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究创业的相关研究问题

探究创业的相关研究问题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1970年在美国普度大学召开的创业学术会议,不同学科的学者在大会上发表了关于创业的研究观点。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大公司、大企业面临的危机加剧,小微企业的不断兴起,人们开始认识到创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研究创业的队伍中。对中小微企业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与之相伴随的是创业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学术热点问题之一。

探究创业的相关研究问题

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正是人类的劳动唤醒了自然历史进程赋予人的肉体、精神的潜能素质,使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创业的本质就是人类的劳动实践,更确切地说是人类的创新劳动实践。创新劳动实践是人类自产生以来一直在从事的活动,是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西方学者关于创业的研究相当早。有学者考证,早在18世纪中期就有西方学者对创新创业现象进行研究。[20]目前的一般性结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哈佛商学院成立了研究小组,以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创业问题,之后因为在创业是否能够推动社会创新等问题存在分歧,研究小组在20世纪50年代解散。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研究者们将关注点集中在大型企业,很少有人专门研究小微企业的产生和发展问题。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有学者将目光投向小微企业,开始从小微企业入手探究创新创业问题。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1970年在美国普度大学召开的创业学术会议,不同学科的学者在大会上发表了关于创业的研究观点。自此,创业研究会议开始制度化,成为管理学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当时的研究重点在于探讨创业的意义,其目的在于将人们的研究视野转移到创业上来,吸引更多的人研究创业。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大公司、大企业面临的危机加剧,小微企业的不断兴起,人们开始认识到创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研究创业的队伍中。在此期间,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在1987年,创业被美国管理学会作为一个独立的分研究领域纳入到管理学学科体系中,[21]同年,《管理学刊》(Journal of Management,简称JOM)开辟创业研究专题。舒马赫撰写的《小的是美好的》给了人们很大的启发意义,给相关学术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思考方向。学术界对创业行为的研究日益增多,创业成为管理学研究的一个全新领域也是一个重要领域。

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创业的门槛日益降低,创业群体在不断地扩大,选择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创业激发了社会的创造力,给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中小微企业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与之相伴随的是创业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学术热点问题之一。对创业的研究从创业的意义,逐步转向对创业者的个性特征、创业过程、创业内外环境等方面的研究。2001年SMJ出版以策略创业(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为主题的特刊,收录10篇创业相关议题的论文,包括:价值创造、国际创业、社会资本、智慧资本与核心能力以及网络与联盟等主题。2003年JOM出版创业研究特刊,收录创业研究回顾、创业教育、创业机会、公司创业、个人创业、创业组织模式、创业网络镶嵌以及创业策略等8篇文章。

2006年,陈钦虹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创业理论的流派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创业理论学派有很多,主要有8大学派,一是风险学派,以Cantillon和Knight为代表,主要观点为企业家专业于承担风险或不确定性;二是领导学派,以Say和Marshal为代表,主要观点是创业者是生产过程和企业组织的领导者;三是创新学派,以Schumper为代表,主要观点是创业者就是创新者;四是认知学派,主要代表为Kirzner、Casson和Shackle,主要观点为创业者的心理特性对创业有较大的影响;五是社会学派,代表人物有Saxenia和Woodward,主要观点是微观和宏观社会环境和社会网络影响创业;六是战略学派,代表人物有Hitt、Bhide、Camp和Zashra等人,主要认为创业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初创企业或者现有企业在成长中进行战略管理的过程;七是管理学派,以管理学大师德克鲁为代表,认为创业是管理的一部分,教育和培训可以促进个人创业;最后是机会学派,代表人物有Shane和Singh,其观点是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利用是创业研究的核心问题。

截至目前,关于创业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业模型的相关研究

关于创业模型的研究早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Galbraith模型和Churchill和Lewis模型。近期有关创业模型的研究相当之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要素匹配模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蒂蒙斯(Timmons)创业模型、萨尔曼(Sahlman)创业模型和加特纳(Gartner)创业模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强调影响创业的各要素之间需要保持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业的良性成长和健康发展。另一种是要素主导模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克里斯蒂安(Christian)创业模型、威克姆(Wickham)创业模型、Zahra-George创业模型以及Jain创业模型。这一类模型的特点在于强调各影响要素的常态动态平衡,短期的平衡不能保证创业的良性效果。(www.daowen.com)

(二)创业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关于影响创业的因素,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普遍性的结论是认为影响创业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大的环境因素;二是内部因素,主要是从个体自身层面来讲,主要包括知识水平、冒险精神、性格气质等。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具有普遍代表性的观点是认为创业机会是创业的核心要素。例如,Busenitz等(2003)提出机会、个人与团队、组织模式和环境是创业研究的四大主题,其中又以创业机会最为关键,它有助于将其他三项主题连结起来,因此,未来的创业研究应该集中在创业机会及相关领域的开拓上。[22]也有学者认为,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创业政策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西方学者史蒂文森(SteVenson)很早就注意到创业政策对创业动机、创业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认为“创业政策是为激励一国或地区经济主体的创业精神并提高其创业活动水平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创业政策的本质在于刺激企业”[23]还有学者进一步将创业政策细化,从税收金融等方面的创业政策入手,分析创业政策对创业行为的影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Baumol提出,创业者的创业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经济制度中的奖励机制。制度和规则的变化会影响创业资源的配置,这不仅会影响创业者的数量,而且还会改变创业者群体的内部结构。[24]Lim则认为包括法律、金融系统、教育系统以及信任关系等在内的制度环境会影响企业安排和发展意愿,而最为显著的是对创业者创业决策的影响。[25]

(三)创业环境的相关研究

近些年来,学者们对创业环境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得出了一些颇具启发意义的结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意义的观点有Scott Shane(2001)的研究认为创业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三者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26]加特纳(Gartner)认为创业环境由资源的可获得性、周边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的干预和人们的创业态度等因素构成。[27]全球创业观察GEM对影响地区创业活动的创业环境需要具备的条件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认为影响创业环境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有形基础设施的可得性、文化及社会规范等。Henri(2010)的研究认为创业活动外部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感性环境要素和理性环境要素。[28]

(四)创业作用的相关研究

关于创业对社会进步发展的作用,目前学术界已经达成了一致的结论,认为创业是激发个人创造力、社会创造力的有效方式,创业对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创业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引擎。Rajshree A udretsch(2008)强调了创业的作用,认为创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市场主体多元化可以极大地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率。创新和创业之间有着良性的互动关系,创业会极大的激发个人创新活力。[29]Baumol W.认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只有不断创业创新才能逐步扩大市场,追赶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30]另外,还有学者认为创业能够极大促进技术转移,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Fare,R.提出网络资料包括模式,认为生产过程是由许多次生产技术构成,并将次生产技术视为子决策单位。[31]

自1963年管理期刊开辟创业研究专刊文章开始到2000年之后,创业研究逐渐获得一般管理领域学者的重视,发表在主流管理学期刊上的创业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研究领域在不断的扩展,目前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创业影响因素和创业环境等方面。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万众创业成为可能,国外学者关于个人创业、小微企业的相关研究也在逐步增多,并且在激发个人创业活力,培育创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而且逐步影响到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政策,逐步上升为国家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