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革命呼啸而至,组织正在被重新定义,组织原则当然也需要随之调整。所以,接下来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重要的话题——未来的创新型组织的主导原则是什么。
事实上,关于这个话题,早在2008年阿里巴巴集团第一次提出“新商业文明”概念之时,我就已经有所察觉。当时,我们试图通过建设互联网的商业新模式来取代工业文明,但是我们自己的组织依然是工业时代最传统的公司制度,还是科层制自上而下、相对僵化和缓慢的管理决策机制。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适合创造力革命的创新组织原则和模式?这是我一直在探寻的问题。在过去将近十年的时间里,阿里巴巴进行了很多尝试,从内部建设共享平台到赛马式的创新机制,再到用自己开发的基于网络的内部协同软件替换传统ERP软件。虽然我们通过这些尝试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我总觉得并没有真正找到未来明确的方向。回答这个问题显然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最近,一些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开始相继有了更多的经验分享。2015年,谷歌的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出版了一本《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他在书中详细地诠释了谷歌的内部运营机制。同样,脸书也有很多这样的经验开始逐渐被大家熟知……虽然未来的组织会演变成何种模样现在还言之过早,但是,未来组织最重要的原则却已经越来越清晰——拥抱赋能,忘掉传统的管理或激励。(www.daowen.com)
“赋能”是我新造的一个词,赋是赋予的赋,能是能力的能,它所传达的核心观念是如何让他人有更大的能力完成他们想要完成的事。
管理和赋能到底有何不同之处?我举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加以说明。在经典的管理理论中有一个很著名的论断:一个人的管理半径不应该超过7个人,也就是说他的直接汇报者不应该超过7个人。但是在谷歌情况却并非如此,谷歌中领导者的管理半径通常是20多个人,有时甚至会达到三四十个。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谷歌的这种安排无疑是极为出格的,它往往会带来团队效率低下、沟通不畅等恶果。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谷歌不知道传统管理半径的理论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其实,谷歌这种安排背后的逻辑正是赋能。其中的内在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以下两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