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的头10年是印刷业大发展的20年,繁荣和兴旺是这个时期最明显的特征。
20世纪90年代初,以王选教授发明的中文激光照排技术进入实用化为起点,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中国印刷产业实现了从铅排到激光照排的技术革命,步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相较西文的字母文字,汉字字量大、笔画复杂,王选教授发明的特有的字形压缩技术完美地解决了字形存储问题,中文激光照排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中文激光照排系统不仅解决了中文图书印刷排版的数字化难题,也为新闻、出版乃至今天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自中文排版数字化问题得到解决后,以PHOTOSHOP 软件为代表的计算机数字分色技术也步入成熟,从1994年3.0 版本开始,其内置的分色引擎已可以较好地实现数字化的彩色分色,通过简单的计算机计算就可以实现传统电分机复杂的模拟运算。1998年发布的具备色彩管理功能的5.0 版本,加快了对电子分色和照相分色的完全替代进程。计算机分色的成熟迫使传统的电分机分为扫描部分和输出部分,即当时为延长电分机使用寿命而出现的“高端联网”。文字和图片的全数字化代表着整个排版技术的成熟,至此,印前工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中文排版工艺的技术革命,彻底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印前排版技术的数字化使印刷技术突破了长久以来的束缚,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铅印时代拼版、改版、照相、电分、制版、纸型等工序中的每一步都需要极其复杂的工艺过程,流程众多,导致一本书的排印快则几个月,长则一年,直接制约了印刷生产的大发展。激光照排技术将高污染、低效率、高劳动强度、复杂的工艺过程转化为指尖在键盘上的一次次轻盈跳跃,改版只要一个命令就可以全部自动完成。此外,激光照排技术的应用使得印前和胶印工艺实现了技术贯通,彻底解决了制约胶印应用的印前障碍,大大推动了胶印工艺的迅速普及。
“九五”期间,从中央到地方,从主管部门到印刷企业,都进一步加大了技改力度,加上国家发展高新技术的优惠政策,一时之间全国印刷业掀起了以激光照排、胶印印刷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高潮。印刷生产能力的迅速提高,进一步带动了装订工艺的发展需求,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的联动线成为印后装订技术改造的主要方向。短短几年间,大量照排、胶印、装订设备得到广泛应用,铅排、铅印等旧工艺、旧设备被全部淘汰,同时引进了一批国外先进的印装技术装备,实现了从铅排、铅印向照排胶印的重大变革。1998年,全国仅进口胶印、装订设备的交易总额就达4.35 亿美元。至1998年前后,我国实现了激光照排和胶印的普及,印刷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印刷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促进了印刷业的蓬勃发展,取得了骄人成绩。以报纸印刷为例,1995年至2005年,全国报纸印刷总量平均年增加量超过15%,最高达到了25% 的惊人速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印刷业的市场开始进入激烈竞争阶段,技术的革新进一步推动了印刷业的充分市场化,印刷业成为最早具备市场竞争条件的行业之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印刷设备的技术层次不断提高。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深圳地区合资印刷企业为代表的印刷新势力异军突起,在印刷工艺水平方面有着明显的竞争优势,大量内地高出版质量要求的图书南流到珠三角地区印刷,形成了当时独特的“北书南印”现象。而“北书南印”的局面又刺激了内地印刷企业设备的引进和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经过几年的努力,本世纪初全国各地的印刷质量普遍提高,“北书南印”现象逐步消失。
随着20世纪80年代香港印刷企业开始搬迁至内地组织生产和外资企业的进入,中国印刷业开启了合资的步伐,并成为印刷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早期的北京百花、精美到后来的中华商务、利丰雅高等。合资企业的进入,带动了国内企业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市场。在广东地区出现了一批以外单加工为主的大型印刷企业,这也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印刷品质量管理水平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06年,广东1100 多家印刷企业承印了世界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印刷品达35000 多种,加工产值达300 多亿元,约占全省印刷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印刷业已成为广东省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www.daowen.com)
民营印刷企业也迅速崛起,成为重要印刷力量,并在印刷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的还成为上市公司,如盛通股份、吉宏股份等。
我国的包装印刷工业起步较晚,包装产业发展滞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突出的薄弱环节,多年来“一流商品,二流包装”的现象一直制约着中国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改革开放大大激发了社会生产的活力,包装印刷成为印刷行业中最为活跃、最有活力的领域,借助印刷技术的突破和中国制造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包装印刷大国。目前,印刷行业中的一大批龙头企业几乎都是以包装印刷为主营业务,如鸿兴印刷、深圳劲嘉、力嘉集团、中山中荣、上海界龙、上海烟草包装印刷等。我国一大批知名包装印刷企业的产品质量可同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产品相媲美。目前我国大型包装企业在技术、装备水平上已经完全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1997年,《印刷业管理条例》发布实施,加强了对印刷企业的管理。2001年,为适应加入WTO 的相关要求,国家对《印刷业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明确了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印刷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印刷业多年来由工业和出版口多头共管的问题得到解决。
据统计,截至2008年4月底,我国各类印刷企业10.2 万余家,从业人员300 余万人,年工业总产值近5000 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
印刷业的繁荣带动了印刷教育的发展,除北京印刷学院等原有的印刷专业院校外,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近20 所高校开设了印刷专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众多高职院校也开展了高职层次的印刷专业教育,印刷业的人才培养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同时,印刷期刊出版进入繁荣期,《中国印刷》《印刷杂志》《印刷技术》《今日印刷》《印刷工业》《印刷经理人》《印刷质量与标准化》《广东印刷》等众多印刷类期刊获得较快发展。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CHINA PRINT) 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印刷大展。2003年创办的中国国际全印展(All In Print China)、2007年创办的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PRINT CHINA) 异军突起,参展厂商和展览面积不断创出新高。三个印刷大展“你方唱罢我登场”,都有10 万平方米量级的展出面积,10 万以上的参观人流,充分显示了中国印刷业巨大的市场容量和无尽商机。
在中国印刷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印刷的国际话语权明显增加。2001年,第七届世界印刷大会在北京举办,成为历届规模最大的印刷业盛会。大会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担任大会组委会名誉主席。“印刷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进步的阶梯”,李岚清的一席话道出了印刷业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