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及其路径分异:自我发展能力研究

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及其路径分异:自我发展能力研究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曹子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该书基于主体视角,尝试构建了一个研究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新的理论范式,并进一步从自我发展能力的视角,系统诠释了中国经济转型及其区域路径分异问题。能力理论及其方法的创新,是研究区域转型发展乃至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该书认为,自我发展能力是理解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一把钥匙。中国区域经济转型与其说是市场导向,毋宁说是能力导向。

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及其路径分异:自我发展能力研究

曹子坚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该书基于主体视角,尝试构建了一个研究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新的理论范式,并进一步从自我发展能力的视角,系统诠释了中国经济转型及其区域路径分异问题。

该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能力发展的历史。能力理论及其方法的创新,是研究区域转型发展乃至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基本方向。而从主体性出发构建能力理论,是能力理论发展最为本质的要求。

该书在系统梳理能力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从主体性角度,定义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为:特定区域在区域功能给定的前提下,区域主体在社会经济实践中生成、发育、发挥和提升的能动性。区域主体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主动调适自身社会经济活动方式的过程,就是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和提升的过程。该书据此将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区分为个体、企业、政府、组织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同时在广泛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衡量和评价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与数理模型,从而为分析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相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www.daowen.com)

该书认为,自我发展能力是理解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一把钥匙。从主体性角度观察,社会经济转型包括区域经济转型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主体能力建设的过程。经济转型的市场导向,仅仅反映了其体制性内容,它不能涵盖经济转型的全部。中国区域经济转型与其说是市场导向,毋宁说是能力导向。培育和提升发展能力,是贯穿经济转型过程的一条逻辑主线,经济转型必须以能力建设为导向,才能避免单纯市场导向所引致的各种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能力建设在主体和方式上的多维性,是区域经济转型路径分异的基本原因,这不但能够揭示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和源泉,同时也提供了进一步提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加速经济转型的基本方向和思路。

该书认为,区域发展能力的培育,客观上受制于区域功能定位的刚性约束,区域功能定位决定着区域主体能力建设的基本方向。区域问题的本质在于发展能力和区域功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提升区域发展能力的核心问题就是实现发展能力与功能定位之间的匹配。区域能力建设的制度架构和政策设计,必须围绕缩小乃至消除相对于区域功能要求的能力缺口这一主线进行。同时,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原因的多样性和所处区域功能要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并不存在适合于所有欠发达地区的能力提升路径。必须针对产生能力缺口的具体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根据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数理模型,结合我国区域能力建设和经济转型的实际情况,该书对我国不同区域特别是以定西为典型的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进行了相关实证分析,并提出了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策性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