课、证、赛融合”的教学模式,将竞赛及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融入课程群教学内容中。

第三,将网络及新媒体资源融入教学。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丰富课堂和课外教学素材,为学生课外进行深度和拓展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学习平台。网站方面,将中国商务部网站、中国海关网站等网址链接至网络学堂及蓝墨云班课;新媒体方面,推荐学生添加对外贸易联盟、天九湾贸易金融、汇天国际结算网等微信公众号,有针对性地推荐学生在课下阅读网站及公众号中相关文章、报告与案例分析,通过线上丰富的行业前沿热点问题解析、案例点评和规则惯例品读进行拓展性学习,提高学生进出口业务实践能力。此外,将大学慕课相关课程、全国网络精品课等教学资源引入本课程群教学内容中,有选择地推荐给学生进行课下自学。

③ 课程资源建设

第一,网络学堂资源建设。按照学校精品课程网络学堂建设的要求,围绕国际贸易业务运营与管理能力培养,一方面不断完善课程信息与课件、课外学习资料、练习与测试、网络链接、答疑讨论等内容,另一方面借助行业专家提供的教学案例和专题视频资源以及单证员考试学习资源,建设案例库、教学视频等板块,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资源;在网络学堂参与程度方面,充分挖掘网络学堂在线测试、讨论版等板块在实时反馈和交互共享等功能方面的优势,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潜能。

第二,搭建新媒体教学资源平台。其一,进行蓝墨云班课教学资源建设。由于网络学堂的使用仍存在一定的不便,而学生人手一个的手机能够更方便地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因此应充分利用手机软件(APP),建设蓝墨云班课的教学资源,并充分发挥其灵活、方便、互动及时等特点,将其更好地应用于日常教学。一方面,原有网络学堂中的教学资源都可以上传至云班课,更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另一方面,进一步应用云班课中作业/小组任务、投票、头脑风暴、测试等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其二,建立学生与课程团队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分享电子学习资源(企业案例、规则与惯例解读、学术文章推送、单据样本等),发布教学信息、要求、讨论主题等。其三,推荐学生添加政府机构或企业发布的专业公众微信号,如对外贸易联盟、天九湾贸易金融、汇天国际结算网等,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理论与实务前沿、丰富课外案例、学习经典案例点评、行业最新规则惯例解析等。(www.daowen.com)

第三,案例库建设。结合教师自身企业实践,以及借助行业专家的力量,编写10~15个教学案例,并将案例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第四,习题库建设。一方面,课程群中各门课程分别建设习题库,用于学生在每门课程授课过程中的练习及测试;另一方面,通过购买单证员考试的试题库,用于学生考证前的综合训练及能力达成情况的检测。

第五,教学微视频录制。围绕国际贸易业务新发展、实际业务操作难点问题等录制3~5个教学微视频。

④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中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及学生动态的学习体验和参与,重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和过程管理。通过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网络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线上线下学习优势互补,使学生更具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一,利用线上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学堂、云班课、微信群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线上自学资料,包括实际业务操作指导、视频资料、案例等,依据课程进度合理安排线上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课下进行阅读或观看。课上可利用云班课随时测试学生通过自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利用网络学堂的讨论板块和测试功能及云班课的活动板块,安排课下研讨项目、微测验等,要求学生课前利用身边的电子设备(电脑平板、手机等)进行自主学习,对关键点进行查询,通过网络和其他同学讨论,从而完成研讨或练习,同时教师进行点评。不断引导学生课前、课后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和协作型拓展学习。

第二,改革课堂教学。与线上自主学习相配合,课堂面授教学方法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学生带着在线学习的成果和问题来上课,教师为之解答并通过问题研讨或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知识内化,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以学生输出为主、教师进行综合性点评和总结的教学模式。

第三,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根据国际贸易业务运营与管理能力中具体的能力要求合理创设“典型工作任务”,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构建。通过采取这种“用中学”“边学边练”的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通过“展示任务”“分析任务”“练习任务”,使学生在教师设置的虚拟情境和任务项目中接受实际的操作训练。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责任和主动性,较多地以小组形式来开展任务分析、解决的学习过程,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提供集体交流和协作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第四,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课程中合理使用多种形式的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其一,引导案例。每一章课程内容讲授之前,教师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实际案例,并提出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讲,并运用之后课堂上所讲授的理论知识自己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其二,课堂案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针对较为抽象的基本概念、理论、重点内容等适时引入恰当的案例,使理论知识更形象,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其三,讨论案例。在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组织综合性的案例研讨和陈述。学生可以在课下查找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分析、讨论,通过同学间的相互碰撞、交流,对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判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课上的陈述和辩论

第五,运用云班课线上线下互动教学。充分利用蓝墨云班课活动中作业/小组任务、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测试等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上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⑤ 考核方式改革

进一步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学习质量、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课程考核的目的不仅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应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手段。不断创新优化“3+X”考核方式的形式和效果。“3+X”考核方式主要侧重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专业操作能力、专业综合应用分析能力、专业综合方案解决能力的考查。具体可针对不同专业能力的考核目的采用形式和难度不一的考核方式:a. 针对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主要通过网络测试、云班课上的随堂测试等方式实现;b. 针对专业操作能力,可结合单证员考试内容,将课程测试和证书考试模拟训练有机结合,通过网络学堂测试、课上单证操作训练等方式进行;c. 针对专业综合应用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汇报和点评的方式进行测试;d. 针对专业综合方案解决能力,可通过采取调研及撰写调研报告,综合性实训等方式进行测试。通过运用多方式、多维度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达成程度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

⑥ 教学质量保障

教学质量保障方面遵循三个基本理念: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以备课、授课、考核、评价与改进五个环节为重要抓手,形成“设定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检测目标达成情况—发现问题—持续改进”的闭环。通过建立有效的学习效果评估体系,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能力达成情况,依据测评结果判断教学成果,并识别需进一步改进的领域,进而制定持续改进的行动方案,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闭合”、可操作性强的学习质量保障体系,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具体教学与评价流程如图5−1−1所示。学生能力的达成情况采取第三方检测的方式,通过单证员证书考试来检测学生国际贸易业务运营与管理能力达成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撰写检测报告,进而制定进一步改进的具体措施。

改进方案应针对课程群教学与评估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可以包括课程体系的调整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的补充或调整、课外学习的补充、教学预期目标的调整、评价方式的转变等。改进方案经过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充分研讨后,在下一轮教学及评价中予以实施,从而实现持续改进,形成“闭环”。

图5−1−1 课程群教学与评价流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