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屠能圈的基本假设、基本内容及形成机制

屠能圈的基本假设、基本内容及形成机制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基本假设屠能对于其假想的“孤立国”,给定了以下假定条件:“中心”。因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以追求地租收入最大为目的,所以农场主选择最大地租收入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屠能圈结构。此圈是屠能圈的外圈,生产谷麦作物仅用于自给,而生产牧草用于养畜,以畜产品如黄油、奶酪等供应城市市场。据屠能计算,本圈层位于距城市51~80公里处。

屠能圈的基本假设、基本内容及形成机制

1)基本假设

屠能对于其假想的“孤立国”,给定了以下假定条件:

(1)“中心”。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独立”。城市最外围是荒野,以此与其他城市地区隔绝,城市与农村区域进行产品互换;

(3)“均质”。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运费与重量、距离成正比”。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距离越远、重量越重,运费越大。

2)基本内容

根据前述各种假设,屠能给出的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

R=PQ-CQ-KtQ

式中R——地租收入;

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

C——农产品的生产费;(www.daowen.com)

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

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

t——农产品的运费率。

对同样的作物而言,地租收入R 随距市场距离增加,运费增多而减少。当地租收入为零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而成为某种作物的耕作极限。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屠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图6-1上部)。因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以追求地租收入最大为目的,所以农场主选择最大地租收入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屠能圈结构(图6-1)。

图6-1 屠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1)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为最近的城市农业地带,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产品,如蔬菜、鲜奶。由于运输工具为马车,速度慢,且又缺乏冷藏技术,因此需要新鲜时消费的蔬菜、不便运输的果品(如草莓等)以及易腐产品(如鲜奶等)等就在距城市最近处生产,形成自由式农业圈。本圈大小由城市人口规模所决定的消费量大小而决定。

(2)第二圈——林业圈。供给城市用的薪材、建筑用材、木炭等,由于重量和体积均较大,从经济角度必须在城市近处(第二圈)种植。

(3)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没有休闲地,在所有耕地上种植农作物,以谷物(麦类)和饲料作物(马铃薯、豌豆等)的轮作为主要特色。圈内全部耕地的50%种植谷物。

(4)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为谷物(麦类)、牧草、休耕轮作地带。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降低。全部耕地的43%为谷物种植面积。

(5)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此圈是距城市最远的谷作农业圈,也是最粗放的谷作农业圈。进行第一区黑麦、第二区大麦、第三区休闲的三区轮作,即三圃式轮作制度。圈内全部耕地中仅有24%为谷物种植面积。

(6)第六圈——畜牧业圈。此圈是屠能圈的外圈,生产谷麦作物仅用于自给,而生产牧草用于养畜,以畜产品如黄油奶酪等供应城市市场。据屠能计算,本圈层位于距城市51~80公里处。此圈之外,地租为零,则为无人利用的荒地,并成为“独立国”的天然界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