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现宏观经济监督的关键因素

实现宏观经济监督的关键因素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宏观政策通常为宏观经济监督活动确定出大前提和限定条件。不同经济政策指导下产生的经济监督行为且有不同的质,每项经济监督活动都依据各种指导其重要职能的政策进行,这一点对宏观经济监督是至关重要的。宏观经济监督应考虑的问题之一是执行活动的灵活性。宏观经济监督在于追踪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路线和查明本身存在的空隙与漏洞,以避免宏观调节机制上的状态。因此,宏观经济监督的概念应加入事前经济监督和事中经济监督的内容。

实现宏观经济监督的关键因素

经济监督在实践中的本质属性,就是立足于国民经济宏观利益。经济监督工作为整个间接控制提供了手段,即提供了用以控制复杂的、动态的和不断变化的环境的手段,最终以期实现从旧经济体制向新经济体制的平稳过渡。

那么,如何实现宏观经济监督,以达到宏观控制目标呢?我们应从一系列相关因素中来开拓这一途径。

(一)目标

为实现宏观经济监督,必须制定经济监督目标。这种目标是以达到结果的形式表示的经济监督计划。从广义上讲,目标包括目的、任务、指标、限额、时限等。经济监督目标不仅代表经济监督的终点,同时代表其他的管理活动。一个有效的经济监督组织很少集中注意一个单一的目标,而多目标是普遍的社会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组织内部以及各组织之间的活动复杂,宏观控制所面临的问题增多,从而使经济监督目标也复杂化。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宏观管理将以直接管理微观活动转向主要调节国民经济总体的平衡。因此,针对信贷规模过大,货币投放过多的现象实行经济监督,以达到调节货币流通量,控制信贷规模目标;针对分配环节中,宏观上对工资奖金直接控制削弱所出现的消费基金失控现象实行经济监督,达到控制消费需求,调节个人收入为目标;针对投资项目由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后投资规模膨胀现象实行经济监督,达到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目标。明确的目标是指导经济监督行为的首要问题,制定明确的目标促进了经济监督问题的清晰度,并使各经济监督步骤切实可行。当然,在一个多目标的环境中,任何一个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在几个以上的目标是不可能的。加强宏观控制应抓住重点,对于消费基金的监督重点应当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监督的重点应当是预算外投资;银行贷款经济监督的重点应当是流动资金贷款。这样,才能针对国民经济的复杂因素,实现宏观经济的经济监督目标。

(二)宏观政策

宏观政策是广义的经济监督行为的一般指南。宏观政策通常为宏观经济监督活动确定出大前提和限定条件。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在于变革那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模式,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不同经济政策指导下产生的经济监督行为且有不同的质,每项经济监督活动都依据各种指导其重要职能的政策进行,这一点对宏观经济监督是至关重要的。国民经济宏观机制的正常运行,取决于它在每个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以及在这些路线、方针指导下所决定的生产力布局、资源开发、产业结构、对外经济关系等政策的有效性,这些宏观政策也构成了实施宏观经济监督的客观依据。

(三)行业和部门

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微观经济监督比较具体,容易提出和采取纠正偏差的措施,易于奏效。当这种经济监督范围扩大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领域,扩大到国民经济系统中各行业、各部门,构成经济监督的因素就越复杂,正反两方面相互抵消的可能性就越大,经济监督的难度就增加了。由于经济监督针对宏观经济活动,所以经济监督过程的范围应限于国民经济的各行业和各部门,因此,对冶金煤炭建筑化工等各行业,对财政、银行、税务等各部门应制定分目标,并拟定出计划以达到该目标,就显得很有必要。(www.daowen.com)

(四)灵活性

宏观与微观是一个多层次的相对概念。经济监督从微观入手转向宏观,前者是经济监督的线索,后者是经济监督的重心。宏观经济监督应考虑的问题之一是执行活动的灵活性。在复杂的经济环境面前设想未来的确定性,往往会导致经济监督工作的僵硬而限制适应性。经济监督并不仅仅适用于财政财务方面,它可以理解为经济监督的综合系统。国民经济宏观活动常与一些不能控制的因素发生关系,这些因素难以估计,因而经济监督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经济监督,需要一种灵活性来适应新的情况。在不确定性情况下,一切经济监督工作都是探索性的。

(五)反馈

反馈是任何宏观控制过程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它为调节宏观机制提供了信息。宏观经济监督在于追踪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路线和查明本身存在的空隙与漏洞,以避免宏观调节机制上的状态。反馈,通常是根据经济监督的结果以及为获此结果而设计的手段来取得的。这种把输出的信息与作用同对象相比较的结果再输送回来,并对信息地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在宏观经济监督中更为突出,它成为宏观经济决策不断修正、不断调整的主要依据,成为判断和检验宏观经济决策方案是否正确和科学的主要尺度。

(六)时维

经济监督组织以某一程序、方法来进行事先、事中和事后经济监督,可以实现不一致的控制,并使整个宏观经济系统维持在指定的限度内。很明显,事后经济监督常常不足以把国民经济系统维持在期望的限度内,因此,必须做出事前和事中经济监督,尽早避免整个经济运行机制的裂隙。目前,我们相当大的注意力仍继续集中于事后经济监督。实际上,对实际与预期结果的差距的事先经济监督,在微小的偏差发生时即加以调整,这通常比稍后时间改正较大的偏差要来得容易。因此,宏观经济监督的概念应加入事前经济监督和事中经济监督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