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最核心的就是精准。我们坚持精准方略、重视提高脱贫实效,较好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使扶贫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今后要继续牢牢把握精准,加大帮扶力度,建档立卡要继续完善,精准施策要深入推进,扎实做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重点工作。
第一,要强化资金支持。继续增加投入,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加大项目布局倾斜力度,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力度,加大生态扶贫支持力度,构建起适应脱贫攻坚需要的支撑保障体系。中央财政继续大幅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等规模,并加大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各省要落实“省负总责”,根据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求,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资金,合理确定支出范围和补助标准,集中力量攻坚。要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重点保障必要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卡脖子”工程,以及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确保资金用到刀刃上。贫困地区要以脱贫攻坚规划为依据,抓紧编实编细实施方案,将新增资金尽早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强化资金监管,切实发挥脱贫成效。要继续实施好对贫困地区信贷支持政策,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适当降低贫困户保险费率。要进一步健全组织动员方式,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完善社会扶贫机制,发扬中华民族崇德向善的优良传统,鼓励更多力量投身于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
第二,要强化人力支持。人才是贫困地区最为紧缺的资源,是脱贫攻坚的关键制约。贫困地区县乡村基层帮扶力量相对薄弱,与攻坚要求还不很匹配。要加大对贫困县乡村的干部人才支持力度,夯实基层基础。要调整充实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优先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具备履职条件的人员参加驻村。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中央单位定点扶贫,也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人才支持,把能干事、会干事的优秀干部人才派到关键岗位。各级政府要从政治、工作、生活多方面关心爱护扶贫干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对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要表彰宣传,注重提拔使用。(www.daowen.com)
第三,要强化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脱贫攻坚最终要靠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努力。因此,要特别重视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形成内外攻坚合力。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必须把帮扶措施与参与劳动结合起来,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导向。要打破贫困均衡,让一部分有能力的人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其他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要改变闭塞环境,引进现代文明、市场理念,组织贫困群众“走出去”,开拓眼界。要把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各地要办好各种类型的讲习所、培训班,促进基层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比学赶超,不断提高脱贫的能力。总之,要让贫困群众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转化为脱贫的行动。
第四,要强化产业发展。这是稳定脱贫的重要依托,也是贫困地区扶贫的主攻方向。产业扶贫是经济活动,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要重视生产,更要重视市场。要紧扣市场做文章,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统筹考虑国内外市场供求关系,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对扶贫产业给予支持是必要的,但发展什么产业要让市场说了算,政府不能简单地下行政命令,代农民做主,替市场决策。很多产业,不论是种果树、种中药材,还是发展养殖业,都有个周期。有些产业,比如养鸡,虽然生产的周期短,但要让农民真正掌握技术,形成稳定的市场渠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产业扶贫决不能急于求成、赶时间,必须保持定力、保持耐心,重在把产业发展的基础打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