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物流标准化制度现状
(1)物流标准化组织管理现状 鉴于物流系统的复杂性,对物流标准化的组织管理固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对发达国家,虽然我国物流标准化还比较落后,但从组织管理方面,近十年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使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多年没有统一的物流标准化归口单位问题终于解决,为在我国系统开展物流标准化工作奠定了组织保证。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物流信息基础、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安全、物流信息管理和物流信息应用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秘书处设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物流信息以外的物流基础、物流技术、物流管理和物流服务等领域标准化工作,秘书处挂靠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除此之外,其他部分与物流相关的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见表2-5。另外,“物流标准体系表”及《物流标准目录手册》2012版的编制,也充分反映出我国物流标准化组织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除了我国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通过编制“物流标准体系表”和《物流标准目录手册》2012版来引导物流标准化工作。虽然因体制性问题,如同表2-5中我国物流标准化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态还比较严重,以致目前仍有很多标准之间存在不协调问题,但在物流标准体系表和物流标准目录手册的不断引导下,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会逐渐走向协调发展之路。
表2-5 部分与物流相关的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物流标准制定现状 根据《物流标准目录手册》2012版,截至2012年7月,我国现行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目录共计667项,包括基础类标准44项(术语28项,导则5项,图形符号和标志11项),公共类标准307项(综合类16项,物流设施设备标准99项,物流技术、作业与管理标准56项,物流信息标准136项),专业类标准285项(冷链物流标准111项,汽车物流标准12项,医药物流标准3项,家电物流标准1项,煤炭物流标准4项,粮食物流标准45项,邮政物流标准22项,出版物物流标准14项,烟草物流标准29项,木材物流标准14项,国际货代标准10项,危险品物流标准10项,其他物流标准11项),标准化工作指导性标准31项。其中,国家标准433项,行业标准223项,地方标准11项;物流技术标准210项,物流信息标准176项,物流管理标准94项,物流服务标准19项。这些标准对于加强物流业规范化管理,提高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细目可参考《物流标准目录手册》2012版。
(3)物流标准推广现状 标准化的作用并不在于是否有标准,而在于制定的标准能否得到广泛应用,得不到应用的标准是毫无存在价值的。随着国家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大力推进,企业界和学术界对物流标准化的认识都有了一定的提高,物流企业参与物流标准化的积极性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物流标准推广力度还非常有限,无论从经费投入上,还是培训、教育及认证等体系建设上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发展。
2.我国物流标准化发展趋势
(1)积极推进物流标准的国际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系统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这就是说,服务于物流系统的物流标准也必将走向国际化。
在物流标准全球化趋势的大环境下,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应立足于两点,一是充分发挥我国优势,努力制定出具备国际水平的物流标准,并将其逐渐推向国际舞台而成为国际标准,以引领全球物流标准化;二是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尽量使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力推我国企业更多参与到全球供应链竞争中。(www.daowen.com)
(2)积极推进全球电子商务数据标准化 进行物流数据的一致性研究,为电子商务打下技术基础,将是未来物流信息标准化的重点。因为,随着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全球贸易以及电子商务已成为当今的发展趋势。贸易伙伴之间主数据是商务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信息,在不同的经济体系中,全球产品与服务主数据能否共享和一致是提高电子商务效率和效益的关键。而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又是紧密联系的,针对当前严重影响现代物流建立与发展的物流数据一致性问题,急需展开这方面的标准化工作。
物流数据一致性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全球统一的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物流信息采集技术标准;物流业务模型优化标准;物流信息交换标准;现代物流信息维护与管理体系。
(3)积极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化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普及,我国物流业和物流信息化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物流信息化的基本任务是解决物流流程的透明化,利用流程的透明化来改善物流的管理水平、决策水平。物流信息化过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就是企业的信息化,包括物流企业和它所服务的客户,怎么实现信息的对接;第二就是政府监管,比如通关、车辆的监管、危险品的监管、食品和药品的监管等,其中涉及的政府监管也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提高透明度和真实性;第三就是公共信息化技术平台提供不同系统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这一点对于物流行业特别重要,这样一个复合型产业开放的系统会跟各行各业都有关系,物流的流程跨越了很多个领域,这就需要有一个信息共享、信息交换的服务,这个服务就是公共信息平台的作用。另外,它还会促进资源的整合。在互联网技术发展之前,这种资源整合比较多地依赖于资产纽带,比如企业的兼并、重组。有了互联网技术,可以通过信息互联互通来统一标准,来促进物流资源的整合。
从上述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和政府监管信息化这三大板块中,从目前我国情况来看,公共服务平台这个领域是整个物流信息化中比较滞后的一个板块,它影响到企业信息化的普及,因为大部分中小企业不可能完全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它可能就是要用公共平台提供的服务来完成自己的管理信息化,所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物流业大力推进的一个领域。然而,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确实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不能把统一平台建设和统一标准这两件事情绝对化,一方面要通过平台建设促进整合,另一方面又需要有多元化的平台,根据需求进行多元化整合,而又不能做到垄断、单一、绝对的集中。为此,需要有两类标准,一类就是管理标准,是属于各个系统必须形成的符合内部管理需要的一个信息管理的标准,这种标准需要的是多元化的,由不同的系统管理不同的个体会有各自的管理标准;另一类就是大家坐在一起商量的交换标准,各个系统之间能够进行信息共享和传递,需要有一套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代码,这是交换标准。这两套标准是需要同时并行存在的,并能够互相对应。在企业内部,当它不需要进行对外传递的时候,完全可以采取自己独立的系统;当它需要跟外界进行交换信息、信息共享的时候,可以通过交换标准跟外界进行沟通。这就是说,不能要求全国或者某个地区绝对地用一套标准来整合信息,来建立信息平台,只能根据需要去组织相关的各方来形成所需要的交换标准来促进相互交换。这将是中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化发展的方向。也就是说,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化关心的是那些用于交换的公共标准,开放的标准,而不是强求所有的系统都按照统一的规则、统一的编码抹杀它的系统特性和自身的管理要求。
目前的国家标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指南》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应用开发指南》系列标准体现了上述思想,而且今后将继续探索相关标准,以求与国际标准接轨,在致力于相互间的融合和共同发展的同时,确保中国物流竞争优势,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物流业的发展。
(4)推出物流基础标准、作业标准及其他管理和服务标准 物流基础标准主要指计量单位标准和模数尺寸标准。物流专业计量单位标准,是物流作业定量化的基础,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它的制定要在国家的统一计量标准的基础上,考虑到许多专业的计量问题和与国际计量标准的接轨问题。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是物流系统中各种设施建设和设备制造的尺寸依据,在此基础上可以确定出集装基础模数尺寸,进而确定物流的模数体系。目前,尚未形成国家的统一标准。
其次,当前我国物流系统中已有的标准主要来自于各分系统的国家标准,而且现有标准多集中于技术方面,对于物流各分系统的作业标准涉及不多。作业标准主要是指对各项物流工作制定的统一要求和规范化规定,这方面的标准化也是今后物流标准化的重点。
另外,由于管理和服务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今后我们要积极地制定物流管理的相关标准,使管理标准化,并通过一流的服务来加强市场竞争力。由于人与自然存在矛盾,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同样物流在发展过程中也要考虑到环境和资源问题,也要建立与之配套的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