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选址要素
工业用地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包括一般性因素和地方性因素。
一般因素指不受地方限制对于各种工业用地区位选择均存在共同影响的普遍性因素,如市场因素、聚集因素等。
地方性因素又称地方投入因素,指不能有效地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的生产投入,如,自然条件和资源、能源、劳动力、中间投入产品、地方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等。如果一家企业的总成本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某一种地方投入,则其区位决策时首先考虑如何减少该地方投入成本,企业则尽量向该种地方投入价格比较低的地区转移。比如一个能源密集型的企业选址在能源产地,意味着其因此而节省的成本超过运输和其他地方投入可能多花费的开支。对于地方性投入企业我们称其具有地方投入布局指向,具体分为原料指向、燃料指向、动力指向、劳动力指向、投资环境指向和中间产品投入指向等。
(1)市场因素布局指向
市场因素泛指商品销售市场,它不仅包括最终产品的消费地,也包括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深加工地。它对区位的影响体现在:①市场与企业的相对位置,这一因素促使产业区位指向能使产品以最短路线、最少时间、最低花费进入市场合理区位;②市场规模,即其商品或服务的容量。产业布局只有注重市场规模,才能得以生存和延续;③市场结构,即其商品或服务的种类,反映市场的需求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将进一步引导产业区位指向最有利的地方。拥有各种各样劳动力市场、中间产品市场、大量消费群体的城市,越来越成为工业活动的理想区位,因为这样可以方便产品联结、减少运输成本、减少联络成本和直接占有消费市场。
(2)集聚因素布局指向
产业集聚可以减少前后关联产业的运费,从而降低交通成本;利用公共公用设施,从而减少开发成本;利用交流科技成果和信息的便利,减少交易成本;利用已有市场区位,扩大市场服务范围。产业在区位上集中,一方面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集聚经济,另一方面又会产生一种集聚不经济。集聚经济作用下会导致产业区域集中,形成产业集群;集聚不经济作用下会导致产业由过度集聚的区域分散出去,形成新的产业聚集地。
(3)技术因素布局指向
技术已经成为影响工业发展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技术提高导致工业生产工序的变革、生产标准化程度的提高和工业空间组织的重组。例如,一个企业的总部可以放在信息便利的大都市中心,其研究和开发部放在人才集中且具创新氛围的高科技中心或科学城,而生产部门则分散到劳力丰富、地价便宜的其他地区。随着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产业的更新换代,各地区出现了高科技园区、物流园区等新兴城市工业空间。
(4)运输成本布局指向
运输成本定位是指运输成本在该类企业选址决策时运输成本起主要作用,决策的标准是使总的运输成本达到最小。运输成本通常由采购成本(运进工厂的原材料运输成本)和经销成本(运出工厂的产品运输成本)两部分组成。采购成本大于经销成本,企业通常定位在资源产地,该类企业多属失重企业;反之,定位在市场地,该类企业多属增重企业。需要注意的是,运输成本的大小不仅考察运输重量,同时还应考察由于运输难、易腐烂损坏的物质运输造成的高运输费用率。采购成本等于经销成本时,企业可在其间任何一个地方定位。但通常由于运输中存在规模经济,居间定位的可能性将被打破,仍为资源定位或市场定位。如果一家企业有几种需转运的资源投入和几个市场,只要企业是运输成本定位的企业,它的选址原则总是总运输成本费用最小化。
(5)自然因素布局指向
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可分为遍存性、区域性、局限性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遍存性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主要有大气、水、土地、一般建筑材料灰、砂、石、黏土等。一般而言,它们对产业区位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区域性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诸如地貌区、气候带、植被带、土壤区和水力资源富集区等自然地域,它们对产业区位有一定的影响。局限性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如煤、石油、铁矿、有色金属矿及能源等在地表的分布很不平衡,并且同一种矿产资源在不同的产地,其储量、质量等也差异很大,它们的分布可以大大减少交通运输费用,往往对工业区位有决定性的影响,并成为原料指向、燃料指向、动力指向企业的选址定位。
通常,具有相应资源和能源的地区,总能吸引众多资源或能源密集型的企业,并形成相应的产业聚集地。但应注意,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自然资源初加工能力的增强及其可得性增加,曾经是工业企业区位选址的重要制约条件的自然因素已经退居次要地位。相应的市场、投资环境和技术因素变得更为重要。
(6)劳动力因素布局指向(www.daowen.com)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和劳动力价格是构成劳动力因子的主要方面,也是确定产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之所以称之为地方性投入,在于地区间的劳动力迁移不是完全流动的,造成地区间存在劳动力成本、数量和素质的诸多差异。劳动力布局指向的企业指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占很大比重,这类企业通常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美国能源技术的进步使纺织企业减少了对地方水力能源的依赖,劳动力成本占据比重越来越大,于是众多纺织企业从工资较高的新英格兰地区迁往工资水平较低的美国南部各州。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服装、制鞋等加工行业甚至计算机芯片制造和软件开发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迁往第三世界国家,就是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
(7)中间投入产品布局指向
中间投入产品不仅指一般的非最终消费的产品,还包括专门化商业服务和地区性公共服务。服务性产品对任何企业都是不可缺少的中间投入。如果某企业的中间投入产品成本比重大,则将布置在提供该种中间产品的地区。低成本的中间投入产品通常是地区化经济的产物,由于众多相同工业企业的集聚以及对某种中间投入产品的需求,中间产品供应商能够在生产中形成规模经济,因此企业对中间产品的需求导致了地区化经济,而地区化经济又吸引更多中间投入产品的需求者(服装业、公司总部)和供应者(纽扣制造商、广告公司等)。
(8)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布局指向
投资环境包括地区性的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地方政策和政府机构办事效率等。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通畅的交通运输网,完善的上水、下水、电、煤、热、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备的教育卫生、公园绿化、公共安全和商业服务等公共配套等都是工业用地区位选择的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从外地获取原料和中间产品、市场范围大大超过所在城市的工业部门往往分布在对外交通联系便利的机场、港口、铁路枢纽和高速公路通达的地区;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又是吸引投资的重要因素,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吸引新企业投资,采取不同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政府贷款和政府担保、发行免税工业券、供地优惠等。投资环境的好坏,越来越成为工业选地重要因素。
2.工业区位变化
1)郊区迁移布局
工业用地是城市郊区化过程中最先外迁的用地类型,工业制造业用地的郊区化倾向非常明显,如,美国制造业的就业岗位在中心城所占份额从1948年的67%减少到1980年的46%。工业用地占城市中心用地比例越来越低,城市中心的工业用地主要是占地面积少、技术含量高的都市型工业用地。工业用地郊区化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汽车的大量使用与普及降低了工业企业竞标租金函数的斜率;
(2)交通条件和交通设施的改善降低了工业企业竞标租金函数的斜率,并在环线公路及其与城市道路接口区域形成租金峰值;
(3)城市中心地价的不断增高超过工业支付能力;
(4)工业企业对空间扩展的需求高;
(5)工业生产容易产生三废污染,对城市环境影响大。
2)自动聚集成片
工业企业之间的价值链关联,加剧了工业企业的经济、技术和市场的联系。在工业企业搬离市中心的同时,技术经济联系密切的企业会自然聚集成团。这不仅便于统一的服务体系形成、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还有利于技术交流、竞争、学习和市场拓展,从而推动技术改革和进步,扩大市场占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