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依托课程群建设平台,以协同育人机制为突破点,通过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课程群建设来实现教学由“知识传递”向“知识处理及应用”转变,实现教师素质由“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实现教学模式由教向学的转化,从而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建设思路如下。
(1)教学团队协同,夯实教学基础
教师团队协同是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建设围绕共同的能力目标,以课程逻辑为纽带,以教师团队合作为支撑,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引入质量与效益的理念,整合团队资源,优化课程配置。
① 加强教师团队合作,促进知识协同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任课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交流教学经验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研活动,“集散为合”,将原来分散在不同课程中的知识点整合到一起,并延伸和深化知识体系,促进课程资源共享与共建,增强课程间的知识协同。通过培训、专题研讨,找到课程的契合点,促进知识的贯通融合。以市场调查与预测为例,该课程与群内其他课程积极融合,将市场营销学的理论框架与调查方案策划环节链接,将消费者行为学与调查方法、调查问卷设计环节链接,将营销专业综合实践与市场调查、实施环节相链接,以此来提升教学成效。
②“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提升教师执教能力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市场营销专业鼓励核心课程任课教师“走出去”,通过培训、会议、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等方式,增加营销实战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课程群6位教师全部具有企业实践经历或主持企业横向课题的经历,3人是“双师”型教师。
将企业营销人员、管理人员、企业家“请进来”,进入课堂讲座,与学生互动交流。隆盛泰商业有限公司、易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龙宇华创体育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的营销总监和学生分享了企业真实的营销案例,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通过与企业家在营销技巧、经营管理、求职就业等方面的“零距离”沟通交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更加认可实际营销工作者的经历和实践经验。
③ 理清课程脉络,优化课程内容
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建设中,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任课教师注重课程群内各门课程之间的知识内容的渗透、融合与衔接,为此,市场营销专业定期召开核心课程负责人协调会,优化课程内容体系,本着“加强联系、减少重复、调整课时、增强效果”的原则,厘清知识脉络,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体系,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导致的资源浪费。对于重复或交叉内容,根据课程核心目标和授课时序,统筹安排课程群内各门课程的内容。例如,市场营销学重在提升学生的营销理念,使学生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消费者行为学聚焦于消费者动机、态度、行为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重在使学生掌握调查与预测的工具,而市场营销综合实训课程重在使学生能够策划、实施营销活动。先修课程要考虑后续课程内容设置,为后续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后续课程要根据学生对先修内容的掌握情况,合理分配学时。
④ 丰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参与能力
采取案例教学、讨论、演示等启发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营销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借助营销模拟平台软件,构造一个既竞争又协作的虚拟营销环境,通过情景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采用营销角色扮演法、项目驱动法、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生动、活跃的教学环境中增强营销策划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微信教学助手等现代信息技术,使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实践和探索中、在小组协作中提升营销业务能力;借助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市场调查与品牌策划活动,发现企业营销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并撰写营销策划方案,提升学生的营销专业应用能力。
(2)师生协同,助力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提升
在教学中引入协同教学模式,积极调动教学中的各种因素来构建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动态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通过科教融合、课赛结合等模式,依托项目、大赛,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开展科研活动以及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形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① 科教融合,提升学生营销知识获取能力和营销应用能力
科研对于提升营销知识获取能力和营销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市场营销专业坚持“以科研项目实践推动专业能力提升”的理念,积极探索教师科研项目带动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新路径,针对当前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程度脱节的现状,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必须承担学生导师工作,鼓励高年级本科生参与到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课题组由教授、副教授、博士和高年级本科生组成。项目负责人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地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通过真实科研项目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教师精心设计项目实施方案,使之能适合课程群的教学要求,并根据科研项目的特点,指导高年级本科生进行文献检索、分组讨论、实地调查、问卷收集、资料整理和数据处理等辅助性工作,然后介入某一具体问题研究与分析。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通过协作学习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与释疑等方式,提升学生市场调查能力、文献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能力。(www.daowen.com)
鼓励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启明星”本科科研项目等活动,并专门配备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市场营销专业姜鹏飞、郭慧馨老师连续两年带领学生参加暑期实践活动,在指导学生完成暑期实践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将研究报告进一步转化为“启明星”本科科研项目作品、学术论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参与市场营销类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学生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并付诸实践,理论水平与实践创新能力有所提高。
② 课赛结合,提升学生专业知识集成能力
市场营销专业充分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市场营销专业关注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大赛,每年至少组织参加1~2次市场营销大赛。近三年,平均每年遴选10名以上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参加相关活动,年年均有学生入围全国性的大赛,并获得三等奖以上荣誉。韦恒、郭慧馨、汪蓉、刘宇涵等老师连续三年指导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分别获得全国一等奖 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等荣誉。课赛结合的师生协同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市场营销问题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能力的提升。
(3)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市场营销专业坚持“对接市场”“以生为本”的育人新理念,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群教师团队中,3位教师具有KAB讲师资格。教师在上课期间,将KAB的相关内容与市场营销知识相互渗透,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为了引导和激励在校大学生掌握和运用新媒体技术并将其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牵头举办“新媒体运营训练营”培训活动,对新媒体传播中的策划、视频、H5技术、公众号运营等内容手段进行了深度探讨和学习。通过专业培训指导,匹配企业、高校、社会等各方资源,搭建学习、展示、合作、发展的全方位平台,通过选拔优秀新媒体人才及创业项目,扶持学生进入专属“创业从业就业快车道”。这种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明显的特征:一是缩短了学生和人才市场的空间距离,二是缩短了高校和企业的文化距离,三是缩短了理论和实践的知识距离。实现育人与用人“零距离对接”。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针对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培养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实习难、实习过程缺乏监管、实习质量差异大等问题,按照“感知实习—专业实习—综合实习”的思路,搭建多层次立体化实习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① 通过“感知实习”,加强实习认知
有组织地安排低年级同学的“感知实习”。通过专业认知课程传授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案例,让学生提前了解实习的内容,掌握实习的基础知识和要点。同时通过开展高、低年级学生的实习心得交流,让低年级学生对实习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② 通过“专业实习”,奠定实践基础
安排学生参加专业见习、专业调研或校外见习等活动,或通过任务式考核,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理解。比如市场营销综合实践课程,考核内容之一是运用新媒体手段策划促销广告。学生通过微视频、H5、抖音等手段制作广告。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能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新媒体手段有机结合,活学活用,更加贴近于实际营销策划工作。
③ 过“综合实习”,提升综合实操能力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采用多种模式安排学生参加易美广告有限责任公司、龙宇华创体育有限公司、太平人寿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综合实习、实践活动。实习实行双导师制,由企业导师和学校专业导师共同指导实习,实习结束撰写实习报告。通过综合实习,学生在实习中真实地了解企业的运作体系,体会营销渠道、营销策略、营销人员、促销手段等,并实地参与营销策划、营销实施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通过“感知实习—专业实习—综合实习”三阶段的立体化实习体系,使低年级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有了感性认识,高年级同学通过实践、实习,加深了对专业就业岗位的理解,增强了市场营销综合实操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