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及其生产活动结果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划分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并因此体现了对产业结构的多层面理解和对产业特征的多角度认识。常使用的分类方法有:三次产业分类法、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资源密集度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重要性程度分类法及农轻重分类法等。
1.三次产业分类法
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A.G.B.Frisher)在1935年提出三次产业概念,将全部经济产业分成三大产业,即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Colin Grant Clark)在《经济发展的条件》一书中,对三次产业做了详细的划分,并进一步指出在收入差异作用下劳动力由低级向高级产业次第转移的规律,从而开创了产业结构理论。
随后英国学者范登堡和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结构演变的理论,从而使三次产业的划分流行于国际,成为国际通用产业划分标准。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进行划分,它的逐渐产生本身就是经济发展进程的标志。
第一产业指对自然资源进行采集和初步加工的部门,第二产业指对第一产业部门产品进行加工的部门,第三产业指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
对于第三产业,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四分法如下。
(1)流通性服务业:作为商品流通和增加能源利用的辅助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通信业、商业和进出口贸易;
(2)消费性服务业:以最终消费者为对象的直接消费支出的服务业,包括餐饮业、旅馆业、娱乐业和其他私人服务(如理发、修理、洗衣)等;
(3)生产性服务业:又称“中间投入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非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服务,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和商务服务业(企业研发中心、管理中心、采购服务及数据结算等)等;
(4)社会性服务业:政府机构或非盈利组织向社会提供的各类服务,具有非流通性和非盈利性的显著特点,主要包括政府提供的各类行政服务项目以及科教、健康、福利、国防和司法等行业。
2.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为了统一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联合国于1971年颁布《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简称“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把“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十个大项,下分若干中项,中项下又分若干小项,小项又分为细项,形成大、中、小、细四个层次,并对各项都规定了统计编码。其中十个大项是:①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②矿石和采石业;③制造业;④电力、煤气、供水业;⑤建筑业;⑥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⑦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⑧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和商业性服务业;⑨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⑩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
目前通行的是1988年的第三次修订本。这套《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划分出A~Q 共17个部门,包括99个行业类别。17个部门为:A.农业、狩猎业和林业;B.渔业;C.采矿及采石;D.制造业;E.电、煤气和水的供应;F.建筑业;G.批发和零售、修理业;H.旅馆和餐馆;I.运输、仓储和通信;J.金融中介;K.房地产、租赁业;L.公共管理和国防;M.教育;N.保健和社会工作;O.社会和个人的服务;P.家庭雇工;Q.境外组织和机构。
对照三次产业划分理论,“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中,第一大项(或A~B)为第一产业,第二至第五大项(或C~F)为第二产业,第六至第十大项(或G~Q))为第三产业。因此,该方法与三次产业分类法是相对应的。
3.中国产业分类(www.daowen.com)
为与国际接轨,1984年12月1日我国第一次公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后又分别于1994年、2002年、2008年、2011年进行了多次调整和修订,2017年颁布了最新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7)。新版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经济新常态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涌现出来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监测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进程,反映“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情况,为提供更好的统计信息服务奠定了标准基础,并为派生产业分类提供了可操作的基础行业分类。
新版行业分类有20个门类、97个大类、473个中类、1380个小类。与2011年版比较,门类没有变化,大类增加了1个,中类增加了41个,小类增加了286个。20个大类包括:A.农、林、牧、渔业;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批发和零售业;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H.住宿和餐饮业;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J.金融业;K.房地产业;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P.教育;Q.卫生和社会工作;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T.国际组织。
房地产业为第三产业,其内涵不断变化。1984年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将房地产管理业列入第七类,具体指:①住宅、土地的管理和经营单位;②房地产开发公司及房管所兼营的零星维修。为与国际接轨,1985年5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设第三产业的报告》中提出了房地产业,并将其列入第三产业第二层次。而后,鉴于房地产业17年来的迅猛发展,2002年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将房地产业分为4个大类部分,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和其他。2017年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将房地产行业分为5个大类,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指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的房屋、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发,以及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或者销售房屋等活动;物业管理指物业服务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房地产中介服务指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等活动;房地产租赁经营指各类单位和居民住户的营利性房地产租赁活动,以及房地产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机关提供的非营利性租赁服务,包括体育场地租赁服务。
4.要素密集度分类法
该分类法按照各产业所投入的占主要地位资源的不同为标准进行划分。根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把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1)劳动密集型产业。指生产主要使用大量劳动力,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其衡量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占比高于研究开发支出和设备折旧占比。一般来说,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和家具等制造业。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例如,食品业在发达国家已被划入资本密集型产业。
(2)资本密集型产业。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占比高于劳动成本占比,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当前,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指钢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和电力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一般被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3)技术密集型产业。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对其他生产要素依赖的产业。目前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微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现代制药工业和新材料工业等。
当前以微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正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因此可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水平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前景。
5.两大部类分类法
该分类法按生产活动性质及产品属性对产业进行分类,把产业部门分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两大领域,前者指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并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等;后者指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而只提供非物质性服务的部门,包括科学、文化、教育、卫生、金融、保险和咨询等。
6.按重要性程度划分
按重要性程度可以将产业划分为主导产业、基础产业、专业化部门和非专业化部门等。主导产业又称支柱产业、爆剂产业、带头产业,是在一国或区域产业结构中需求收入弹性较高、产业关联度大、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先导性产业。对地区产业发展程度的衡量可以用区位商来量化。区位商指当地某行业劳动力所占比例与上一级区域该行业劳动力所占比例的比值。产业区位商>1,称专业化部门;区位商>2,通常为主导产业;区位商<1,为非专业化部门,即进行辅助生产、劳动力平衡、维修和材料综合使用等的部门。
决定支柱产业选择的依据主要有产业现状、技术状况、资金状况和资源状况等。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主导产业的确定不同。例如,上海“九五”规划将家用电器、通信设备、石化、钢铁、汽车和成套设备作为六大支柱产业。“十五”规划则提出加快构筑新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附加值高、关联带动大的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和房地产六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和现代物流四大新兴产业;优化发展石化、钢铁两大基础产业;鼓励发展都市型产业;严格限制高能耗和有污染的产业,不断提高上海产业的能级和水平。“十一五”规划提出继续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按照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总体要求,优先发展先进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其中,重点发展金融、物流、文化及相关产业。“十二五”规划则提出推动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十三五“规划结合新时代发展特征提出新的产业发展方向: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要求,不断完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
此外,还有其他不同角度的划分,例如:按照发展前景,产业可划分为夕阳产业和朝阳产业;按照生产目的,产业划分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大部门产业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