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打造敏捷战略?——阿里巴巴经验分享

如何打造敏捷战略?——阿里巴巴经验分享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非常关键的战略决策,可以考虑用战略实验的方法来保证跟上大趋势。这样做牺牲的是短期的资源使用效率,但换来的是在一个正确的战略轨道上不断向一个更加振奋人心的远见和未来挺进。要形成这样的战略打法,对组织和团队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要形成这样一种敏捷的战略,制定执行的过程需要一套全新的组织理念和组织架构。这是阿里巴巴核心价值观“拥抱变化”的意义所在:支持战略的快速调整,我在第15章会分析这个问题。

如何打造敏捷战略?——阿里巴巴经验分享

当你看不清未来,又必须做决定的时候怎么办?对于非常关键战略决策,可以考虑用战略实验的方法来保证跟上大趋势。

2011年,阿里巴巴做了一件很夸张的事,商业史上都很少有这样的例子。那时,淘宝如日中天,2012年就到了1万亿元的规模。那年,我们把淘宝拆成三家独立的子公司——淘宝、天猫和一淘,找了三个最厉害的领导者去带这三个团队。当时集团跟这三家公司讲得很清楚,让它们就照自己对未来的理解拼命地往前闯,即便相互竞争也没关系,目标就是把对手干掉。

为什么会有这么激烈的一个动作?为什么愿意耗费这么大的资源和组织成本来做这件事?原因其实很简单,2009—2011年,我们公司争论了三年,大家对于未来的产业终局无法形成一个统一判断:未来到底是B2C,还是淘宝这样的C2C,抑或是一个搜索引擎指向无数小的B2C。小的独立B2C其实是美国的格局,即电商流量都是在谷歌上,谷歌把流量导给无数的小B2C网站。比如,亚马逊的流量其实并不太高,它只是一个买东西的地方,大家不会在上面进行购物搜索等。

我们在2011年的时候,其实无法确定中国会不会往美国的方向发展,由于无法就未来的判断达成共识,内部资源的分配就很困难,导致大家天天打架。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最后马云下定决心,说我们也别争了,大家到市场上去试,看未来的趋势到底怎么样,游泳的过程中得到的真实感受才代表未来。所以我们就把这三家公司“扔”下去干。干了一年很快就清楚了,所谓的购物搜索这条路不存在,因为那个时候淘宝、天猫的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强大,大部分人发现独立的B2C成本太高。在淘宝、天猫这个“面”上做生意,其实是把绝大部分的成本都分摊了,所以它们才能够快速、低成本的运营。由于没有独立B2C的存在,搜索的流量入口也就失去了价值。一年后,一淘就变成了一个部门,重新回到阿里巴巴。

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用相当极端的方法来测试对未来的判断是否正确。很多传统企业有时候会很不服气,觉得互联网企业的管理这么混乱,看起来像无头苍蝇在那儿乱飞一样,但是为什么它们好像还做得很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家对战略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包括相应的资源使用。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或者说对于未来的竞争来说,由于整个市场变化得太快,方向又不明确,所以通过行动实验、摸索出新的方向是第一位的,为了试出这个方向,浪费一些资源是完全值得的。(www.daowen.com)

有人会说淘宝早期是野蛮生长,有时候会出现三五个团队在做一件类似的事。虽然看起来他们做的事情很相似,但是他们背后的思考,甚至做事情的基础是不太一样的。有时,我们会看着团队运行一两年,这个时候再下结论说哪个团队代表了未来,这件事就交给他们做,解散其他几个团队。这样做牺牲的是短期的资源使用效率,但换来的是在一个正确的战略轨道上不断向一个更加振奋人心的远见和未来挺进。

千万不要再拘泥于传统的计划,写下来的计划基本上一写下来就过时了。你的确要具备一种新的核心能力,就是在预判未来和当下行动之间形成非常高效的反馈闭环。这样的话,你可以让自己的预判足够优化。没有谁真的能看懂十几年以后的事,只是说你一直在看,然后在做的过程中,只要比别人快半步就够了。反过来,我们也看到很多人盲目跟风,虽然他们在快速行动,但是行动没有方向指引,最后可能不知道走到哪儿去了,真正的大浪一过来,这些人就消失了。在这个新的时代,战略制定和执行最关键的一点是一定要逼近最接近未来的那条主航道。在这个过程中,不要顾忌一些资源的浪费。

不停尝试、不停转变绝非阿里巴巴的专利,现在几乎所有的巨头企业都在做着类似的事。谷歌的创新实验室就是一个典范,很多创新业务,例如基因诊断、无人驾驶都是这个实验室孵化的。谷歌甚至把母公司改名为Alphabet就是希望超越传统的搜索业务。

要形成这样的战略打法,对组织和团队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时,阿里巴巴把一家公司拆成三家公司,只用了两个月,各个团队就到位了。试了一年之后,把一淘并回集团的时候并没有造成大规模的人员流失。要形成这样一种敏捷的战略,制定执行的过程需要一套全新的组织理念和组织架构。组织内部信息流通要高效,也要有足够的灵活性,随时调整。这是阿里巴巴核心价值观“拥抱变化”的意义所在:支持战略的快速调整,我在第15章会分析这个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