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现合理化配送的方法与策略

实现合理化配送的方法与策略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资金周转是否加快,已成为衡量配送合理与否的标志。对于配送企业而言,企业利润反映配送合理化程度。实行配送后,客户因到货不及时影响生产经营的次数必须下降才合理。价格过低,使配送企业处于无利或亏损状态下运行,会损伤销售者,也是不合理的。

实现合理化配送的方法与策略

1.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志

对于配送合理化与否的判断,是配送决策系统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尚无一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和判断方法,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库存标志 库存是判断物流配送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志。其具体指标有以下两个:一是库存总量;二是库存周转。

1)库存总量。在一个配送系统中,库存是从分散于各个用户转移给配送中心施行一定程度的集中库存。在实行集中库存后,配送中心库存数量加上各用户在库存数量之和应低于实行配送前各用户库存量之和。此外,某个用户库存量上升而总量下降,也属于一种不合理现象。

2)库存周转方面。库存周转应该总是快于原来各企业库存周转。此外,各用户实行配送前后的库存周转比较,也是判断合理与否的标志。

为取得共同比较标准,以上库存标志都以库存储备资金计算,而不以实际物资数量计算。

(2)资金标志 总的来讲,实行配送应有利于资金占用降低及资金运用的科学化。具体判断标志如下:

1)资金总量。即用于资源筹措所占用的流动资金总量,随储备总量的下降及供应方式的改变必然有一个较大的降低。

2)资金周转。从资金运用来讲,由于整个节奏加快,资金充分发挥作用。同样数量资金,过去需要较长时期才能满足一定供应要求,配送之后,在较短时期内就能达到此目的。所以,资金周转是否加快,已成为衡量配送合理与否的标志。

3)资金投向的改变。资金分散投入还是集中投入,是资金调控能力的重要反映。实行配送后,资金必然从分散投入改为集中投入,以便能增强调控能力。

(3)成本与效益标志 总效益、宏观效益、微观效益、资源筹措成本都是判断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标志。对于不同的配送方式,可以有不同的判断侧重点。例如,配送企业、用户都是各自独立的以利润为中心的企业,则不但要看配送的总效益,而且还要看对社会的宏观效益及两个企业的微观效益,不顾及任何一方,都必然出现不合理。又例如,如果配送是由用户集团自己组织的,配送主要强调保证能力和服务性,那么,效益主要从总效益、宏观效益和用户集团企业的微观效益来判断,不必过多顾及配送企业的微观效益。

由于总效益及宏观效益难以计量,在实际判断时,常以按国家政策进行经营,完成国家税收及配送企业及用户的微观效益来判断。

对于配送企业而言,企业利润反映配送合理化程度。对于用户企业而言,在保证供应水平或提高供应水平前提下,供应成本的降低,反映了配送的合理化程度。

(4)供应保证标志 配送的重要一点是必须提高对用户的供应保证能力。供应保证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缺货次数。实行配送后,客户因到货不及时影响生产经营的次数必须下降才合理。

2)配送企业集中库存量。对每一个用户来讲,其数量所形成的保证供应能力高于配送前单个企业保证程度。

3)即时配送的能力及速度。即时配送的能力及速度是用户出现特殊情况的特殊供应保障方式,这一能力必须高于未实行配送前用户紧急进货能力及速度才算合理。

特别需要强调一点,物流配送必须追求供应保证能力的高可靠性。但是如果供应保证能力过高,超过了实际的需要,属于不合理,所以应追求供应保证能力的合理化。

(5)社会运力节约标志 运力使用的合理化是依靠送货运力的规划和整个配送系统的合理流程及与社会运输系统合理衔接实现的。送货运力的规划可以简化判断如下:社会车辆总数减少,而承运量增加;社会车辆空驶减少;一家一户自营运输减少,社会化运输增加。

(6)物流合理化标志 物流配送必须有利于物流合理化。要看物流配送是否合理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判断:是否降低了物流费用;是否减少了物流损失;是否加快了物流速度;是否发挥了各种物流方式的最优效果;是否有效衔接了干线运输与末端运输;是否不增加实际的物流中转次数;是否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物流合理化问题是物流配送要解决的大问题,也是衡量物流配送本身的重要标志。(www.daowen.com)

2.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

对于配送合理与否,不能简单判定,也很难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例如,企业效益是配送的重要衡量标志,但是,在决策时常常考虑各个因素,有时要做赔本买卖。所以,配送的决策是全面、综合决策,在决策时要避免由于不合理配送出现所造成的损失,但有时某些不合理现象是伴生的,要追求大的合理,就可能派生小的不合理,所以,虽然这里只单独论述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但要防止绝对化。

(1)资源筹措的不合理 配送是利用较大批量筹措资源,通过筹措资源达到规模效益来降低资源筹措成本,使配送资源筹措成本低于用户自己筹措资源成本,从而取得优势。如果不是集中多个用户需要进行批量筹措资源,而仅仅是为某一、两户代购代筹,是不合理的。资源筹措不合理还有其他表现形式,如配送量计划不准、资源筹措过多或过少、在资源筹措时不考虑建立与资源供应者之间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等。

(2)库存决策不合理 配送应充分利用集中库存总量低于各用户分散库存总量,从而大大节约社会财富,同时降低用户实际平均分摊库存负担。因此,配送企业必须依靠科学管理来实现一个低总量的库存,否则就会出现库存转移,而未取得库存总量降低的效果。

配送企业库存决策不合理还表现在储存量不足,不能保证随机需求,失去了应有的市场。

(3)价格不合理 总的来讲,配送的价格应低于不实行配送时,用户自己进货时产品购买价格加上自己提货、运输、进货之成本总和,这样才会使用户有利可图。如果配送价格普遍高于用户自己进货价格,损伤了用户利益,就是一种不合理表现。价格过低,使配送企业处于无利或亏损状态下运行,会损伤销售者,也是不合理的。

(4)配送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 一般的配送总是增加了环节,但是这个环节的增加,可降低用户平均库存水平,不但抵消了增加环节的支出,而且能取得剩余效益。但是如果用户使用批量大,可以直接通过社会物流系统均衡批量进货,较之通过配送中转送货则可能更节约费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直接进货而通过配送,就属于不合理范畴

(5)送货中不合理运输 配送与用户自提比较,尤其对于多个小用户来讲,可以集中配装一车送几家,大大节省运力和运费。如果不能利用这一优势,仍然是一户一送,而车辆达不到满载,则就属于不合理。此外,不合理运输若干表现形式,在配送中都可能出现,会使配送变得不合理。

(6)经营观念的不合理 在配送实施中,有许多是经营观念不合理,使配送优势无从发挥,相反却损坏了配送的形象。这是开展配送时尤其需要注意克服的不合理现象。例如,配送企业利用配送手段,向用户转嫁资金、库存困难;在库存过大时,强迫用户接货,以缓解自己库存压力;在资金紧张时,长期占用用户资金;在资源紧张时,将用户委托资源挪作他用获利等,不能实现保证服务、降低成本的资源筹措。

3.配送合理化的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物流配送中心在物流配送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要实现配送合理化,配送中心可采取以下做法。

(1)推行专业性独立配送或综合配送 专业性独立配送是指根据产品的性质将其分类,由各专业经销组织分别、独立进行配送。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各专业组织的优势,便于用户根据自身的利益选择配送企业,从而有利于形成竞争机制。这类配送主要适宜于生产资料配送、食品配送、服装配送等。

专业综合配送是指将若干种相关的产品汇集在一起,由某一个专业组织进行配送。这是一种向用户提供比较全面服务的配送方式,可以很快备齐用户所需的各种物资,从而减轻用户的进货负担。

(2)推行加工配送 通过加工和配送结合,在充分利用本来应有的中转,而不增加新的中转的情况下求得配送合理化。同时,加工借助于配送,加工目的更明确,和用户联系更紧密,更避免了盲目性。这两者有机结合,投入不增加太多却可追求两个优势、两个效益,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经验。

(3)推行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不是由一个企业独自完成,而是由若干个配送企业联合在一起共同去完成。共同配送是在核心组织(配送中心)的同一计划、同一调度下展开的。通过共同配送,可以以最近的路程、最低的配送成本去完成配送,从而达到配送合理化效果。

(4)推行送取结合 配送企业与用户建立稳定、密切的协作关系,它不仅是用户的供应代理人,还是用户的储存据点,甚至变成用户的产品代销人。在配送时,将用户所需的物资送到,再将该用户生产的产品用同一车辆运回,这种产品也成了配送中心的配送产品之一,或者作为代存代储,免去了生产企业的库存包袱。这种送取结合,使运力充分利用,也使配送企业功能有更大的发挥,从而趋向合理化。

(5)推行准时配送 准时配送是配送合理化重要内容。配送做到了准时,用户才有资源把握,可以放心地实施低库存或零库存,可以有效地安排接货的人力、物力,以追求最高效率的工作。另外,保证供应能力,也取决于准时供应。从国外的经验看,准时供应配送系统是现在许多配送企业追求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手段。

(6)推行即时配送 作为计划配送的应急手段,即时配送是最终解决用户企业担心断供之忧、大幅度提高供应保证能力的重要手段。即时配送是配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化,是配送企业能力的体现。

即时配送成本较高,但它是整个配送合理化的重要保证手段。此外,用户实行零库存,即时配送也是重要手段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