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当代科学中的模糊概念研究

当代科学中的模糊概念研究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5年,美国应用数学家查德提出了研究事物模糊性的问题,并且制定了模糊集合这个新概念,作为刻画模糊事物的基本数学模型。时至今日,查德的研究已经形成一个范围广阔、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当代科学发展面临的是各门科学普遍要求定量化、数学化与数学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而对于那些生命现象、社会现象、经济现象的研究,即没有明确界限的模糊事物,则不允许做出非此即彼的结论和进行精确的测量。

当代科学中的模糊概念研究

1965年,美国应用数学家查德提出了研究事物模糊性的问题,并且制定了模糊集合这个新概念,作为刻画模糊事物的基本数学模型。时至今日,查德的研究已经形成一个范围广阔、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它以现实世界广泛存在的模糊性为研究对象,以模糊集合论为基本工具,力图在理论上把握事物的模糊性,在实践上有效地处理模糊性问题,建立所需要的概念体系和方法论框架

当代科学发展面临的是各门科学普遍要求定量化、数学化与数学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在传统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和更为有效的精确方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因为传统数学是适应力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带有这些学科固有的局限性。它们考察的对象是无生命的机械系统,多数是界限分明的清晰事物,允许人们做出非此即彼的判断。而对于那些生命现象、社会现象、经济现象的研究,即没有明确界限的模糊事物,则不允许做出非此即彼的结论和进行精确的测量。所以,清晰事物的有关参量可以精确测定,能够建立起精确的数学模型。模糊事物无法获得必要的精确数据,不能按精确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特别是人文社会经济系统,对象的量的规定性往往是非数值的,如管理水平、内部控制程度、经济效益好坏之类量的规定性,本质上不能像物理量那样实地测量。人文经济系统包含人的主观因素,有关数据多半是用主观打分、估测或统计的办法得到的,具有很大的模糊性。

1976年,我国出现第一篇介绍模糊集合论的文章后,模糊数学也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得到一定应用。在社会科学方面,如古代历史分期、教学质量评判、经济效益评价和模糊文法等都得到具体的运用。在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内,基本上面临的是一个模糊环境。人们的社会经济日常活动中,常常要接触各种模糊事物,接受各种模糊信息,随时要对模糊事物进行识别和做出决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思维能力获得提高,表现为不但形成和发展了精确思维的能力,而且发展了模糊思维能力,特别是发展了处理模糊性问题的模糊方法。(www.daowen.com)

当一种新的研究对象摆在我们面前时,常常习惯用现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框架来处理。对经济监督问题的处理也不例外。当我们熟悉处理确定性对象的方法时,便用这种现成的方法处理问题;而认识了不确定性对象,并且懂得如何处理随机性问题的时候,便把模糊性当作随机性,力图用概率统计方法处理问题。总之,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用精确方法处理问题。这种努力虽也取得许多成果,但给人总是隔靴搔痒之感,不能从根本上以系统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而不可思议的是,我们还是坚持在精确科学的框架里试图寻找它的出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