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代所向
无论你认为现在是中国互联网的黄金时代,还是认为现在是互联网环境最坏的时代,但都必须承认,现在一定是一个变化空前迅速的时代。这个时代,不论是我们的周遭,还是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都发生了很多、很大的变化。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产业革命,冲击着一切的现有经济、政治、文化格局;我们所相信的、所认同的,市场所认同、所追随的,也都跟着在更新迭代,不断地经历着变化。但看似无常的变化,其背后都是一股股创新势力向时代发出的呐喊。
个人、企业、行业、国家,创新点燃了逃出困境的引擎。党中央明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求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以,在这个时代,没有围城。
那么,从“制造”到“智造”的背后,到底需要多少天马行空的创新?
2.发展所需
互联网重塑了很多行业规则,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今天,我们可以这样说:互联网正在以席卷一切的迅猛势头,将过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走过的人类文明轨迹强势延续。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的缓慢和结构的优化成为新的特征。传统行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投入获取高利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企业发展更多地要依靠信息、技术和知识等新要素来获取利润,依靠创新来获取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指引,将推动中小企业成为市场的重要主体和创新的新生力军。中小企业能够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就业、税收等方面将做出更大贡献,也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带来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新气象。另一方面,国资国企改革也在全面推进,在社会舆论前所未有的关注、支持下,一批符合时代要求的国企改革理论成果次第涌现。
企业之上,国家层面的新规划,也为新时代的发展带来的新的认识。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技术推上了新的地位,“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企业人工智能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除了新技术,国家层面对行业的发展指导意见,也代表了这个时代的行业需求。以制造业为例,在互联网+制造业这一道路上,一系列指导意见为这一目标保驾护航。2017年11月,《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对未来工业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工业互联网通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打造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是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
产业层面,制造业等工业发展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瞬息万变、竞争不断加剧,拼资源、比规模的时代已经结束,传统工业经济发展模式遇到了瓶颈。这客观上要求企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体制改革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破解企业发展矛盾和问题,培育敏锐洞察力和感知力,构筑企业未来发展的比较优势,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形势所迫
尽管目前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的大幅度提升,然而在很多工作岗位上,一线职工的工作环境却依旧恶劣。
以电力生产的基层为例,基层电厂大都地理位置偏远,这就使得大批的一线职工长期远离城市、远离家人,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中作业。但他们却是为电力生产企业直接创造价值的一批人,是为人们生活提供最基本的电力保障的一批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必须改变环境,将职工从艰苦、繁重、重复的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提升他们工作的幸福水平。(www.daowen.com)
然而,更为普遍的问题,还是员工多元化需求的增多。新时代的员工,在数字化的生活方式中,养成了跳跃式的思维。在美国著名作家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所著的《数字化成长》一书中,他们被称为“N世代”。
他们追求自由:他们希望拥有随时随地工作的自由,他们希望享受工作和家庭生活的自由,他们希望有尝试新工作的自由。
他们想体现个性化:他们想有自己的外表与思想,他们想做符合自己个性的工作,他们愿意接受的是个性化的培训,甚至他们想要个性化的薪酬。
他们更愿意协作:他们不会特别看重等级和地位,他们希望能够解决别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希望和一群优秀的人共事。
他们希望让工作充满乐趣:他们认为“工作和娱乐可以、也应该是一回事”,他们在工作中娱乐,在娱乐中工作。
他们善于并崇尚发散性思维:他们擅长提出五花八门的新点子,他们喜欢在平淡中寻找出新意,他们喜欢挑战传统的、常规的想法。
以上这些N世代的种种特征的确与传统的企业员工相差甚远,他们是特征鲜明、思维跳跃的一代,企业管理者需要彻底地了解N世代的这些特征,并学会与他们打交道。
所以,无论从提高工作效益还是提升幸福指数上,都为企业向新的组织方式变革发出了紧迫的信号。
4.转型所趋
企业向来是离不开社会的,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倒逼所有企业自我革新,提升自身的生产力。所以,在科技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的背景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转型已经表现为一个从主动转向被动的过程,无论企业是否愿意求变,转型趋势难以逆转。
从整个社会的视角看待转型:稀缺性是经济社会永恒的命题,在整个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拥有支配资源的能力越大,所承担的责任也越大。所以,基于社会责任,大企业必须迎上转型;同时,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是由支配资源的多少决定的,而是由支配资源这一行为产生的结果决定的。企业支配了资源却产生了比资源本身更少的社会效益,便会被社会所淘汰。所有企业,无论大小,都掌握着社会的资源,所以,基于企业自身的责任,即使再小的企业,也万不能抵抗转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