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马可·波罗:承载世界发现之旅的传奇

马可·波罗:承载世界发现之旅的传奇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约翰·拉纳的研究独辟蹊径,在《马可·波罗与世界的发现》中再次给否定论者以有力的回击,在马可·波罗学领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第一章概述马可·波罗出生前西欧人对亚洲的认知,以及蒙元帝国为世界旅行开创的舞台和欧洲游记文学产生的原因。瑕不掩瑜,这本著作仍不失为当今马可·波罗学领域的扛鼎作品之一。

马可·波罗:承载世界发现之旅的传奇

约翰·拉纳著,姬庆红译

上海三联书店2015年出版

马可·波罗是享誉世界的伟大旅行家,其名著《马可·波罗游记》(以下简称《游记》)自从问世起,就备受关注却也饱受争议,尤其是关于他是否到过中国的争论不绝于耳。国内外学者从多种角度进行解读,然而少有人从“世界的发现”的角度关注《游记》地理志书的性质,及其对西方地理学及其“发现”世界的贡献。约翰·拉纳(John Larner)的研究独辟蹊径,在《马可·波罗与世界的发现》(1999年版)中再次给否定论者以有力的回击,在马可·波罗学领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该书的主要目标是探讨马可·波罗及其《游记》在13世纪晚期到19世纪在西方传播与受众情况,以及在欧洲地理大发现和近代西方对东方认知与探险中的重要地位。第一章概述马可·波罗出生前西欧人对亚洲的认知,以及蒙元帝国为世界旅行开创的舞台和欧洲游记文学产生的原因。在第二、三章威尼斯商业文化的背景中,重新找寻马可·波罗及其家族的信息,《游记》的成书背景及其与鲁斯蒂谦合作的性质。第四至五章着力于探究《游记》文本的性质,认为它是一部与中国地方志书类似的地理志著作,以此证明马可·波罗不仅到过中国,还在这里长期生活。第六至九章评论了诸多抄本、译本及作者生前、身后学界内外的反应与接受情况,认为《游记》的读者广泛,包括名门贵族、商贾贩卒、传教士、人文主义者及探险家等。它为西方人研究地理学和制图学带来了全新的刺激,激励了哥伦布等探险家对东方的探险活动。第十章分析了西方对东方“发现”的新形势下,《游记》被视为一种异域传奇和史学的研究对象。(www.daowen.com)

这部著作的最大贡献是通过解释《游记》的中国式地理志性质,为“马可·波罗是否来华”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力的证据。在作者看来,《游记》不同于西方任何一种古典或中世纪旅行文学的写作传统,它平白直叙、近乎程序化和科学化的写作风格更合乎中国传统志书的写作特点。拉纳认为,马可·波罗若没有在中国长期生活的经历,就不可能有机会学习到中国志书的风格。

在拉纳看来,马可·波罗没有太多的西方文化“包袱”,也就不大可能用基督教传统观念解释远东世界。因而,《游记》中没有西方任何关于东方的怪物种族的描述,如狗头人、巨人族、独脚人、半人马、独脚巨人等。书中也没有基督教友希望看到的基督教神迹、宗教传说等。尤其是关于东方三博士的记述与西方的传说大相径庭,颠覆了东方三博士在基督教神学体系中的神圣地位,造成了基督教徒自恋式的心理“创伤”,也在无意中挑战了中世纪及近代早期欧洲的传统观念。正如拉纳所言,《游记》尽管在早期多少存在供人娱乐的成分,但始终是地理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深远地影响了西方人的精神世界。

不容否认,拉纳是欧洲文化史学者,并非汉学家。他忽视了中国学术界极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他若认真研读过如杨志玖、黄时鉴和陈得芝等学者的论著,也许会修正自己所认同的约翰·海格尔(J.W.Haeger)的观点,即马可·波罗只到过中国北部和南部城市杭州,而对中部和南部公式化、苍白无力等的描写皆来自耳闻。瑕不掩瑜,这本著作仍不失为当今马可·波罗学领域的扛鼎作品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