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兰州大学参与一带一路研究的多个组织:全面推进

兰州大学参与一带一路研究的多个组织:全面推进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兰州大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研究,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2014年12月,兰州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为全面推动兰州大学多学科、多领域的“一带一路”研究向纵深发展,引领学科建设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向高水平、国际化的方向迈进,着力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2017年7月5日,学校决定将原“兰州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中心”拓展为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

兰州大学参与一带一路研究的多个组织:全面推进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兰州大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研究,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此外,学校多个研究机构、相关学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论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4年12月,兰州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中心是在甘肃省委宣传部、兰州大学的支持下,依托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并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文学院等单位成立的一个跨学院、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中心依托区域经济学等专业博士学位点,密切结合区域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学、国际政治等专业硕士学位点,基本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能互补,学科与专业交叉的跨学科、综合型、开放式研究模式。研究中心设有8个研究室,分别为:甘肃向西开放战略平台建设研究室,甘肃保税区、自贸区建设研究室,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国区域合作研究室,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合作研究室,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合作研究室,中亚能源投资研究室,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交流研究室,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安全研究室。

研究中心成立后,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首先,研究中心在国际经济合作视角下,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问题展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先后承担并完成了部委和省市的重大研究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以及企事业课题总计300多项,经费总数达到2000多万元,研究内容涵盖经济、金融、民族、文化等多个方面,研究成果和咨询报告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好评。

其次,研究中心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应多家单位邀请,中心成员多次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等机构做学术报告,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研究中心近五年发表“一带一路”相关研究学术论文近60篇,为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要相关决策提供了学术支撑,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最后,研究中心还积极开展国内、国际交流,参办了第八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变革时代的中国区域经济学术研讨会、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西部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会暨2010年西部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等国内学术会议。研究中心成员参加了“一路一带”文化圆桌会议、海峡两岸2016年地貌与第四纪环境演变教育研讨会、2017年美国地理学年会、2017开普敦全球证据高峰论坛等国际学术会议,提交的论文和大会主题报告,都取得了良好的学术反响。

为全面推动兰州大学多学科、多领域的“一带一路”研究向纵深发展,引领学科建设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向高水平、国际化的方向迈进,着力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2017年7月5日,学校决定将原“兰州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中心”拓展为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是隶属于学校的校级研究咨询平台,挂靠社会科学处。研究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设立咨询委员会,对研究中心的总体规划、顶层设计、资源募集和重大事项决策提供咨询建议;设立学术委员会,负责审议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工作计划等重大事项以及需要提交审议的其他学术事务;采取实体为主、虚实结合的运行机制。

“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以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为根本宗旨,聚焦我国西部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气候变迁、教育培训、科学文化、医疗卫生、国际交往等热点领域问题,充分发挥兰州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力量雄厚的学术优势和学校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区位优势,整合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特别是“一带一路”联盟高校的资源,在开展学术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进行政策研究,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撑。研究中心希望能够结合兰州大学的综合基础和特色优势,通过整合学校各有关学院、学科的优势力量,组建跨学科交叉集群、文理农医深度融合、高水平国际合作的研究团队,集学术研究、决策咨询、人才培养、国际交流、舆论引导等五大功能于一体,在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中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团队成长,将中心建设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智库。

研究中心根据“一带一路”国家和区域重大现实需求,结合学校综合基础和特色优势,整合校内外优势研究力量和研究资源,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及沿线节点国家为研究对象,适度辐射其他节点国家。围绕如何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开展综合研究,重点围绕国别和区域研究、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与企业创新、敦煌丝路文明与跨国民族社会、农业发展与生态安全政策、公共卫生与医药产业发展政策等五个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除此之外,兰州大学有五个研究中心通过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分别是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阿富汗研究中心、印度研究中心、格鲁吉亚研究中心和意大利研究中心。它们从区域国别层面对“一带一路”倡议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另外,兰州大学社会舆论调查与舆情研判中心、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政策研究中心、敦煌研究所等相关机构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成立于1994年3月,是国内较早建立的专事中亚及新疆问题研究的专业学术机构,现有研究成员15人。自建所之日起,研究所就以维护国家西北边疆安全、促进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为宗旨,以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建议和培养专门研究人才为主要目标。特别是在中亚问题、反对新疆分裂主义、反恐怖主义等方面做了大量理论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成果,在为政府决策服务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获得了多个部委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学术和社会声誉。

长期以来,研究所依托兰州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对中亚和新疆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宗教、历史、文化、科教、资源环境及人口诸领域,研究工作兼顾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并在上述研究领域居全国高校前列。中亚研究所虽然地处西北边陲,但积极致力于与境内外其他科研单位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近年来,研究所主办了国际关系学会年会、美国的中亚政策、中南亚反恐学术研讨会等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及中亚新疆相关问题学术研讨会。此外,中亚所还与国内外多所知名研究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学术关系。兰大中亚所长期以来形成的中亚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反分裂理论和新疆问题研究、反恐研究三大研究方向不仅特色鲜明,而且研究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亚所结合自身优势与特长,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获得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与部委委托项目的资助,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就“一带一路”的合作理念、合作机制、国际环境、国际认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了大量的专题研究,如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的长治久安问题、中南亚及中东等“一带一路”途径地区的安全形势、上海合作组织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反恐问题等,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

兰州大学阿富汗研究中心。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区域与国别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剧增,尤其是加强对中国西部邻国的研究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西部邻国如阿富汗在中国的安全战略、外交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兰州大学一贯重视国别和区域研究,结合学校的区位优势与研究基础,在“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的指导方针下,于1994年成立了中亚研究所,积极展开了中亚、阿富汗等问题研究,是国内高校最早成立、目前实力最强的研究中亚问题和阿富汗问题的高校智库。2017年6月,兰州大学阿富汗研究中心通过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

兰州大学阿富汗研究中心是校内二级科研机构,设立了学术委员会,是中心的最高学术决策机构,主要职能是审议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科研队伍建设规划等。未来将进一步完善阿富汗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制度,加大校外专家在学术委员会成员中的比例。此外,中心还设立了管理委员会,并建立了初步的章程。研究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3人,兼职研究人员8人,其中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内著名高校有影响力的专家5人。目前,研究中心已主持关于阿富汗问题的各类科研项目5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向有关部门提交咨询报告10余份。

研究中心作为开放性的学术研究中心,积极响应国家的战略需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高校智库、重点研究基地。研究中心力争以3~5年的建设实践,将中心建成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重点研究基地,在阿富汗问题研究方面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在国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高校智库,使阿富汗研究中心成为国家国际政治、国家安全与对外战略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的决策、咨询中心,为国家外交、咨询、决策、教育等部门提供智力支持并输送后备力量。

兰州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兰州大学印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以研究印度文化和中印关系为特色,在教育部和兰州大学的支持下,在中心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7年6月,研究中心通过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www.daowen.com)

兰州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围绕印度文学、宗教、中印文化交流等课题开展研究,已在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机构出版专著10余部,在《人民日报》《兰州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印度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评论10多篇,承担了各级别研究项目5项,并开启了国内对“现代玄奘”谭云山的研究。

研究中心对印度及相关问题做了大量研究与论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心提出了关于修建中—尼—印铁路,建设中国—尼泊尔—印度经济文化大通道的建议。这一建议发表在《人民日报》内参上,并在2014年的南亚年会上引起了热烈讨论。中心关于中印友好使者谭云山的研究受到《人民日报》的报道,关于重视和加强对谭云山研究和宣传的建议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2010年8月20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前任中心执行主任毛世昌副教授所著的《“现代玄奘”谭云山》一文,得到了李长春和刘延东等领导人的批示。2012年,兰州大学与印度大使馆联合策划演出泰戈尔的名剧《齐德拉》,该剧被列为纪念泰戈尔150周年诞辰活动的一部分,演出受到国内外150多家媒体的报道。2012年3月,在胡锦涛赴印度参加金砖五国首脑会议的前两天,该剧演出录像在全印电视台播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美国、澳大利亚、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的媒体也报道了这项盛事。

印度研究中心已经和印度、美国、英国、瑞典、德国、意大利、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家的相关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和文化交流联系,和全国主要印度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中心定期派出人员参加印度研究方面的学术研讨会,与校外研究人员申请和承担印度研究方面的社科基金。当前,兰州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已经成为国内乃至世界同行认可的有特色的印度学研究机构之一,为两国政府的文化交往提供了重要咨询,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兰州大学格鲁吉亚研究中心。兰州大学格鲁吉亚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3月,是研究格鲁吉亚问题的专业学术机构。2017年6月,研究中心通过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目前,研究中心组建了有教育学、经济学、文学、文化学、语言学、法学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参加的学术团队。现有专职研究人员6人,兼职研究人员5人,数量充足,质量较高,中外结合,结构合理,形成了较好的梯队。

研究中心立足服务于国家战略,尤其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并通过服务国家战略来提升兰州大学的国际化水平和办学水平,为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研究中心计划在未来三年着力打造一支专业精深、结构合理、学科交叉的研究队伍,产出系列关于格鲁吉亚的研究成果,承担国家重要课题的攻关研究,形成特色鲜明、方向集中的研究方向,使中心走上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研究中心依托兰州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对格鲁吉亚进行全面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涉及格鲁吉亚与中国的交往史、格鲁吉亚历史与地理、格鲁吉亚的文化与传统、格鲁吉亚的民族性格、格鲁吉亚经济发展及中格经贸往来、格鲁吉亚教育体系及其特点、格鲁吉亚高等教育体系及其特征、格鲁吉亚职业教育体系及其特征等诸多方面,研究工作兼顾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

格鲁吉亚研究中心依托兰州大学在格鲁吉亚的一所孔子学院和一家独立设置的孔子课堂,密切与格鲁吉亚中国研究中心/丝路文化研究中心的合作。中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深入展开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对格鲁吉亚经济、对外政策、人文教育等领域的专题研究,努力形成系列研究报告,促进两国在上述领域的交往与互动,尤其是切实推进双方高等教育领域人员的交流与互动。研究中心积极参与国家科研项目,目前在研项目有3项,其中教育部资助项目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1项。此外,研究中心已撰写中格交往的历史研究报告约十万字,已发表格鲁吉亚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论文2篇,编写适合格鲁吉亚人士学习的格语版汉语教材一套共六册。目前正在翻译格鲁吉亚历史一书,有望于2018年年内完成并出版。

目前,中心的一些研究成果已呈送中国驻格鲁吉亚大使馆,通过使馆推广,服务于在格中资企业华人华侨。一些研究成果通过孔子学院推广,服务于格鲁吉亚政府部门,作为开展中格交流和往来的决策参考。也有一部分研究成果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服务于高等教育领域。当前,研究中心与格鲁吉亚中国研究中心、丝路研究中心、各主要大学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目前,兰州大学已在格鲁吉亚开设孔子学院一所,独立设置孔子课堂一家,与多所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并进行了实质性合作项目,与第比利斯开放大学合作建设博士专业(国际关系/中国方向),实现了项目合作、人员交流等合作形式。今后,还将继续推动双边人才交流与人员互动,加强两国高校及其他学术机构的合作。

兰州大学意大利研究中心。兰州大学意大利研究中心前身为兰州大学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11月。2017年6月,兰州大学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更名为“兰州大学意大利研究中心”,并通过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备案。中心组织了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学等专业的十多位学者,建立了一支意大利研究的专兼职队伍,对意大利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展开全方位的综合研究。

中心成立后不久,即确定了一些研究项目,如“中国骊靬人的起源演化研究”“马可·波罗与徐霞客旅游文化价值比较研究”“13世纪中意商业法律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马可·波罗时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早期中国罗马兵团后裔研究”“明清之际中意伦理道德文化比较研究”等。这些研究项目已经完成,出版了《罗马军团来华问题研究》《马可·波罗来华研究——兼论中意文化交流》等著作。已经开展的工作有:与中国意大利中心、亚太交流与合作基金会展开合作,为2015年米兰世博会亚太馆的筹建提供顶层设计;与意大利大学展开学术交流与合作,派兰州大学老师去意大利访学,也邀请意大利学者、留学生来兰大讲学、研究、学习;与意大利“诚浓”律师事务所合作,为意大利来华的企业提供帮助,也为计划到意大利发展的西北的企业牵线搭桥,并为中国留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中心的工作重点是为“一带一路”经济文化交流服务,为甘肃的经济建设服务。具体研究项目为:(1)人才培养。包括:派学者去意大利交流访学,学习意大利的语言,并在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艺术等领域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学习;与意大利的一些大学(如米兰自由大学)联系,建立校际合作,双方互派学生交流学习;聘请意大利的学者在兰州大学讲学,讲授意大利哲学、法学、商学等课程。(2)科学研究。包括:跨文化研究、政治法律研究、历史研究、社会学研究、教育学研究等等。(3)社会服务。包括:加强中意之间文化交流,加强我国对意大利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了解;与意大利“诚浓”律师事务所合作,为意大利来华的企业提供帮助,也为计划到意大利发展的西北的企业牵线搭桥,并为中国留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兰州大学社会舆论调查与舆情研判中心。兰州大学社会舆论调查与舆情研判中心属甘肃高校新型智库,成立于2016年12月。中心依托新闻与传播学民族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优势,整合甘肃省委网信办、人民日报甘肃分社、兰州市委宣传部、中国移动甘肃分公司等机构资源联合组建而成。研究中心的重点研究领域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集中在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舆论调查和舆情研判的对策咨询工作上,及时准确地掌握甘肃社会舆论的“晴雨”状况和变化动态,重点在“预警”的意义上发挥智库的“监视功能”和“舆情警示”作用。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中心针对甘肃省内诸多舆情事件及时做出了分析与研判。二是服务国家大局、大事和大势,对全国性重大事件做出及时舆情分析与研判,包括“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与舆论观点。近几年,研究中心在充分利用留学生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白俄罗斯及中亚国家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详细描绘了中国在相关国家的国家形象,并对相关国家民众对“一带一路”及中国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这对及时掌握“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及民间舆论,为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中国在共建国家的国家形象,促进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中心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及“一带一路”的舆论调研和分析工作,对“一带一路”舆情的监测与研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政策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政策研究中心成立于2013年,是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中心依托兰州大学应用经济学学科优势,立足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现实基础,突出对西部地区“贫困、生态、民族、开放”等特色问题的研究,自成立以来,面向国家需求和区域需求,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中心下设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经济增长模型与经济增长因素、产业经济与产业发展、金融理论与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模式六个研究方向。目前共有专职研究人员40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0人,讲师15人,具有博士以上学位22人。在长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过程中形成了优势明显、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后劲强大的科研团队。自中心成立以来,针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重大理论问题、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成果。

近年来,中心围绕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完善主题,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前期研究,并提供了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咨询服务,诸多结论被政府采纳,一些研究西部、甘肃的报告,得到了决策部门的肯定。这些为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上述机构在“一带一路”研究中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和较好的学术反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