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至改革开放初期,即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是中国印刷业的完善与发展阶段。
10年文革,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欣欣向荣的印刷业也遭到严重破坏。这场运动是从文化领域的批判开始的,出版事业作为文化领域的重要部门首当其冲,受到的摧残和破坏更为严重,许多出版社被合并或撤销,出书数量锐减,报纸停刊,报社、印厂解散,大批图书被作为毒草封存、销毁,许多印刷厂无活可干,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印刷业的发展,出版、印刷出现了一段收缩时期。
不同于其他产业,印刷业强烈的文化宣传属性,使其在文革中尽管存在着畸形发展问题,但受影响的时间相对较短,发展脉络未断,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仍然受到国家的较多重视和关注。“文革”期间印刷的《毛泽东选集》等政治性书刊,无论是在排版印刷质量还是用纸质量上,都创造了铅印工艺下不可逾越的工艺高峰。1969年9月,周恩来总理开始过问出版工作,对出版事业的发展十分关心,出版事业得以明显恢复。1970年国务院“出版口”成立,1973年国务院设立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影响了整个印刷业发展的中文激光照排技术研发即始于“文革”期间的“748”工程。为使汉字排版技术走向数字化,并与国际技术接轨,1974年,国家组织力量开始研究印刷技术问题,政府有关部门成立了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即“748”工程专题小组。
在这10年里,印刷技术装备一直不能满足大量毛主席著作等出版物的印刷需要,正是这一需求有力地拉动了印刷技术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1974年,第一机械工业部根据加速印刷技术改造的要求,提出重点发展28 种印刷机械新产品计划,包括电子分色机、自动照相排字机、电子刻版机、自动铸字机、双面四色卷筒纸胶印轮转机、彩色报纸胶印轮转机,一系列装订、整饰印后加工设备,全自动切纸机等重要印刷辅助设备及密度计等重要测试仪器。对我国第二次印刷技术革命起了关键作用的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748”工程)被列入了国家重点项目。至1979年,中国印刷机械制造工业基本实现了以铅印为主的印刷机械装备的自主生产体系。不过,中国印刷装备技术主要还是仿制国外成熟印刷设备,技术先进性相对不足。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中国印刷业迎来了春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文化事业得到极大恢复和发展,出版业日益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核心力量。1978—1988年的10年间,全国原有的许多报社、出版社都忙于复刊、复社,组织采编力量,重建印刷厂,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一批新的出版单位创立。整个20世纪80年代,印刷生产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出版事业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包装印刷生产能力低下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印刷业在服务出版事业的同时,服务经济发展成为其重要使命,特别是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包装印刷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无论是从企业数量还是印刷产值等方面来讲,包装印刷都已成为印刷业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包装印刷业的规模和竞争力正在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印刷业发展繁荣的一支生力军。(www.daowen.com)
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众多印刷企业建立起来,除原有的国有印刷企业外,一批以包装印刷和社会印刷品印刷为主的乡镇、街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印刷厂更成为当时重要的创业选择,“要想发,搞印刷”成为当时很多人的共识,温州苍南成为当时乡镇印刷业和个体印刷业最为活跃的地区。现在的上海界龙、中荣集团等大型印刷集团都是基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成分的印刷企业也应运而生,外贸印刷企业开始成为印刷业发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改革开放也推动了印刷技术研究的发展,从1977年到1980年,各省、市、自治区出现了一个建立印刷技术研究机构的高潮,14 个印刷技术研究所应运而生。
为了扭转印刷业拖累出版业发展的局面,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1983年6月发布了《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现在我国的印刷事业,比我国整个经济发展也落后得多,十分不利。我们必须在今后若干年内,有计划地对印刷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体制改革。”“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北京市要对所属的书刊印刷厂进行技术改造。上海等地也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书刊印刷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了改变印刷业的落后面貌,国务院有关部委联合成立了“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由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范慕韩任组长。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先后制定了“自动照排、电子分色、胶印印刷、装订联动”和“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两个十分切合印刷业发展状况的技术指导性方针。在协调小组的努力下,印刷技术改造从1983年起作为专项补充列入国家“六五”计划,从1986年起正式列入国家“七五”、“八五”、“九五”计划。前后将近20年,国家投资数十亿元,支持新闻出版、电子、机械、轻工、化工等部门200 多个骨干企事业单位进行了技术改造,特别重点支持了汉字激光照排这一印刷技术的核心技术的突破,一下子带动了印刷水平的全面提高,使我国印刷工业综合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随着印刷业的繁荣,印刷教育科研事业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1978年北京印刷学院的成立,标志着专业化的印刷高等教育进入一个新时期。上海印刷学校升格为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武汉测绘学院(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已并入武汉大学)成立地图制印专业、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开办印刷机械专业,印刷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为正急速发展的印刷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印刷业的繁荣促进了相关社会组织、专业化印刷展会的应运而生。1980年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成立,1983年《中国印刷》杂志创刊,1984年首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举行,1985年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成立,1987年中国印刷技术协会设立毕昇奖、森泽信夫印刷奖。所有这些,都对日后印刷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