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经济监督活动中,经济监督人员既能用清晰的概念,又能用模糊的概念。因为概念是经济监督的细胞,模糊概念是模糊经济监督的细胞。了解经济监督人员如何把握经济监督概念,对掌握模糊经济监督的本质是必要的。
一般的模糊学观点认为,经典集合论可以表示清晰概念,对于模糊概念则须用模糊集合加以把握。以税务监督为例,经济监督人员为掌握各种课税人的情况,他需要使用集体和个体征税和免税、纳税守法户和不纳税非法户、已征和未征等概念。在他的认识中,集体和个体构成两个经典集合,每个集合包含的元素都是明确肯定的。但对于守法户和非法户之类的概念,任何稍有经验的经济监督人员都不会硬性地划定范围,他深知守法与非法之间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线,只能通过相互比较,相对地确定他们属于守法与非法的程度之别。这就是说,经济监督人员经过分析隶属度的分布情况来把握守法与非法之类的模糊概念。
我们再以企业经济效益监督为例,经济监督人员在监督中既需要使用盈利和亏损这类清晰概念,又需要使用效益好和效益差这类模糊概念。在经济监督人员的认识中,盈利的企业构成一个经典集合,效益好的企业则构成一个模糊集合。他绝不把效益好和效益差当作非此即彼、固定不变的现象,而更注重了解不同企业效益好和效益差的不同程度,甚至在亏损企业中也要分析其模糊性,以区别对待。
严格地讲,我们不可把模糊概念看作一个具有绝对相同属性的对象集合,而应看作一个函数,即隶属度在论域上的分布函数。这种隶属度的代表对象属于一定类别的资格程度。(www.daowen.com)
模糊副词中的极小、很小、较小、稍小、中常、稍大、较大、很大和极大表明了不同对象的资格程度。经济监督人员通过把握隶属度的分布来把握模糊概念,是模糊经济监督的一条重要原理。不同经济监督人员使用模糊概念的能力差别也表现为把握这种隶属度分布的能力差异,而高明的经济监督人员正是掌握了这种隶属度的最优分布。
在使用模糊概念的知识领域,运用模糊经济监督是自然的。在经济监督对象的全部范围内,准确地把无明确界限的不同问题区分开来,用恰当的模糊概念加以概括,是经济监督人员特有的技能。这一过程的机制表现为人脑对由感官传递的大量经济监督信息进行筛选,抓住少量反映事物本质的信息,滤去大量无关的信息,以形成一定的模糊集合,也就形成一定的模糊概念。经济监督人员正是在这种模糊概念中突出端倪,看到轮廓,毛估过程,这也是探索模糊经济监督的一个有意义的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