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芳著
该书以“冷战后美国的伊朗政策”为主题,围绕“伊朗在美国外交天平上的位置”“美国对伊政策的历史背景”“冷战后美国对伊政策的转变”“美国对伊政策的手段”“美国对伊政策的国内政治背景”,以及“‘9·11’之后美国的伊朗政策”六个问题进行讨论,试图回答美伊纠葛迁延日久复杂难解的原因,以及美国对伊朗政策的实质这一问题。
伊朗地处波斯湾,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0%。由于深锁霍尔木兹海峡,伊朗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安全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伊朗对中东地区的宗教以及民族问题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其包括库尔德、阿塞拜疆、俾路支等人口的多民族构成,世界上第一个什叶派政权的属性,霍梅尼宗教哲学作为其国家意识形态的特殊性,都决定了它是地区层面上最重要的国家。这使它拥有一份可观的外交资产,也使美伊纠葛迁延日久。该书第一章集中讨论了这一问题。
美国在伊朗经历过非常深刻的情感创痛。伊斯兰革命前,伊朗是美国最重要的海湾盟国,得到美国的鼎力支持,美伊领导人也有非同寻常的个人友谊。伊斯兰革命使美国在伊朗的经营化为乌有,美国还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羞辱——驻伊朗大使馆两次遭到冲击、52名美国外交人员被押444天、营救人质的军事行动在损失8名武装人员后遭到挫败……这些经历成为美国的情感创痛,严重阻碍美国对伊政策的改变,也为美国国内政治在伊朗问题上发挥影响奠定了基础。该书第二章集中讨论了这一问题。
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美国对伊实行名为“平衡战略”的外交政策,即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保持平衡,政策的总体倾向呈守势。1993年美国实行名为“双重遏制”的对伊新政策,其突出特点是强硬、施压、隔绝、封锁。美国对伊新政策与国际战略环境的巨大变迁密切相关,是美国独步全球的实力的体现。第三章集中讨论了冷战后美国对伊新政策的出台。(www.daowen.com)
美国对伊政策的重要工具就是制裁。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历时长、种类多、强度大,是美伊关系中的重要内容。美国对伊朗的制裁长期以来引起美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的巨大争议,美国和包括欧盟在内的盟国关系,以及美国和俄罗斯、中国的大国关系,也或多或少地受到美国对伊制裁的影响。第四章集中讨论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
美国政治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允许利益集团合法角逐,利益集团因此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伊朗政策。第五章集中讨论了美国亲以色列势力及其组织“美以公共事务委员会”对美国的伊朗政策的左右。
“9·11”恐怖主义袭击后,美国将伊朗视为“邪恶轴心”“暴政前哨”,实行比以前更加强硬的政策,这既是美国在反恐战争后压倒性战略优势的体现,也是美国理想主义外交传统,尤其是新保守主义得势的结果。该书第六章集中讨论了这一问题。
该书24万字,入选教育部高校社科文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