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演替发展对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变化影响不同行业用地需求量及供给量,进而影响用地结构;二是产业变化带来区位选择变化,进而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调整。
1.一产比重下降,农业用地减少
随着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显著减少,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其结果是耕地被占用,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由于2009年进行了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缺失连续性,因此,分别用2001年至2008年、2009年至2016年的数据分段反映我国第一产业比重与耕地用地面积关系,如图11-5所示。可见,伴随一次产业占比的下降,我国耕地面积不断下降,虽然2004年以后下降速度渐缓,但仍然处于下降状态。
2.二三产业发展,建设用地快速增加
工业化进程中,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快速增长,其结果是我国建设用地规模呈快速增加态势。我国二三产业比重与建设用地面积关系,如图11-6所示。伴随二三次产业比重上升,我国建设用地面积同趋势呈上涨态势。
图11-5 2001—2008年、2009—2016年我国一次产业比重与耕地面积关系
数据来源:耕地面积源于《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建设用地源于wind数据库,产业产值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图11-6 2001—2008、2009—2016年我国二、三次产业比重与建设用地面积关系(www.daowen.com)
数据来源:耕地面积源于《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建设用地源于wind数据库,产业产值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应该注意到,经济增长与城市规模的同步扩张并不是永久的,它只是工业化初期及迅速发展时期所特有的。随着工业化进入成熟时期,建设用地的外延扩张将转向以内涵挖潜为主,集中型的城镇化过程将转向分散型城镇化过程,城市规模甚至呈缩小态势。如伦敦、纽约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后,其城市用地规模分别从1960年的1 869平方公里和826.5平方公里,降至1983年的1 579平方公里和786.6平方公里。
3.产业升级,工业外迁
中心城分布的大量工业,占据了高地租土地,不利于发展第三产业,同时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和高资源耗对城市环境影响恶劣,客观上要求中心城工业用地减少,实施退二进三,以优化产业布局和城市用地布局。由于产业用地空间调整成本远远高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所以进行土地利用安排时,更要高瞻远瞩,有预期地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配置用地。中心城内工业用地拆除重建发展商办或住宅,亦可更新转型发展创意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级差地租。外迁工业一定要在扩散中集聚,升级企业入驻近郊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重化工业向远郊转移,传统工业可向更远腹地扩散。工业用地的外迁不仅是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也是实现产业梯度转移的方式。
4.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商办用地增加
随着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致使商务办公用地需求大幅增加,呈现出向中心城市及城市中心区域高度聚集的特性,使得特大城市或大城市出现众多商务中心,包括中央商务区、城市副中心、郊区商区中心等商办聚集中心。在城市中心建设商贸、办公、金融及服务等功能区已成为我国城市更新的重要标志之一。除此之外,城市中心及近郊传统工业用地升级更新,大量建设总部型办公楼,发展现代服务业。
总之,现代服务业发展,致使商办用地快速增加。产业调整和产业置换的结果,可产生楼宇经济,带来经济增长,又能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提高土地效益。如上海将在外滩和陆家嘴建成4平方公里左右的CBD 区域。通过外滩置换,金融一条街土地释放了巨大的级差效益,由置换前租金每天每平方米几分钱,增至置换后日租金每平方米1.5美元,房屋转让价格平均高达每平方米4 000美元左右。
5.产业专业化,相应用地需求不断增加
初始阶段,生产与各种服务性、辅助性活动融为一体,并存于生产机构的内部。伴随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各种服务性、辅助性劳动逐渐从生产中分离出来,并成为独立的第三产业,同时带来了人口、资金、信息和物资在城市中心的集中,又进一步促使为流通服务的运输、通讯、商业等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及旅游等部门,以及为提高文化素质与公共服务需要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及机关等部门迅速发展,各部门用地需求不断增多,城市土地结构同时升级优化。比如:各类星级酒店、宾馆、饭店大量涌现;小汽车和轨道交通发展,导致交通用地需求大幅增长;商业中心、购物中心、零售网点、各类批发市场及专业市场等大量涌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导致剧院、影院、传媒产业和文化广场等用地需求大幅增加;产业增长还将带来生活水准的提升,增加住宅用地、绿地以及休闲游憩用地等用地需求;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总之,产业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优化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