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优化土地市场调控政策,科学合理规划供需交易

优化土地市场调控政策,科学合理规划供需交易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地市场的调控政策主要有供给侧、需求侧和交易环节等三大方面调控政策构成。各地需根据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结合本地土地市场实际,切实优化住宅用地供应,实施差别化调控政策,在上一年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目标基础上,调整确定2019年住宅用地供应“五类”调控目标。

优化土地市场调控政策,科学合理规划供需交易

1.土地市场调控内涵与作用

2003年下半年开始,在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矛盾,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膨胀、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现象比较突出。为从源头上监管固定资产投资的数量和结构,遏制局部投资“过热”的势头,保障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中央将土地市场调控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简称土地调控,并赋予原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职责。

土地市场的调控政策主要有供给侧、需求侧和交易环节等三大方面调控政策构成。基于土地经济理论,供给侧的调控方法包括土地供地总量调控、供地结构调控、供地时序调控和供地方式调控等;需求侧调控的方法包括购地主体调控、购地资金调控、购地方式调控;交易环节的调控方法包括交易方式调控、交易税收调控、交易价格调控和指导等。

当前土地市场调控政策主要体现在土地供给政策中:①供地数量。在2019年,自然资源部《制定实施2019年住宅用地“五类”调控目标的通知》中提出,制定实施本年度住宅用地分类调控目标。各地需根据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结合本地土地市场实际,切实优化住宅用地供应,实施差别化调控政策,在上一年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目标基础上,调整确定2019年住宅用地供应“五类”(显著增加、增加、持平、适当减少、减少直至暂停)调控目标。②供地方式。自2016年以来,在中央“房住不炒”的指导思想下各城市实行“分类调控、因城施策”,发挥地方政府能动性,对供地方式进行革新,推出各类保障房用地,如北京、上海分别试点集体土地建设“共有产权房”和租赁住房。③供地结构。在保障农业农村发展用地方面,新增建设用地计划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在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方面,要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对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合理增加土地供应、调整用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对去库存压力大的三、四线城市减少或暂停住宅用地供应等。

土地市场调控的作用表现在:①调控经济增长。通过土地供应量和供应结构调节投资规模及投资方向,直接、有效地调控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方式;②调节经济结构。通过规范和调节土地利用,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③调控经济布局。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按照资源和区位比较优势,完善土地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空间规划和专项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和供应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效整合资源,优化空间布局,促进经济区域的分工协作和协调发展;④调控土地市场,熨平市场周期波动。(www.daowen.com)

2.土地调控与财政货币政策调控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手段。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指政府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土地政策是指以土地为实施对象,围绕土地储备、供应、转让和使用的所有政策的总称,它包括土地供应政策、土地税收政策、地价政策及土地金融政策等。严格意义上讲,土地政策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不是同一个划分标准下的分类。土地政策同后两者没有严格的界限,存在部分交叉。因此,土地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新手段,仅是特定阶段国家赋予土地宏观管理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特殊地位。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局限性。土地是基本生产要素之一,是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基础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土地市场调控通过直接改变土地的量和结构来调节投资,效果具有一定的刚性。从这一点来讲,土地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的调整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直接有效。但是,土地毕竟不是影响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的基本变量,它的调控范围狭窄,只能辅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宏观经济的调控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