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聚集效益是城镇化本质诱因
历史长河中,城市形成原因极其复杂,可能源于宗教、军事、文化和矿产开采等诸多的因素。但城市不断扩张和发展,本质上源于城市的规模聚集效应,没有聚集效应,经济活动可采取分散的形式,而不必集聚为城市。聚集经济导致人口、资源在空间上聚集。对生产者而言,聚集经济的存在节约了生产成本,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对于消费者而言,聚集经济使同样的支出获得了更大效用,从而获得消费者剩余;对于中间产品与服务提供者而言,聚集经济的存在,使其产品与服务具备规模效益,得以生存和发展。
2.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因
工业化兴起,生产规模扩大,非农就业人口、资本、技术和生产资料需求加大,且向城市集中,由此不断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反过来,城镇化又促进工业化进一步发展。在城市发展的后期,由于现代制造业对劳动力技术的严格要求,单纯依靠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已经不能适应这一需要,工业选址偏好对城镇化的贡献已相当有限。在高度城镇化的国家中,工业向技术和资金高密集型产业转移,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城镇化以越来越快于工业化的速度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开始脱节,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也由强变弱。
3.信息化是城镇化的新动力
进入21世纪后,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分配方式与使用方式,逐渐改变着世界历史的面貌,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www.daowen.com)
(1)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信息化将缩短交换与流通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使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与文化交流日益方便、快捷、经济,推进全球和区域一体化发展。
(2)推动城市空间分散与多中心化。随着信息业的发展,厂商和居民选址对时间和空间的依赖性降低,城市边缘区与中心区的聚集效应差距缩小,城市空间结构将趋于分散化和多中心化。
(3)推动城镇向高质量发展。信息化也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共享单车、线上支付、打车软件的普及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出行方式,使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政务发展,也提升了城市运行效率。
(4)推动城乡融合。信息化为农村人口融入城市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可能,促进城市和乡村进一步融合。例如,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了非农就业和农村居民自主创业,同时也带动了观念的转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