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一带一路专题研究及探讨

一带一路专题研究及探讨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以来,中亚所先后发表了四十余篇论文,出版了四本专著,对中亚、上合及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面临的恐怖主义形势又相当严峻,这不仅影响到“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而且直接危及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带一路专题研究及探讨

中亚所还根据自己的研究特色与专长,围绕中南亚地区安全、上海合作组织扩员与“一带一路”建设,新疆长治久安与“一带”核心区建设,国际反恐斗争与“一带一路”建设等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发表和出版。现就以上三个主要议题所产生的主要成果及基本观点进行简要概括。

议题一:中南亚地区安全、上海合作组织扩员与“一带一路”建设

续表

续表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陆地部分,中亚地区扼守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不仅关系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能否顺利推进,而且对周边国家的稳定和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13年以来,中亚所先后发表了四十余篇论文,出版了四本专著,对中亚、上合及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成果的基本结论包括:(1)关于中亚国家领导人的权力交接已出现三种形式,即街头革命式权力交接、议会选举式权力交接和指定接班人式权力交接。此外,未来可能出现第四种权力交接形式,即家族式权力交接。(2)美国在介入中亚事务的过程中追求遏制、整合与塑造这三重战略目标。为此,美国综合使用了强制性权力、制度性权力与呈现性权力这三种权力资源。(3)中国文化走向中亚的障碍主要是中国对自身文化在中亚影响力的认识偏差、冷战结束后多种文化力量在中亚的并存竞争、中亚孔子学院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苏联解体后中国劣质商品大量涌入中亚产生的负面影响。(4)通过大国协调可以共同预防和管理中亚地区的冲突与危机,以促进地区安全与发展。(5)苏联解体给中亚国家造成冲击、各国在国家层面致力于国家建构、相互之间关系有待进一步改善,以及俄美在地区层面博弈等问题,是影响中亚地区一体化的主要因素。(6)稳定的阿富汗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但即使是安全形势相对恶化,阿富汗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不应夸大这种影响。(7)上海合作组织与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在中亚安全领域的发展前景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它们在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的机制、内容与效用上存在差异所致。(8)上合组织有必要通过加强组织协调、增强组织认同、提高行为能力、发展对外合作等途径来促进自身的良性持续发展。(9)中亚地区内部的差异和国家关系阻碍了中亚地区合作,也使上合组织在中亚的经济合作水平不高。(10)中亚中国劳工权益的维护可从制定应急预案、高层交涉、利用大型国企资源、签订劳务合作协议、构建纠纷解决机制、缓解“中国威胁论”、促使中亚国家放开对中国劳工的配给制度、加强对中亚国家民间的调查等方面着手。

议题二:新疆长治久安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www.daowen.com)

续表

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其长治久安对于“一带”倡议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然而,新疆分裂主义对新疆长治久安构成严峻威胁,对我国领土与主权完整提出了严重挑战。2013年以来,中亚所先后发表了十余篇文章,出版了两部专著,既涉及反分裂理论和反分裂战略的构建,也涉及对新疆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研究。上述研究成果的基本结论为:(1)国际、周边安全形势的剧烈变动与疆内各类因素的联动,使新疆稳定面临着持续的压力和挑战。(2)在国家战略中,应充分意识到新疆具有“一带一路”倡议向西推进的压舱石、西部地区开放与稳定的标杆、疆内长治久安的经济社会基石这三重定位,并以此提升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地位,并使之成为“一带”中的核心区。(3)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开展去极端化、推进依法治疆和增进“五个认同”建设,是夯实新疆稳定基础的关键。(4)国家认同危机的实质,源自于国家的“去中心化”挑战,即亚国家单位的文化认同、利益认同及地域认同在不断政治化和极端化的过程中,最终反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并寻求独立,进而使国家统一面临威胁。(5)寻求承认的行为体是否具备充分的准国家能力与大国围绕这些行为体所进行的战略考虑,是影响无公认非国家行为体能否获得大国承认的关键因素。这些结论,对于我们更为有力地开展反分裂斗争、确保新疆的稳定和安宁、促进“一带”在西部地区的顺利推进,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议题三:国际反恐斗争与“一带一路”建设

续表

国际恐怖主义及作为其思想基础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对国际安全和国家间关系提出了诸多挑战。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面临的恐怖主义形势又相当严峻,这不仅影响到“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而且直接危及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2013年以来,我们先后发表了二十篇学术论文,出版了一本专著,对“伊斯兰国”“基地”组织及其意识形态——圣战萨拉菲思想——的类型及其演变、中亚安全形势及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籍“圣战者”的外流与回流及应对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基本结论包括:(1)当前恐怖主义在袭击数量、致死程度、地缘分布、攻击对象、组织结构、意识形态等方面体现出新的特征。(2)“伊斯兰国”与“基地”组织通过各自的公开叙事在适当性逻辑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两者的诊断式框架、处方式框架与促发式框架存在明显差异。(3)“伊斯兰国”与“基地”组织在战略实践上有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对于攻取领土的态度、对于大众支持的立场及对待下属组织和其他圣战组织的方式这三个方面。(4)相对于“基地”松散的层级状结构,“伊斯兰国”发展出以等级制和集中为特征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既有一定优势,也存在明显弊端。(5)“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的国际动员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是因为相对于前者而言,后者的群体实体性程度更高。(6)中亚圣战派萨拉菲极端组织一方面与中东、北高加索地区同类组织有关,另一方面与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的“哈里发战士”有关,并呈现出向周边国家蔓延的态势。(7)上海合作组织虽然在反恐等安全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成员国主要基于后果性逻辑而非适当性逻辑参与安全合作,从而导致上合反恐成员国的合作程度较低。(8)中国有不少的人员外流至“伊斯兰国”参与圣战,主要外流路径有两条:中国—东南亚—土耳其—伊拉克与叙利亚、中国—中亚(高加索)—土耳其—伊拉克与叙利亚。(9)相对于“东突”分子回流和“圣战萨拉菲”思想的传播,新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和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民族间关系的好坏,才是影响新疆安全与稳定的核心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