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监督学如同其他科学,其研究应该建立在一个体系之上,使经济监督学在经济监督概念、课题、理论等序列的隶属化和协调化方面充分地展开。从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上看,建立经济监督学体系是一种必然。经济监督学体系的建立离不开科学发展的共同规律的影响,并受到这些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即知识的系统化倾向的制约。但是零散的知识难于形成真正的科学,只有当这些知识以经验材料的形式结合成统一的体系才是科学的萌芽。
建立经济监督科学体系,有三点是值得肯定的。
1.经济监督科学首先应当克服那种对象的无定型性,调整好自身的概念课题和理论的统一,判定它的隶属化,以此建立起体系。经济监督学体系的任务并非形式本身,而是通过科学内容的系统化使这门科学趋于成熟。
2.建立经济监督科学体系可以使我们明确规定经济监督概念的特殊内涵和外延,在体系中容纳经济监督科学的全部内容和形式、功能和结构。这一任务本身要求在于指出经济监督知识体系构成,同时揭示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系统化和协调化。
3.这种体系具有启迪意义,能够促使我们进一步发现尚嫌不足的概念、范畴,以补充经济监督的内容构成。正像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不同社会形态下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这一成功范例,经济监督学体系的启迪功能足以达到各种经济监督现象和规律的充分完整。(www.daowen.com)
目前,经济监督科学体系的建立步履维艰。第一,人们对经济监督学的许多概念、课题、理论认识贫乏,对基本范畴认识不充分。只有当经济监督学的基本概念、范畴的界说充分明确后,才有可能出现经济监督学体系形成的时机。第二,当人们对建立经济监督科学知识的某种完整体系抱有成见时,这就有碍于最终提出建立经济监督学体系的这一问题。
由于经济监督学涉及的新现象、新关系不断产生,因而难于举手之劳便将体系的诸因素全部建构。科学的体系是开放的,并且在不断发展之中。经济监督学体系包含未知因素,可以包括某个发展阶段中尚有争议的成分,这些成分的结构在整体中是清晰的,其内容也是在不断充分、明朗和完善之中。当代科学发展实践表明,在既存在有争议的概念,又存在尚未弄清的范畴情况下,相对系统地建立一门科学仍是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经济监督学体系在建立中对新概念和新课题也是开放的,而非静止和僵化。
体系是某种从结构上加以组织的理论知识构成。从体系的一般结构来看,经济监督学体系由一系列最基本的要素组成,这是经济监督学体系得以发生、得以实现的基本结构。无论经济监督学如何多样化、如何发展,这个基本结构是不会改变的。我们对经济监督科学体系的考察和研究,应该围绕这个基本结构来展开。经济监督科学体系由众多的因素构成,它们包括经济监督的意向、经济监督的模式、经济监督的程序等。在建构经济监督学体系中,也就包含了根据现实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意向模式程序协调地组织起来,形成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依赖而又有序的稳定结构。经济监督学体系中的任何新概念,都可以看作认识经济监督学领域的新属性、新关系、新过程、新事物的结果。因此,我们不能执着或拘泥于某种早先形成的经济监督学体系,应该将它从原有的格局中解放出来,不断地进行重组或重构。重组或重构经济监督学体系,重要的是不断扩展它的知识结构,改进思维方法。知识结构越广博充实,思维方法越合理完善,经济监督学体系就越趋于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