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规划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规划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我国2014年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国家“十一五”规划又将新型城镇化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

1.新型城镇化内涵

2012年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其基本背景源于我国半城镇化人口的大量存在,人地城镇化快速扩张导致的城镇化发展呈现粗放模式。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城镇化率达到50%~70%后,会经历一个由规模型向质量型转变的过程需要进入新型集约式城镇化发展阶段。该阶段不仅需要经济发展动能的转变,也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和社会治理问题。为此,我国2014年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国家“十一五”规划又将新型城镇化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

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实现从快速扩张型、土地财政型、GDP导向型和城市偏向型等外延式城镇化发展模式,向质量发展型、人口福祉型、绿色GDP导向型和城市反哺农村型等内涵式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变。新型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

2.新型城镇化任务

户籍制度改革、城镇体系与城镇质量提升、集体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是新型城镇化最为基础和关键的任务。(www.daowen.com)

(1)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半城镇化人口的社会福祉,使未落户城镇的常住人口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2)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健康发展,促进数量城镇化和质量城镇化的有机结合,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支持特色小镇有序发展,引导人口流向,强化交通运输网络支撑。

(3)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进“多规合一”,统筹优化城市空间规划、产业布局和人口分布,促进城市精明增长;通过“三区三线”管控,均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城镇质量,实现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城市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塑造城市生态风貌,推广生态修复;提升城镇品质魅力,建设宜业宜居、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

(4)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切实推进城乡人地钱要素自由流动、深化“人地钱挂钩”等配套政策;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管能力;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提高乡村经济与收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