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学评价:以成果导向为核心

教学评价:以成果导向为核心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及持续改进按照上述设计原则及设计步骤,经课程群建设团队的全体老师充分讨论后,即可确定衡量本专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量规,并在教学实践中予以采用。“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除了要设计科学有效的评价量规以外,另一个关键问题就在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证据收集。

教学评价:以成果导向为核心

对高校各专业而言,其必须有明确、公开、清晰、可测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必须能够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而毕业要求是否达成,需要各专业通过科学制定的评量指标进行客观公正的测量。一般而言,专业的毕业要求必须分解到一系列课程或教学活动,以课程或教学活动为载体,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能力养成的结果。

(1)评价量规的基本概念

人类活动离不开评价,学校培养目标是否达成同样也离不开评价。教学评价反映出学校教与学活动的自觉性及反思性,其目的在于促进教与学活动的改善,保证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与培养效果的一致性。

美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教育评价专家拉尔夫·泰勒(Ralph Tyler)将课程评价过程定义为“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53]。而评价量规则是在这一过程中为教师及学生深入了解、判断、诊断并改进他们的教与学行为及结果的重要工具及主要依据。

关于评价量规,有学者认为其是一种描述性评分评价工具[54];有学者认为其是为一个作品或其他成果表现形式所列出的标准,且按从优到差的级别明确描述每个标准的水平[55];我国学者钟志贤认为“量规是用于评价、指导/管控和改善学习行为而设计的某种标准或一套标准”[56]

总结国内外学者们关于评价量规的定义可以发现,评价量规的内涵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绩效标准,包含反映其质量的各个指标,可以使用定性的语言进行详细描述和界定;一个是绩效水平,其可以包含优秀、良好、合格以及不合格等一系列等级,用以表示待衡量对象的绩效所达到的不同程度。

与课程评价量规所不同的是,商科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量规不是以单一的课程为对象进行设计,而是针对人才培养目标与学习成果进行系统、综合的考量。通过该评价量规衡量的是学生是否具备了专业能力,以及其专业能力的强弱。

(2)评价量规的设计原则

鉴于评价量规的上述定义、内涵及其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在设计评价量规时应该至少遵循以下几个重要原则:科学、客观、明确。

科学性是指,作为一种明示绩效标准、绩效水平与教师期望的评分机制,评价量规要能够准确反映对学生通用能力进行度量的基本规则和基本内容,实事求是,符合教学规律,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充分检验及不断完善。评价量规的设计应体现课程团队全体成员的集体智慧,并经过专家审慎地审核后方可应用。

客观性是指,评价量规在设计时要尽量减少教师个体成分对其内容或呈现形式的影响。由于受教育经历、学科背景以及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对评价量规的认识、理解、设计及运用难免会带有个体色彩,这就需要在设计工作一开始便特别注意,努力按事物本来面目去考察及反映,保持其真实可靠。

明确性是指,用于描述评价量规内容及等级范围的语言要全面、具体、可度量、可操作,容易理解,切忌表述混乱和模棱两可。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社会、企业,抑或是其他第三方评估单位,均可以通过其清晰地了解该评价量规的涵义,并能够独立地用来指导自己的教与学以及评价和判断。

(3)评价量规的设计步骤(www.daowen.com)

评价量规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其行列分别表示“绩效标准”与“绩效水平”,评分表内各单元格中详细列出学生获得该评量指标中某绩效水平的详细标准。仔细研究并剖析这个二维表格,可以提炼出设计评价量规的几个步骤。

① 广泛参照范例。评价量规的设计是一个复杂且具有相当难度的任务,为了更好地理解并设计出能够切合课程、教学活动、作业或学生某种能力等的评价目的的量规,课程团队可以参考范例,从其他高校或同行中查找比较成熟的评价量规并进行认真的分析,借鉴其中的先进内容。例如,商科学生通用能力的量规就可以广泛地参考已经通过 AACSB国际商科认证的国内外高校在网站上的公开资料。

② 设定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师生增加注意力,强化教与学的动机。评价量规要能充分地体现出教师希望学生了解什么、掌握什么以及有能力去做什么;也能反映出学校所在的区域或国家希望学生了解什么、掌握什么以及有能力去做什么。学习目标的设定可以促使教师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去整体考虑课程框架及课程内容,而不是仅将重点放在特定的活动或某些内容章节上。

③ 建立绩效标准。绩效标准是师生分析和评估他们的教与学活动质量的强制性标准。作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运用不同方法,使用不同手段,甚至采用不同教材。但是上述方法与手段是否奏效,教材的选用以及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均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绩效标准予以规范及检验。另外,绩效标准的建立还可以减少不同身份的人对学生能力和质量的认知及理解,便于大家在同一标准下进行对话和研究。

④ 设置绩效水平。这是指确定三或四个不同等级的标准,一般可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或者超过预期、达到预期、未达预期等形式呈现,同时设置每个等级的分数范围以及详细的说明文字,用以界定不同的表现所应该获得的不同等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量规具有明确的标准与考评准则,便于学生利用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思,并能够通过详细而具体的绩效水平描述明确目标,修正不足,促进学习。

⑤ 寻求回馈,持续改进。评价量规的设计与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久的投入和多轮次教学实践的检验。在评价量规设计伊始,就需要教学团队深入讨论教学目标及其在课程中如何体现。对于学生,要与他们充分沟通,确认同学清晰地了解评估标准以及为了达到该目标教师应该讲授什么,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掌握什么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寻求同行及学生的反馈信息,持续修正评价量规,始终保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4)“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及持续改进

按照上述设计原则及设计步骤,经课程群建设团队的全体老师充分讨论后,即可确定衡量本专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量规,并在教学实践中予以采用。

“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除了要设计科学有效的评价量规以外,另一个关键问题就在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证据收集。证据收集可以采用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其中,直接方式包括:课堂小测验、课程大作业、案例分析、演讲展示、闭卷考试等;间接方式包括:通过Blackboard网络学堂进行的问卷调查、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以及对用人单位的访谈或调查等。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地检测以及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减少因教师个体和学生个体差异对对果的影响,检测对象的选择应该满足一定的数量要求,并符合统计学随机抽样的原则。

另外,如果条件允许,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应尽量选用第三方评测,例如国家认可并组织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学科竞赛,或者由学校校外实践基地、合作院校等在与课程群团队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的第三方评测方案等,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客观、公正。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教学团队也应该邀请一位或多位非教学团队的本专业教师参与,形成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的检测团队。

对于检测结果,课程群教学团队要依据评价量规对其每个能力目标和观测点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从中发现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比例及未达标内容,并剖析其所反映的学生能力不足的具体内容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学团队应完成成果报告,对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及反思,并据此提出对课程群建设的调整建议及改进措施。这个调整或改进可以是对评价指标的进一步完善,可以是对教学方法的调整或改进,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可以是对课程群中各课程之间联系的优化,甚至可以是对专业学习目标及培养要求的进

一步审视和评鉴,乃至对学院使命的微调。在下一轮教学过程开始时,上述改进措施将被有针对性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重复上述教学及检测过程。新的检测数据将与改进方案以及第一次检测数据等集中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重新审视专业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使命驱动、持续改进、循环往复的闭环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